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萬雄 宋林萱
活絡通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宋萬雄 宋林萱
目的 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使用活絡通痹湯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RA患者, 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采用尼美舒利治療, 觀察組采用活絡通痹湯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分別為(27.15±2.17)min、(77.88±7.32)分、(7.87±0.75)分、(5.47±0.32)分 , 優于對照組的 (40.26±4.34)min、(52.76±5.52)分、(13.14±1.48)分、(10.52±0.9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活絡通痹湯治療RA具有顯著臨床療效, 值得推廣。
活絡通痹湯;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臨床療效
RA是一種炎癥性、多系統性危害關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特征為周圍性關節對稱性的慢性炎癥, 形成特點是關節滑膜的增生、慢性炎癥引起的血管翳, 侵犯肌腱、韌帶、軟骨下骨及關節軟骨等, 造成骨質的破壞, 嚴重者會形成功能障礙及畸形關節[1]。周圍關節出現腫脹、疼痛是其臨床主要表現, 還會伴有反復發作、病變呈持續性、功能下降的過程。RA病因至今尚不明確, 雖然現代醫學近年來在其病理變化與發病機制等方面獲得了顯著的研究進展, 但是仍然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案和藥物。本次探究RA患者在使用中藥活絡通痹湯后的臨床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3∶17, 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45.4±7.6)歲。觀察組男女比例21∶19, 年齡33~66歲, 平均年齡(46.7±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給予活絡通痹湯口服, 藥方組方:伸筋草20 g,淫羊藿、當歸各15 g, 制川草烏10 g, 木瓜、羌活、士鱉蟲各10 g, 桂枝、獨活、甘草各10 g, 烏梢蛇、黃芪各30 g。
1.2.2 對照組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西安天一秦昆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511, 規格:100 mg/粒)口服,2次/d, 0.1 g/次。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按壓患者全身常用的28個關節,統計出現關節疼痛及關節腫脹的數目。關節腫脹指數:無任何腫脹為0分;無積液有輕度組織腫脹為1分;有積液且伴有關節腫脹為2分;腫脹指數為28個關節腫脹總分[2]。關節壓痛指數:0分為按壓關節時無任何痛覺;1分為按壓關節時有輕度壓痛;2分為關節按壓時患者疼痛皺眉, 有輕度活動受限;3分為按壓關節時患者有退縮反應, 有重度活動受限[3];統計28個關節的壓痛指數, 壓痛指數為28個關節壓痛總分。評估患者的晨僵情況, 晨僵是指從晨起到消退關節僵硬感的時間。握力:對袖帶與血壓卷進行充氣, 無支撐狀態下患者分別用左、右手握住袖帶, 記錄達到壓力的峰值,進行3次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 兩組患者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分別為(27.15±2.17)min、(77.88±7.32)分、(7.87±0.75)分、(5.47±0.32)分, 優于對照組的(40.26±4.34)min、(52.76±5.52)分、(13.14±1.48)分、(10.52±0.99)分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RA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發病早期關節炎癥狀不明顯。受影響的關節通常從肢體的一些小關節開始, 后來又蔓延其他部位的關節, 逐漸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對稱, 嚴重時關節會僵硬變形[4]。RA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機體對感染的免疫應答產生的抗體, 由于缺乏具體的滑膜組織, 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系列因子和轉化生長因子β共同引起的各種關節炎癥[5]。
RA屬于一種中醫“痹證”范疇, 是“痹證”特殊的一種類型。中醫學認為RA是人體的關節、肌肉、皮膚受到“風、寒、濕、熱”之邪氣侵犯。活絡通痹湯中當歸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同時予以黃芪益氣;淫羊藿溫陽瀉水,調節陰陽, 固本培元[6];土鱉蟲、烏梢蛇可強身健體, 祛風除濕, 固元益精, 蟲類藥物通常能破血化瘀、散結止痛、息風止痙;木瓜、伸筋草活血通絡, 祛風除濕;羌活、獨活祛風除濕, 通絡止痛;制川草烏、桂枝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 活血化瘀;甘草和胃, 補脾益氣, 清熱解毒,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調和諸藥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黃芪有增強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 烏梢蛇、桂枝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7-9]。有研究表明[10], RA患者在使用活絡通痹湯后治療效果明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兩組患者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晨僵、握力、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分別為(27.15±2.17)min、(77.88±7.32)分、(7.87±0.75)分、(5.47±0.32)分 , 優于對照組的 (40.26±4.34)min、(52.76±5.52)分、(13.14±1.48)分、(10.52±0.9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活絡通痹湯治療RA具有顯著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1] 馬占賓.淺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醫學綜述, 2014,20(12):2221-2223.
[2] 王菲.個體化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的治療效果研究.中國醫刊, 2015, 50(11):95-97.
[3] 池里群, 周彬, 高文遠, 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藥物的研究進展.中國中藥雜志, 2014, 39(15):2851-2858.
[4] 高遠, 李永吉.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及中藥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中國藥房, 2016, 27(35):5030-5034.
[5] 葉小東, 史小濤, 曲哲, 等.不典型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1例并文獻復習.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7, 21(1):117-119.
[6] 周靜, 張弦, 錢海兵, 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4, 36(5):44-47.
[7] 焦力.加味四草湯配合西藥對風濕熱郁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關節指數的研究.陜西中醫, 2014, 35(4):444-446.
[8] 徐小溪, 劉桂娟, 劉素彩, 等.活絡通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觀察.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2, 27(4):25.
[9] 金虹, 鄒淑芳, 許金劍.探討活絡通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與觀察.健康必讀旬刊, 2013(10):399.
[10] 袁超.活絡通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0(6):125-1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72
2017-08-04]
116200 大連市普蘭店區中醫院(宋萬雄);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宋林萱)
宋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