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板做市指數連續突破歷史低點時,證監會公眾公司部稱,新三板市場的發展,使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切實服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點評:新三板自國務院批準設立以來,依照證監會黨委的部署,堅持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定位,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嚴格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實現了市場的快速、平穩發展,其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效應正在得到逐步釋放。
新三板擴展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企業服務的覆蓋面,使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優化融資結構,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新三板于2013年底擴容至全國,此后市場掛牌企業迅速增長,截至目前,掛牌公司總數達到11469家。2017年5月,新三板實施第二次分層,1393家公司進入創新層,代表了市場上盈利能力、成長性和市場認可度較高的企業。
新三板掛牌公司以創新創業成長型企業為主,覆蓋所有89個非綜合類大類行業,總股本6658.65億股,總市值4.87萬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94%,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5%,戰略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占比63%。
通過直接融資,新三板企業杠桿率有所降低,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據統計,融資規模逐年增長,融資結構不斷改善。2016年共有2603掛牌公司完成2940次股票發行,融資1390.80億元,較2015年增長14.37%。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底,有1678家掛牌公司完成1720次股票發行,融資751.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0.93%,融資規模逐年增長。根據2016年年報,2016年進行過股權融資的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47.6%,較2015年下降7.65個百分點。
從財務角度,新三板企業業績向好,發展新動能在增強。掛牌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74萬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合計1161億元、同比增長7%,市場連續3年整體高速增長。非金融企業增速更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1.68萬億元和1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7%。八成公司實現盈利,凈利潤合計1423億元。
不過,由于政策預期落空,新三板市場2017年4月以來陷入了漫長的低迷,三板做市指數持續不斷下跌,從4月初的1162點跌至目前1020點,逼近指數的基準值。
有專家表示,由于政策預期繼續推遲,目前新三板企業正在大量摘牌,未來摘牌企業數量還會更多。現在只能再等等,政策可能會在年底出臺。
2017年以來,已經有288家掛牌公司完成摘牌,告別新三板。已經披露的原因包括轉板上市,被吸收合并,因未披露年報觸發強制摘牌條款,以及其它戰略考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