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宮腔鏡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林 琳
目的 觀察宮腔鏡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53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實驗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治療優良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6.23%, 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2.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效果雖與開腹手術相當, 但宮腔鏡手術安全性更高, 患者恢復較快,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黏膜下肌瘤;宮腔鏡;開腹手術;優良率;并發癥
在臨床上, 子宮肌瘤屬于一種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 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 屬于多發病, 而生長方向突出子宮腔內的則為子宮黏膜下肌瘤[1]。為進一步探究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觀察了宮腔鏡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 效果較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受治療的10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后施行, 且患者均知情同意。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53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5~50歲, 平均年齡(36.84±4.39)歲;病程1個月~4年, 平均病程(1.68±0.78)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5~47歲,平均年齡(36.78±3.45)歲;病程1個月~3年, 平均病程(1.61±0.4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 所有患者均進行各項常規檢查, 并于月經干凈后1周內進行手術。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指導患者取平臥位, 進行常規消毒、鋪巾。于恥骨上作橫行切口,進入盆腔。確定子宮肌瘤的位置、數目、大小等, 并決定子宮切口的大小。將肌瘤剔除后, 縫合瘤腔, 應注意保護黏膜層,避免造成子宮內膜異位。最后, 將腹腔逐層關閉。實驗組患者實施宮腔鏡手術?;颊呷“螂捉厥? 常規進行陰道消毒,將宮頸口擴張開, 薄化內膜。將電切鏡置入后, 選擇電切環,主要根據患者肌瘤的大小、部位等進行選擇。在適當的切割方式下, 將子宮黏膜下肌瘤剔除。術中應借助常規B超監控,以防發生子宮穿孔。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優良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參考文獻[2],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 優:患者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 無肌瘤殘留;良:患者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其殘余肌瘤未出現增大情況;差:患者治療后未見任何改善,且殘余肌瘤增大, 需要二次治療。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6.23%, 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2.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77%;對照組患者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5例, 子宮穿孔3例, 大出血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98%。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70, P<0.05)。
子宮黏膜下肌瘤的高發群體為育齡期婦女, 發病率高達20%~40%, 而且患病人群年輕化的趨勢日益明顯[3-5]。患者常見臨床癥狀為月經量增加、經期延長、非經期出血及出現繼發性貧血等, 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6-8]。臨床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傳統采用開腹手術, 但創傷較大, 患者大多難以接受[9]。
本研究結果顯示, 宮腔鏡手術用于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優良率與開腹手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宮腔鏡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更短, 術中出血量更少, 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也均明顯短于開腹手術,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王莉[10]研究結果表明, 宮腔鏡手術能有效縮短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手術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宮腔鏡手術可直觀、清晰地觀察子宮黏膜下肌瘤, 并且術中可保護子宮內膜。本研究結果也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宮腔鏡手術全程在常規B超的監視下進行,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可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并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康復, 安全性較高,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張翠菊, 楊諄諄, 周園.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腔鏡下肌瘤切除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48例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 21(13):146-147.
[2] 何麗.超聲引導下宮腔鏡手術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觀察.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5, 40(8):1049-1050.
[3] 朱薇薇.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5):743-744.
[4] 劉素芹, 孟麗, 金瑋, 等.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63例效果觀察.交通醫學, 2017, 31(2):173-175.
[5] 李鳳, 王曉雷, 宮華芳, 等.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248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7, 23(9):710-711.
[6] 王一斌.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138例.廣東醫學,2009, 30(7):1126-1127.
[7] 張國瓊.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河北醫學, 2013, 19(1):71-74.
[8] 李英, 劉芯鳳.宮腔鏡下黏膜下子宮肌瘤電切術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25):3894-3895.
[9] 李崢嶸.宮腔鏡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2(6):556-558.
[10] 王莉.宮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9):1657-1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6
2017-08-16]
113006 撫順市中心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