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青 王 偉
脛骨平臺骨折中單側與雙側鋼板內固定效果比較
常 青 王 偉
目的 探討脛骨平臺骨折中應用單側與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方法 5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9例。觀察組患者給予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側鋼板內固定治療,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及骨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94,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多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關節鍛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4、7.487、5.114, P<0.05)。觀察組患者骨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97,P<0.05)。結論 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更優于單側鋼板內固定治療, 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功能恢復, 還可以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值得臨床的推廣及應用。
脛骨平臺骨折;單側鋼板內固定;雙側鋼板內固定
單、雙側鋼板內固定是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常用手段,本次研究為了探討單、雙側鋼板內固定在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的效果差異, 就本院收治的5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分別給予雙側鋼板內固定與單側鋼板內固定治療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9例。觀察組中男19例, 女10例, 平均年齡(34.6±3.8)歲;對照組中男20例, 女9例, 平均年齡(33.5±4.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 方法為:術前給予患者石膏制動[1], 手術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于患側內、外側分別取8 cm切口, 將皮膚及組織逐層分開后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進行復位, 使用人工骨骼填補患處, 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鋼板進行固定, 完成后給予切口沖洗、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并包扎等措施。對照組患者給予單側鋼板內固定治療, 方法為:術前給予患者石膏制動, 手術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于患側膝蓋處通過X線輔助取切口, 對骨折進行復位后使用適合的鋼板固定, 如果發生內踝骨折位移則行手術取小切口后使用螺釘進行再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指標, 具體包括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關節鍛煉時間, 并評價兩組患者骨功能恢復情況, 對上述指標進行比較。
1.4 療效判定標準[2]兩組患者的骨功能恢復情況采用Rasmussen評分標準進行判定, 評分內容包括膝關節屈伸活動度、疼痛程度、行走能力及膝關節穩定性等, 總分30分,分數在27分以上為優, 分數在20~26分為良, 分數在20分以下為差,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94, 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多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及關節鍛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4、7.487、5.114,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骨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骨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bP>0.05
?

表2 兩組患者骨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脛骨平臺骨折是由暴力損傷引起的臨床常見創傷性骨折, 該骨折發病時患者疼痛難耐,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脛骨平臺骨折的情況較為復雜, 為臨床治療帶來諸多困難,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合理, 可能導致患者殘疾[3-8],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關鍵。
單、雙側鋼板內固定均是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常用手段, 但在臨床療效及術后患者骨功能恢復上存在明顯差異[9-12]。本次研究中發現, 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94, 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多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及關節鍛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4、7.487、5.114, P<0.05)。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多取一個切口是增加術中出血量的主要原因, 但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具有更加長久、穩定等優勢, 增加了內固定的穩定性, 有效降低了患者恢復期骨折位移及關節錯位等發生風險, 從而使患者恢復更快, 因此住院時間及關節鍛煉時間更短。研究中還發現觀察組患者骨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原因是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為膝關節局部提供了持續穩定的固定力, 對骨功能的良好恢復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 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具有持續、穩定的獨特優勢, 可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更適用于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 值得推廣應用。
[1] 張廣申.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行雙側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的效果探討.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7, 23(1):62-64.
[2] 艾尼瓦爾·庫爾班.對比分析復雜脛骨平臺骨折通過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與單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12):87.
[3] 王新國, 王春秋.單側與雙側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分析.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22):48-49.
[4] 陶衛建.雙鋼板與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及膝關節恢復研究.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31):129-130.
[5] 胡俊江, 孫海飚, 劉中國, 等.使用LISS鋼板與普通鋼板治療Schatzker Ⅱ型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1):65-66.
[6] 吳云峰.3D打印技術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安徽醫科大學, 2016.
[7] 毛玉江, 張伯松, 公茂琪, 等.200例脛骨平臺骨折的骨折形態及損傷機制分析.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6, 18(1):47-51.
[8] 苗瑞瑞.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進展研究.繼續醫學教育, 2016,30(10):66-68.
[9] 馮晰旻, 姜荃月, 劉尊鵬, 等.單、雙側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對比觀察.山東醫藥, 2012, 52(10):43-44.
[10] 謝祖全, 付遠鋒.雙側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5):2795-2796.
[11] 丁衛豐.單、雙側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4):617-618.
[12] 苗鵬.雙側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1):73-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39
2017-08-11]
014010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