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馳控股有限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糧油產業新標桿
香馳控股有限公司建于1989年,經過28年發展,資產由270萬元增至100億元,員工由80余人增至3000人,經營范圍涉及大豆、玉米深加工兩大主產業和配套完善的污水處理、熱能動力、收儲物流基礎服務產業,形成占地1200畝的香馳循環經濟園區和規劃面積2700畝的物流園區兩大園區。公司下設一個事業部、13家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企業、國家環境友好企業、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目前,企業年加工大豆300萬噸、玉米50萬噸,年產大豆油50萬噸,大豆蛋白10萬噸,玉米果葡糖漿45萬噸,年供氣350萬噸,供電4.65億度,日處理污水2萬立方。
近年來,香馳控股公司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市場開拓,取得較好經營業績。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251億元,利稅9.6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23億元,利稅3.9億元。
從1989年建廠至今,香馳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建廠到1999年,堅持先做實、后逐步做大的發展思路。大豆日加工能力由50噸到130噸、270噸,再到750噸,2000年投資6500萬元,建成日加工大豆1500噸生產線,日生產能力達到3000噸。這個時期是夯實基礎管理,持續擴大大豆初加工產能時期。二是2000年~2008年,推動產業延伸。從2001年開始,建設投產2萬噸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同期配套建設了熱電項目和污水處理項目,在大豆產業鏈延伸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2006年開工建設年加工50萬噸玉米淀粉生產線和年產10萬噸果糖一期項目,逐步形成了大豆、玉米兩大主產業鏈條和一個基礎產業的戰略格局。三是2009年至今,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提出“三年再造一個新香馳”的規劃目標,規劃到2020年的兩個五年發展戰略,并明確確立項目建設 “四個高起點”定位的要求,即工藝、技術、設備、產品等立足高端、接軌國際。2012年到2016年,先后建成龍口年加工150萬噸大豆項目,10萬噸大豆分離蛋白一、二期項目,果糖二、三期項目,日加工1000噸大豆低溫粕項目,日處理2萬立方米工藝廢水項目,成為果糖行業標桿。今年與日本合作,投資5億元建設國際一流蛋白生產線,蛋白行業全國新標桿。“吃干榨凈”每一粒大豆玉米,逐步建成原料、副產品、水、廢棄物、能量五大循環利用圈,形成香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原料利用率提高了2%,年創造效益5230萬元,減排COD總量5萬噸,污水處理不再是成本投入,每年還能盈利1000多萬元。
香馳發展過程中先后實施了單元式管理法、凈化意識教育、啟發式管理法、四崗并存、動態轉換、末尾淘汰管理法等,形成了香馳“嚴、細、實”的管理文化。自2014年以來,在總結多年管理的基礎上,創新全面預算管理,提出“三大預算主題”管理體系。一是滿足客戶需求。以滿足不同客戶對不同產品的需求為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差異化產品,創造差異化的利潤。果糖公司因隨時關注可口可樂公司需求,實現了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從而帶來差異化的市場,產品在市場上比其他廠家的價格每噸高出100到200元,2016年果糖出口量占到全國出口總量的49%;分離蛋白產品因功能性不同,高端產品能賣到2.5萬元,比普通產品高6000多元,打開了湯臣倍健、美國凱瑞、日本不二等高端客戶的市場。二是劃小核算單位。結合香馳實際,劃小核算和考核單位,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一級對一級負責,實現了向管理要效益,2015年實現提質增效1.18億元,2016年實現6400余萬元。三是建立信息平臺服務決策。信息庫涵蓋行業內近10年來產業發展數據,包括全產業鏈供求數據,合作客戶和目標市場、目標客戶的數據,更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有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各個板塊決策有了依據,市場風險也就降低了。在緊緊抓住“滿足客戶需求”基礎上,又提出“借智借力借勢”和“聚焦滿足客戶需求、應用技術研發、差異化、打造行業標桿”的“三借”“四聚焦”理念,推動管理水平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香馳集團始終把打造優質糧油產品及品牌作為核心目標,把質量控制的著力點貫穿整個產業鏈,建立起跨區域、覆蓋全產業鏈的種植、收儲、加工和營銷體系,從源頭加強質量控制,建立起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基地,為產業發展夯實原料基礎。香馳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中國制造業企業五百強”;香馳健源果糖全國質量第一,連續多年榮獲可口可樂公司大中華區唯一的最佳供應商質量獎,最近又被美國可口可樂總部確定為“全球戰略供應商”;2016年,香馳“天下五谷”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香馳公司廠
香馳始終重視技術創新,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基礎建設,近年來較大技術改造和創新項目近400項,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建成了大豆分離蛋白、果葡糖漿技術研發中心,組建研發團隊6個,取得國家專利60項,獲得了全國果葡糖漿研究檢測中心、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大豆蛋白工程實驗室的認定。加強產學研交流與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單位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聘請多名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取得各項技術創新成果17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111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國家重點新產品5項。參與了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每年用于改造的投資都在3000~5000萬元,不斷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培育發展新動能,確保企業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行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