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霞 陳志揚
中藥熏蒸療法對骨傷科患者的臨床應用
胡 霞 陳志揚
目的 通過觀察分析中藥熏洗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癥、痹癥的臨床效果, 評估中藥熏洗治療的療效。方法 40例骨傷科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1%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熏蒸療法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及臨床療效。結果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第7天兩組患者的VAS評分較入院時均顯著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熏蒸療法是一種重要的無創療法和中醫養生的傳統方法, 既經濟、舒適、無副作用且效果明顯,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中藥熏蒸療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癥;痹癥;臨床研究
中藥熏蒸療法是一種重要的無創療法和中醫養生的傳統方法。熏蒸法主要指在患部施加藥物和熱力, 對其進行刺激,使皮膚毛孔呈開放狀態, 通過毛細血管吸收從而達到緩解痙攣、疏通經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功效[1,2]。中藥熏蒸治療儀治療主要將藥物溫度予以恒定, 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中藥的配制, 進行加熱稱為中藥蒸汽, 利用中藥蒸汽中產生的藥物離子對患處進行熏蒸, 由于皮膚具有滲透、吸收、排泄的作用, 可對藥物予以良好的吸收, 進而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傷科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中男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40.2±2.1)歲,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6例、骨質疏松癥7例、痹癥7例。對照組中男7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40.1±2.3)歲, 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7例、骨質疏松癥7例、痹癥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1%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治療, 適量涂于患處, 2~3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熏蒸療法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1.2.1 中藥熏蒸療法方劑 制牛銀、防風、姜黃、艾葉、丁香、白芥子、獨活、桂枝、制川烏、吳茱萸、花椒、細辛、乳香、沒藥、膽南星、徐長卿、當歸首、雞血藤、海風藤、姜活。1次/d, 30 min/次。
1.2.2 Lxz—200S 智能熏蒸儀的操作流程 ①打開儀器蓋將藥液放入熱鍋、藥液不能太濃且不能超水位探頭, 然后將加熱鍋蓋好(1∶1的藥液和水, 一般水位在4000 ml以內)。②接通電源, 打開電源開關。③預熱好溫度, 達到噴氣壓力后自動進入治療模式, 25 s后將噴頭對準熏蒸的部位, 距離在20~30 cm, 以免燙傷皮膚。④如治療過程中若者患者不適,請立即停止治療。
1.2.3 中藥熏蒸的注意事項 ①應注意是否出現嘔吐、心率加快、胸悶等情況, 防止出現頭暈等, 如發生上述情況需立即停止。②熏蒸溫度應在38~42℃。③熏蒸時間≤30 min。④老幼需有專人陪同。⑤冬季熏蒸出門需注意保暖。⑥實施熏蒸療法, 注意防止燙傷。⑦忌辛辣刺激、油膩食物[3-5]。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臨床療效。采用VAS評分對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第7天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分值越高則越疼痛。臨床療效評定[6]:疼痛減輕程度>2級為顯效;疼痛減輕程度在1~2級為有效, 疼痛減輕程度<1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第7天兩組患者的VAS評分較入院時均顯著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中藥熏蒸的作用:①療效顯著:中藥熏蒸具有活血化瘀、發汗解表、防疫保健、殺蟲止癢等有著較好的療法, 中藥有效成分以離子形式滲入皮膚, 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力, 恢復自然生理機能。②快速高效:針對患者不同的癥型, 利用藥物的滲透作用, 將中藥作用于病灶快速產生病源抗體, 有效治療疾病。③預防復發:使用中藥進行內外治療, 提高免疫力,保證機體內生理機能平衡[7-9]。
綜上所述, 中藥熏蒸可改善關節僵直、腫痛等情況, 調節內分泌和免疫功能, 抑制病情發展, 是一種舒適、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臨床上值得借鑒推廣。
病例1 患者, 女, 70歲, 中醫診斷:痹癥(風寒濕痹陽), 西醫診斷:①類風濕性關節炎。②2型糖尿病。③心臟雜音查因。④心律失常。⑤慢性胃炎。患者因四肢多關節反復疼痛7年, 加重10 d, 于10 d前收入內一科經會診后轉本科治療,患者精神倦怠, 雙膝、雙踝、雙肩部及雙手指間、腕等關節疼痛、晨僵, 活動后改善, 微惡風, 胃納, 睡眠可, 二便調。抽血檢查類風濕因子為81.6 IU/ml, C反應蛋白為108.2 mg/L,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舌質淡, 苔白厚, 脈緊, 給予祛風散寒除濕, 通絡止痛, 局部給予骨蒸方中藥熏蒸治療5 d。1次/次,30 min/次, 出院時患者精神好轉, 關節疼痛減輕。
病例 2 患者, 女, 89歲, 中醫診斷:痹癥(肝腎虧虛), 西醫診斷:①骨質疏松癥。②高血壓。③糖尿病。患者因反復腰背部疼痛6個月, 再發并加重3 d, 入院患者腰背部疼痛, 勞累后及天氣變幻之時更甚, 臥床或休息時疼痛明顯減輕, 胃納差, 睡眠可, 二便調, 舌淡、苔黃、脈弦虛, 給予祛風散寒除濕, 通絡止痛, 局部給予骨蒸方中藥熏蒸治療5 d, 1次/d,30 min/次, 出院時患者精神好轉, 疼痛減輕。
[1] 汪東濤, 沈鷹.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時珍國醫國藥, 2008, 19(9):2187-2189.
[2] 袁修德.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7):2187-2189.
[3] 汪東濤, 沈鷹.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研究.中國中醫急癥, 2009, 18(1):38-40.
[4] 陸繼娣, 沈鷹.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及抗炎作用機理.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25(2):115-118.
[5] 吳名波, 沈鷹, 孫維峰, 等.中藥熏蒸療法治療痹證臨床療效觀察.時珍國醫國藥, 2010, 21(12):3223-3225.
[6] 曾禎.中藥熏蒸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84例.光明中醫, 2010,25(12):2252.
[7] 丁望, 吉明亮, 孫琳.中藥熏蒸療法在骨傷科的臨床應用.中國農村醫學雜志, 2005(6):50.
[8] 劉從玲.骨折康復患者應用中藥熏蒸療法的療效觀察.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33):6527-6528.
[9] 龔星星, 郭志民.中藥熏蒸療法在骨傷科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現狀.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4(10):78-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104
2017-08-15]
527200 廣東省羅定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