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團”近日集中發聲,在交易所職能轉換、投資者索賠方式等透露更多改革計劃。可以看到,證監會正在進一步下放一線監管權,并將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投資者保護與亂象嚴打當中。
點評:根據安排,滬深交易所有望獲得更多自主權,可以在交易所層面制定規則,對異常交易采取措施,并可以進行現場檢查甚至進行一定程度的懲罰。目前正在修訂的證券法當中,預計會對投資者保護制度作專章規定,證監會也在探索示范訴訟、責令股權回購賠償等經驗做法。
一線監管加強的同時,證監會將投入更多精力對市場突出問題保持高壓嚴打。交易所作為“哨兵”鎮守前線,證監會則將更有余力投入市場亂象和重大問題的監管。一方面,目前IPO保持較快速度發行,證監會必須嚴把入口,對IPO企業加大“質量審核”;另一方面,為牟利鋌而走險者屢禁不絕,必須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對亂象集中打擊。
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啟動初步調查和立案調查的案件就有302起;稽查部門調查終結立案案件118起,其中移送行政處罰審理程序103起,移送公安機關19起;共對61家機構和310個個人采取行政處罰措施,對32人采取市場禁入措施。
與往年相比,打擊案件數量和種類都有大幅提升,但是市場問題層出不窮,禁而不止,且不斷花樣翻新。目前證監會正在進行第三批專項執法行動案件的調查,18起內幕交易案當中15起已經完成現場調查。
從這批案件調查情況看,當前內幕交易形勢依然嚴峻。違法交易金額巨大,涉案金額往往超過千萬元,有的甚至數億元;涉案人員人數眾多,有的上市公司、中介機構、重組對手方的相關人員等多人實施內幕交易,還有的同一內幕信息知情人先后向多人泄露內幕信息;存在重復、屢次的情形,有的當事人因為操縱市場被查處后,又因為內幕交易再次被調查。
這些案件也暴露出內幕交易高發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并購重組、高送轉,以及舉牌收購環節。有的并購中間人一邊向上市公司推薦重組項目,一邊暗中利用他人賬戶實施內幕交易;有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事長等直接利用“高送轉”信息進行內幕交易;還有的單位一邊舉牌上市公司,一邊利用舉牌信息實施交易。手段不一而足,嚴重危害市場公平誠信,需要監管層長期高壓嚴打。
打擊亂象的對面,就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維護市場公平。證監會將推動體系化構建中小投資者損害賠償的救濟制度,對許多經驗做法進行探索。
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非常獨特,自然人占比超過99%,而其中持股市值在50萬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占比超過95%。當投資者權益受損時,如何解決人數眾多的投資者訴訟方式,也是證監會正在研究的一個問題。
境外市場的以“聲明退出”(opt-out)規則為基礎的集團訴訟、以當事人協議和法官職權為基礎的示范判決制度有何借鑒意義,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他認為,中國可以探索建立訴訟示范判決機制,按照“類似案件類似處理”的原則,解決好由于投資者人數眾多帶來的多頭起訴、重復審理的問題。
目前證券法修改仍在進行中,證券法修改中考慮對投資者保護制度作出專章規定,進一步完善證券侵權民事賠償訴訟制度。證監會將會配合最高法院的相關工作,進一步完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公益機構支持訴訟、發揮行政和解制度作用、完善先行賠付實現機制。
此外,證監會還在研究境外市場在個案處理上的其他經驗做法,包括責令回購股權、通過公平基金賠償投資者等,探索我國市場建立相關制度的可行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