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經華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
謝經華
目的 觀察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的療效。方法 100例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 依照患者自己意愿選擇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傳統組(54例)及腔鏡組(46例)。傳統組選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腔鏡組選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腔鏡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傳統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腔鏡組術后止痛藥物使用率39.13%低于傳統組68.5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668, P<0.05)。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7%低于傳統組12.9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29,P<0.05)。結論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 相對于傳統手術治療來比, 創口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疼痛輕, 臨床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 值得臨床使用及推廣。
腹腔鏡;膽道鏡;膽囊炎;膽總管結石;療效分析
外科常見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死亡。膽結石為臨床常見病, 其中有10%~15%為腹痛、黃疽、高熱為主要臨床表現, 若并發重癥膽管炎等嚴重疾病、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 嚴重者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1]。傳統的開腹手術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等切口大, 破壞了腹壁的完整性, 恢復慢, 尤其是老年患者, 疼痛強, 術后恢復欠佳。治療膽囊良性病變的標準術式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道鏡的不斷發展, 經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術在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普及, 兩者均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有效手術方法, 但是針對兩者的手術療效、術后疼痛、并發癥等方面存在爭議[2]。傳統開腹創口大、恢復慢、疼痛強, 但術中視野大, 方便操作手術切除徹底,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以其微創、恢復快、疼痛輕、并發癥少為特點。本研究意在研究兩者的療效, 對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確診為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100例。術前向患者交代本次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兩種手術方式的優勢與劣勢后, 依照患者自己意愿選擇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傳統組(54例)及腔鏡組(46例)。其中, 腔鏡組男25例(54.35%), 女21例(45.65%),年齡29~69歲, 平均年齡(39.3±9.9)歲, 膽總管結石直徑5~21 mm, 平均直徑(10.3±3.7)mm。傳統組男28例(51.85%),女26例(48.15%), 年齡28~68歲, 平均年齡(38.6±9.8)歲,膽總管結石直徑6~20 mm, 平均直徑(10.2±3.6)mm。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結石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經彩超及實驗室檢查確定為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炎診斷;有發熱、上腹疼痛、黃疸等癥狀;年齡20~70歲;可耐受手術;對此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回訪。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官出血、衰竭;拒不接受手術者;對手術不耐受;對麻醉、止痛藥物過敏者;精神異常;精神類藥物濫用史;長期吸煙酗酒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傳統組 應用傳統開腹治療, 全身麻醉后依據患者自身情況, 選擇右上腹膽囊區做8 cm左右切口, 視野下游離切除膽囊, 取結石方法為切開膽總管前壁, 經腹腔沖洗后為患者留置引流管后縫合, 關閉腹腔。術后, 給予患者常規抗生素藥物口服治療, 避免發生感染, 依據患者情況及疼痛反應適當給予止痛藥物。
1.3.2 腔鏡組 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 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后, 以三孔、四孔法為患者建立腹部壓力維持在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的CO2氣腹, 腹腔鏡引導下, 充分解剖并暴露膽囊三角, 將膽囊動脈結扎, 膽囊被完整切除。確認無誤的切開膽總管前腹膜, 暴露膽總管, 經劍突下置入膽道鏡, 并插入膽總管內, 將結石取出, 后詳細檢查膽總管、左右肝管, 取出膽道鏡之前反復確認無殘留結石, 置T管, 縫合切口。術后, 給予患者常規抗生素藥物口服治療, 避免發生感染, 依據患者情況及疼痛反應適當給予止痛藥物。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術后并發癥包括:胰腺炎、膽道出血、膽道感染、膽瘺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腔鏡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傳統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傳統組比較,aP<0.05
?
2.2 兩組患者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腔鏡組有18例(39.13%)患者術后使用止痛藥物, 傳統組有37例(68.52%)患者術后使用止痛藥物, 腔鏡組術后止痛藥物使用率低于傳統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668, 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腔鏡組術后出現1例膽道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2.17%;傳統組術后出現1例胰腺炎、1例膽道出血、3例膽道感染、2例膽瘺, 并發癥發生率為12.96%;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傳統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29, P<0.05)。
臨床外科常見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 多因飲食、精神因素患病。傳統手術方式因其創口大、恢復慢、疼痛強為主要特點, 患者痛苦大, 術后刀口較長愈合較慢, 給患者帶來身體上與精神上的負擔, 延長住院天數, 花銷亦隨之增加[4-6]。而且術中曝露大, 視野受限, 需要臨床經驗豐富的手術醫生完成, 創口較大, 增加了術后感染風險。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口小恢復快, 住院天數少, 感染率低被廣大患者接受[7-11]。目前患者不僅對手術效果有較高的要求, 亦對美觀有更高的要求, 傳統開腹手術切口愈合后長度在8 cm左右,會在右上腹留下一條難看的瘢痕, 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 如患者愈合較差則會出現瘢痕增生, 增生的瘢痕出現癢、痛的癥狀, 影響患者日常學習生活與工作[12,13]。腹腔鏡手術在腹部不同位置建立3孔, 1孔存在于臍內側壁, 愈合后瘢痕藏于臍內, 非專業人士仔細辨認無法被發現, 另外兩孔均1 cm左右, 分布在腹部的兩側, 術后經瘢痕處理很難被發現, 所以腹腔鏡手術方式更加符合現代人對手術要求[14]。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 腔鏡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傳統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腔鏡組術后止痛藥物使用率39.13%低于傳統組68.5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668, P<0.05)。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7%低于傳統組12.9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29, P<0.05)。
綜上所述, 對于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炎患者, 創口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疼痛輕, 臨床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但是腹腔鏡手術方式在臨床上仍有一定的禁忌證及適用范圍, 臨床醫生需要仔細辨別患者自身情況,以選擇最優的手術方式。但本文研究樣本量少, 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希望臨床應用此資料, 增加研究樣本, 為廣大患者謀福音。
[1] 林健群, 洪建文, 楊熙.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3):139-140.
[2] 羅順仔.膽道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6例臨床分析.中國基層醫藥, 2011, 9(18):2337-2338.
[3] 周峰.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道結石的臨床觀察 .江西醫藥,2013, 48(10):871-872.
[4] 許志廣.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 90 例療效觀察.當代醫學, 2014, 20(11):64-65.
[5] 李天生, 張豫峰.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策略.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2):149-150.
[6] 謝浩, 龍昊, 宋正偉,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重慶醫學, 2013, 42(20):2359-2360.
[7] 劉郁, 于亮, 段紹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10):40-42.
[8] 章志軍, 王波, 黃俊偉,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2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2,14(8):1321-1322.
[9] 趙冬雨, 成麗婭, 沈宏,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 8(7):126.
[10] 王峻, 何濤, 張勇,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1):28-29.
[11] 普學亮, 朱磊, 李春滿,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3(17):155-156.
[12] 王心吉, 熊勇, 黃新全, 等.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1(22):2462-2463.
[13] 沈宏.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3, 8(7):126.
[14] 王愛東.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應用.現代醫藥衛生, 2013, 29(4):28-29.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it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XIE Jing-hua.Department of Surgery, Huizhou City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it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holecystit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chosen by patients into traditional group (54 cases) and endoscopic group (46 cases).The tradi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and endoscopic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and choledochoscopy.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bowel sounds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 us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ndoscopic group had better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bowel sounds recovery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ndoscopic group had lower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 use rate as 39.13% than 68.52%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668, P<0.05).The endoscopic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2.17% than 12.96%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929,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combination of laparoscopy and choledochoscopy show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cholecystit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with small wound, less bleeding, rapid recovery and light pai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and promotion.
Laparoscopy; Choledochoscopy; Cholecystitis; Choledocholithiasis; Efficacy analys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07
2017-08-15]
516000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