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某醫院2012~2016年手足口病感染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調查
陳小燕
目的 調查某醫院近5年手足口病感染的流行病學趨勢, 并分析其臨床特點。方法 對某醫院兒科2012~2016年收治的4731例手足口病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統計其流行病學特征及臨床特點。結果 從2012~2016年, 手足口病發病者的構成比不斷增長, 年齡>3歲且≤7歲者構成比最高(54.87%), 男性的構成比(66.58%)遠高于女性(33.42%);鄉鎮、4~6月的構成比較高(62.31%、44.22%);輕中癥患者的構成比(88.02%)遠高于重癥(11.98%), 以皮疹、發熱、頭痛、嘔吐和肢體抖動為主要臨床癥狀, 且許多患兒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明顯增多;病原學檢查結果中, 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陽性者的構成比分別為63.12%、27.52%;治療和轉歸情況中, 治愈、好轉后出院休養、死亡者的構成比分別為76.88%、22.72%、0.40%。結論 手足口病感染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明顯, 多發于年齡>3歲且≤7歲的幼兒中, 且男童、鄉鎮居民的發病率較高, 有特異性臨床癥狀, 血常規異常且多由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感染, 死亡風險高, 需要加大防治力度, 提高該地區嬰幼兒的整體健康水平。
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臨床特點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中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在年齡<5歲的嬰幼兒中較為常見, 以口痛、低熱、厭食、手、足或者口腔部位出現小潰瘍或者小皰疹為主要臨床癥狀。手足口病患兒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大多均可在1周左右痊愈, 但是部分患兒也很有可能并發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等并發癥, 甚至有部分重癥病例病情發展極為迅速, 死亡風險較高[1]。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種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 給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均可造成嚴重的危害[2]。研究指出[3], 了解手足口病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點對增強該病的預防力度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鑒于此, 本研究特對某醫院2012~2016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某醫院2012~2016年收治的4731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均確診為手足口病, 年齡≤12歲, 均有完整的臨床資料記錄;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者, 罹患惡病質者, 存在先天性疾病者, 無跟蹤隨訪資料者。5年間共有4731例患兒納入本研究, 其中男3150例、女1581例, 年齡3個月~12歲, 平均年齡(5.4±2.3)歲。
1.2 方法 對所有受試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 并對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資料進行調查和統計。其中流行病學特征包括發病年份、年齡、性別、地區和發病月份等, 將年齡分為≤3歲、>3歲且≤7歲、>7歲共3個段;地區分為鄉鎮和城區;發病月份分為1~3月、4~6月、7~9月、10~12月。臨床特點包括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查、治療和轉歸情況,癥狀及體征分為重癥、輕中癥, 皮疹、發熱、神經系統癥狀(頭痛、嘔吐、肢體抖動、高熱、腦膜刺激征等), 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檢查和病原學檢查。
2.1 流行病學調查 從2012~2016年, 手足口病發病者的構成比呈現出不斷的增長趨勢, 年齡>3歲且≤7歲者構成比最高, 為54.87%;男性的構成比(66.58%)遠高于女性(33.42%);鄉鎮、4~6月的構成比較高, 分別為62.31%、44.22%。見表1。
2.2 臨床特點調查 輕中癥患者的構成比(88.02%)遠高于重癥(11.98%), 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有皮疹、發熱、頭痛、嘔吐和肢體抖動, 構成比分別為100.00%、85.16%、80.00%、47.50%、21.92%;血常規檢查結果中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增多的構成比均較高, 分別為66.98%、56.54%和26.32%;病原學檢查結果中, 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陽性者的構成比分別為63.12%、27.52%;治療和轉歸情況中, 治愈、好轉后出院休養、死亡者的構成比分別為76.88%、22.72%、0.40%。見表2。

表1 2012~2016年4731例手足口病感染患兒流行病學調查(n, %)

表2 2012~2016年4731例手足口病感染患兒臨床特點調查(n, %)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是由各種腸道病毒感染引發, 以口腔黏膜、手部和足部皮膚病變為主要臨床癥狀, 屬于一種急性傳染病。有研究指出[4], 手足口病患兒以及隱性感染患兒均為傳染源, 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病毒, 加之此類疾病感染病毒的傳播速度均較快, 因此可以在學校、幼兒園以及人流密集分布的公共場所大面積傳播。另有研究顯示[5], 部分手足口病患兒可由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者病情較重遺留有不同程度的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癥狀, 甚至有部分病例可出現肺出血、肺水腫癥狀, 危害嚴重, 必須對該病的有效防治提供足夠的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 從2012~2016年, 手足口病發病者的構成比呈現出不斷的增長趨勢, 年齡>3歲且≤7歲者構成比最高, 為54.87%, 可知近年來手足口病的發病趨勢不斷加重,>3歲且≤7歲為該病的高發年齡段。劉瀟瀟等[6]研究指出,手足口病的高發年齡段為學齡前期幼兒, 即年齡≤3歲的嬰幼兒中, 與本研究結果并不相符, 分析其中原因可能為:在上述研究中所選的病例僅為2015~2016年收治的病例, 缺乏長時間的病例數據。此外, 本研究中, 男性的構成比(66.58%)遠高于女性(33.42%), 且鄉鎮、4~6月的構成比較高, 分別為62.31%、44.22%, 說明男童、鄉鎮居民為該病的高發人群,4~6月為該病的高發時間段, 與孫倩萊等[7]研究結論相符,分析其中原因為:①男童活潑好動,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難免會病從口入, 增加手足口病的發生風險;②相較于城區居民來說, 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稍低, 且對飲食衛生的意識較差, 很容易感染各種腸道病毒誘發該病;③4~6月人們多食用生冷的蔬菜瓜果, 也是引發該病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中關于對該病臨床特點的調查結果顯示, 輕中癥患者的構成比遠高于重癥, 以皮疹、發熱、頭痛、嘔吐和肢體抖動為主要臨床癥狀, 說明手足口病患兒中重癥者仍然占有一部分比例, 且特異性臨床癥狀多種多樣, 甚至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累,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此外, 大多患兒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明顯增多;病原學檢查結果中,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陽性者的構成比分別為63.12%、27.52%, 提示手足口病患兒中血常規異常情況嚴重, 且大多由于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感染引發該病;治療和轉歸情況中, 治愈、好轉后出院休養、死亡者的構成比分別為76.88%、22.72%、0.40%, 說明該病患兒仍然存在較高的死亡風險, 與既往李梅等[8]的研究相符。
手足口病發病率增長明顯, 且臨床癥狀較多、死亡風險較高, 特根據本研究結果, 制定以下手足口病的防治策略,為醫務人員提供參考[9-12]:①對鄉鎮居民、有3~7歲幼兒者加強健康教育, 尤其是有男童者, 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②一旦發現有皮疹、發熱、頭痛、嘔吐、肢體抖動等疑似手足口病者需要立即將患兒送至醫院就診, 避免延誤病情;③在手足口病患兒就診時需要重點給予抗病毒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 降低后遺癥發生風險, 積極改善預后成效。
綜上所述, 手足口病感染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明顯, 該疾病有特異性臨床癥狀, 且血常規異常, 以EV71和柯薩奇A16病毒感染最為常見, 死亡風險高, 需要加大防治力度, 提高該地區嬰幼兒的整體健康水平。
[1] 許玉成, 李學云, 鄧凱杰, 等.深圳市98例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 2016, 14(3):173-175.
[2] 駱亞麗, 蔡艷艷, 季偉, 等.蘇州地區柯薩奇病毒A16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及OAS1基因多態性研究.臨床兒科雜志, 2016, 34(6):434-438.
[3] 林先耀, 趙仕勇, 祁正紅, 等.2014年杭州地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點及與氣象的相關性研究.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7):1153-1155.
[4] 馬富生, 劉國棟, 賴偉權, 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分析.臨床醫學工程, 2015, 22(6):721-722.
[5] 張琦, 朱惠, 楊文靜.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及門診護理.現代醫藥衛生, 2016, 32(8):1245-1247.
[6] 劉瀟瀟, 初艷慧, 秦迪, 等.某高中一起柯薩奇病毒A組6型手足口病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國際病毒學雜志, 2016,23(3):160-163.
[7] 孫倩萊, 高立冬, 胡世雄, 等.2009-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臨床與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實用預防醫學, 2017,24(2):148-151.
[8] 李梅, 邱寶強, 顏云盈.2013~2015年南寧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廣西醫學, 2017, 39(1):132-134.
[9] 張瑞娟.小兒手足口病89例臨床觀察及治療策略.中外醫療,2013, 32(35):74-75.
[10] 孫浩淼.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對策.黑龍江醫藥, 2012,25(2):330-333.
[11] 王巖漢.手足口病的流行現狀分析及防治策略.當代醫藥論叢,2013, 11(8):26-27.
[12] 馬建生.兒童手足口病200例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討.大家健康(旬刊), 2015(2):310-3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106
2017-08-15]
518117 深圳市龍崗區坪地預防保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