文/王雨含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
淺談如何讓數學活動“活”起來
文/王雨含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是由現實生活抽象而來的。家里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現在是幾點鐘,我的家住幾樓,我能連續拍多少個球,等等。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時能尋找到數學的影子,幼兒對于數學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兒構建連續、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幼兒處在邏輯思維萌發及初步發展的時期,也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幼兒還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他們需要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和形象。因此,在進行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經驗的遷移,巧妙地將實際生活與數學活動相結合,引導幼兒學習運用生活中的方法解決自己遇到的數學問題,從而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游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數學”關注幼兒對生活和游戲的觀察與理解,關注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幼兒對數學基本知識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上看,數學教育應扎根于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中的數學活動,數學游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做大的變動的。
(二)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
(三)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一般為教師組織,并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常采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活動形式有利于教師對幼兒數學學習的直接指導,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其獲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斷的數學經驗,使其能建構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并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集體活動形式也有利于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
(一)日常生活和區角游戲中數學活動的特點
1.生活中的數學,讓幼兒能潛移默化地進行數學的學習,獲得有關數學經驗。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大多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而且這些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一般都會反復、不斷地出現,這就讓幼兒不斷地感受、認識這些問題,從而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由于這些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大多發生在自然狀態下,它使幼兒常常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感受到“數學”,學習了“數學”,并使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注意和探索這些數學現象和問題,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2.區角游戲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幼兒能夠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進行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現象,嘗試學會解決數學問題,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日常生活和區角游戲中數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日常生活和區角游戲中的數學活動,給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為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發展創設了條件。
(一)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僅占有一定的時間,而且對幼兒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幼兒的生活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可對幼兒產生數學影響的情景和事例,而且這些情景和事例是經常地、反復地發生的,因而對幼兒的數學學習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例如,幼兒每天的作息時間是固定的,每個時間段是做什么事情的,幼兒都已經了解。所以幼兒對于時間有了一定的概念。如入園時間、做早操的時間、集體活動時間等。每天早上教師和幼兒一起報數,看看來了多少個小朋友,今天星期幾等。有的中、大班幼兒對天氣、溫度也有所了解,教師可以在班級門口設置天氣播報的區域,請幼兒自主選擇與當天天氣相對應的數字、溫度、天氣、日期等,讓幼兒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數學方面,擺碗筷涉及計數、一對一概念;收碗筷則涉及分類概念。例如:在活動“秋天的樹葉”中,我和孩子們到公園撿樹葉回到活動室后,我們先統計自己撿的樹葉數量,然后分類,統計每種樹葉的片數,整個活動整合了數學與其他領域的知識。讓幼兒在興奮、熱烈的實際操作中理解數學,使數學不再是枯燥的紙筆作業了。總而言之,注重讓幼兒在生活中進行數學學習。
(二)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在各種游戲活動中,蘊含著各種數學信息,幼兒參加游戲,不僅愉快地進行著各種活動,學習著各種游戲技能,同時也感受著其中的數學信息,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感性經驗。例如,菜場、理發店游戲使幼兒學習物品的分類擺放,認識錢幣和數的運算等;娃娃家游戲引導幼兒學習按順序、有條理地做各種事情;玩水、玩沙游戲引導幼兒對量和量的守恒有所感知和體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其實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幼兒在其生活中每天都接觸到數學。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讓幼兒感受數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習數學變得快樂。
1.生活實際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將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堂。
在組織數學活動時,教師將幼兒生活內容融入教學活動,這樣幼兒能遷移自己的經驗,通過觀察、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中班數學活動“游樂場”,教師為了讓幼兒了解順數和倒數,將路上遇到紅綠燈、坐電梯等情境引入課堂,營造了一個較為真實的環境。幼兒在遇到紅燈時觀察計時器,了解倒數,并且了解還有多少秒才能變成綠燈,他們才能通行。而在到達游樂城后,教師又提供另一個情境——坐電梯,幼兒想要進行游戲,需要乘坐電梯到達10樓,了解電梯上行是順數,1,2,…,10。游戲結束幼兒下樓,電梯下行是倒數,10,9,…,1。通過這樣的情境體驗,幼兒能很快了解順數和倒數。同時,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對生活中其他運用到順數和倒數的情況也會很感興趣。
通過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幼兒不僅能很快學會其中的數學知識,也能豐富幼兒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經驗,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數學知識。
2.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嘗試解決數學問題。
在班級的角色游戲中,我們都會創設例如:醫院、銀行、小吃店、理發店等幼兒生活中常接觸的角色環境。在這些環境中,幼兒會碰到各種問題,如:去銀行取錢、小吃店的食物的標價、醫院掛號排隊,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培養幼兒解決數學問題,同時遷移自身生活經驗,找到游戲與實際問題間的關系。在游戲中,幼兒在模仿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他們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如醫院游戲中,醫生進行叫號看病,幼兒要排隊進行看病,有的幼兒想要快點看病,于是會有插隊現象,護士要維持秩序。這時,幼兒可以利用掛號單上的數字進行排隊,這樣,大家都能順利地進行游戲。在菜市場,幼兒在買菜的過程中會有還價、分類擺放物品、稱重等生活中常有的情境,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主尋找方法,與同伴交流,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在體育游戲、語言游戲中,幼兒也會碰到需要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例如拍球、跳繩、跳遠等,這時就需要幼兒運用數數、測量等方法,這樣我們就可以鼓勵幼兒掌握這種方法,讓他們了解數學對他們的重要性,讓他們體驗數學的趣味。大班幼兒接觸了數的組成,例如4的分成,教師與幼兒可以進行“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你的1球碰3球”這樣的形式,加深幼兒的記憶,讓幼兒在交流中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游戲的樂趣。
3. 通過幼兒直觀的感受引導幼兒了解數學對于體會生活的重要性。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我們要引導幼兒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例如:制作一些記錄表,請幼兒對氣溫、日期等進行記錄,從而直觀地感受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在記錄的過程中,去發現、感受數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如班級溫度計上液體柱的變化,液體柱變高,表示溫度升高了;液體柱降低,表示溫度下降了。班級自然角的植物里可以插上測量柱,請幼兒觀察植物生長的速度,比較植物生長的高度,發現植物的變化。
要真正做到讓數學活動“活”起來,教師一定要做到將教學內容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緊密聯系生活,并且從幼兒生活中選取操作材料,遷移幼兒已有經驗,做到將數學教育活動滲透于一日生活之中,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