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凡,莊 偉
中壓船舶電網單相接地故障分析與仿真
張 凡1,莊 偉2
(1. 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武漢430000;2.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201108)
單相接地故障是中壓船舶電力系統中的頻發故障,容易發展成嚴重的短路故障而威脅系統運行安全。為充分了解該類故障,結合實際中壓船電系統給出了零序等效網絡,分析了系統中出現單相接地故障時零序電流的分布情況,并以表達式和矢量圖的形式闡明了故障線路與非故障線路上零序電流的幅值與相位特征。在MATLAB中建立動態仿真模型驗證了分析和結論,為單相接地故障的繼電保護提供了參考。
中壓船舶電網 單相接地故障 零序電流 繼電保護
隨著船舶電力系統規模和容量的日趨增大,中壓配電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中壓船用電力系統中,電纜數量多,總長度長,等效對地電容顯著大于低壓船舶電力系統,單相接地故障的危害已經不能忽視。單相接地故障作為一種頻發故障,可占故障總量的60%以上。該故障雖然不影響系統的三相對稱運行,但是會造成非接地相對地電壓升高,長期帶故障運行將影響電纜的絕緣水平,造成電纜的加速老化;還可能引起接地點(間斷性)電弧,導致故障嚴重化,進而發展為兩相、三相(短路)接地故障。嚴重威脅系統的供電安全與可靠性,給設備的安全和作業的效率帶來重大的影響[1]。一般情況下,通過設置合適的方向性零序過電流保護實現對此類故障的有效保護。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壓船用電力系統中的單相接地故障,對產生的零序電壓,電流的相位與幅值做量化分析,對零序保護的設定給出參考。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本文將詳細介紹中壓船舶電網的零序等效模型,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單相接地故障的機理,量化分析故障電流與電壓本質,給出故障線路和非故障線路零序電流幅值與方向的一般規律表達式,并通過建立基于實際中壓船舶電網的仿真模型驗證論述的正確性。
根據《鋼質海船入級規范(2012)》相關內容,中壓部分的拓撲多為母排分段結構(兩段或多段,各段母排通過母聯斷路器聯接),每段母排上至少由一臺發電機供電,負載設備分開連接至不同的母排分段上[2]。發電機主要以中性點經高阻接地方式運行[3,4]。負載一般為日用變壓器和推進變頻器,后者往往通過移相變壓器與母排聯接。圖1所示即為實際船舶電網中壓部分單線圖。G1到G4為中壓發電機,1到4為對應的中性點接地電阻。母排分為兩段Bus1和Bus2,各帶4個負載,包括日用電部分和三個變頻驅動的電動機,分別通過日用變壓器和移相變壓器聯接到母排,實現對船上輔助系統、日用電負載和主推進、作業負載的供電。
當系統中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如圖2所示,故障點加入故障電動勢[5],該電動勢的幅值與故障前一瞬間該點對地電壓一致,方向相反,經過渡電阻f進入系統,在故障點Fault和地之間形成系統零序電壓[6]。即系統中性點對地電壓,在過渡電阻f為0時有,隨著f增大幅值逐漸減小。一般情況下f數值較小,可以認為。由于移相變壓器和日用變壓器的一次側往往采用三角形接法,沒有中性點,即無零序通路。低壓系統發生的單相接地故障不會反映到一次側所在的中壓部分[7]。此外,考慮到發電機進線電纜、各負載饋線電纜以及母線的零序阻抗遠小于中性點接地電阻,忽略掉并不會影響到單相接地故障分析的結果。綜上,中壓船舶電網的零序等效網絡如圖2所示,1至4為發電機G1至G4及其進線斷路器聯接電纜的對地等效電容。5至12為兩段母線上各個負載饋線電纜的對地等效電容。在的作用下,系統通過線纜和設備的對地電容以及發電機中性點電阻對地以零序電流的形式放電。
圖1 船舶電網中壓部分單線圖
中壓船舶電網的綜合保護裝置根據來自零序傳感器的電壓、電流信號可實現單相接地故障的具體位置,實現選擇性保護。零序傳感器一般裝設在饋線線路的首端,即圖3中和的位置。下文中提到的饋線和發電機進線流過的零序電流指的是線路首端測得零序電壓和電流,并規定從母線流向線路方向為正方向。另外,考慮到船用電纜易因絕緣老化或遭外力損傷導致出現單相接地,而母線在配電板中受到良好的保護而幾乎無這類問題,下文僅對發生在發電機進線電纜和饋電電纜上的單相接地故障做分析??紤]到具體分析針對圖2展開,圖3和圖4中僅繪出與分析有關的線路,省略部分可參考圖2所示。
2.1 饋線上的單相接地故障分析
假設8#饋線發生了單相接地故障,系統中零序電流的分布和流向如圖3所示。對于非故障饋線來說,以7#線路為例,線路流過自身對地電容電流,方向為正。表達式如式(1)所示。
圖3 饋線故障零序電流分布
其他非故障饋線流過的零序電流有著相同的流向和表達式。
對于非故障發電機進線來說,以2#線路為例,流過的零序電流除了自身對地電容電流,還包含中性點電阻電流,方向同為由正。表達式如式(2)所示。
其他非故障發電機進線流過的零序電流有著相同的流向和表達式。
2.2發電機進線上的單相接地故障分析
當單相接地故障發生在發電機進線上時,假設故障發生在2#進線,系統中零序電流的流向與分布如圖4所示。對于非故障饋線來說,以7#線路為例,線路首端流過自身對地電容電流,方向為正,表達式與式(1)相同。其他非故障饋線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方向、表達式均與7#線路相同。
對于非故障發電機進線來說,以3#線路為例,線路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與上一節中2#線路相同,均由自身對地電容電流和中性點接地電阻電流,由正。表達式也與式(2)相同。
對于故障Fault2所在的2#線路來說,自身的對地電容電流和中性點接地電阻電流分別通過C2和R2流入大地。與上節中的分析相同,其線路首端流過的整個系統非故障線路零序電流的總和,方向為負,可用式(4)表述。
2.3中壓船舶電網單相接地故障零序電流向量圖
根據2.1節和2.2節的分析可以給出系統中出現單相接地時,故障線路與非故障線路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向量圖,如圖5所示。其中為零序電壓,為便于表述,令為全部非故障發電機進線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的矢量和,和分別為其有功和無功分量;為全部非故障饋線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的矢量和,為故障線路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和分別為其有功和無功分量。
圖4 發電機進線故障零序電流分布
圖5 單相接地故障零序向量圖
根據圖5結合式(1)~(4)有如下結論:當船舶中壓電網出現單相接地故障時:
1)非故障饋線首端流過的零序電流為自身的對地電容電流,其相位超前零序電壓90°;非故障發電機進線流過的零序電流為自身對地電容電流與中性點接地電阻電流的矢量和,其相位超前零序電壓,而滯后于非故障饋線的零序電流。
2)故障線路流過的零序電流在幅值上等于非故障線路零序電流的矢量和的幅值(即其有功分量為全系統非故障線路中性點接地電阻電流之和,無功分量為全系統非故障線路對地電容電流之和),方向上則與該矢量和相反。
為了驗證第2節中的分析與結論,本節在Matlab環境中建立了中壓船舶電網動態模型,對單相接地故障進行仿真分析。單線圖如下圖所示:系統包含兩臺2 MW 6600 V中壓發電機和四個900 kVA的6600 V負載,系統的頻率為50 Hz。其中1#和2#為發電機進線電纜,中性點接地電阻
圖6 中壓船舶電網仿真系統單線圖
1、2均為700 Ω,進線電纜的對地等效電容1、2分別為0.12 μF和0.1 μF每相;3#、4#、5#和6#電纜為4條饋電電纜,對地等效電容分別為0.25 μF、0.30 μF、0.20 μF和0.15 μF每相。單相接地故障設定為A相直接接地,故障位置分別為3#饋線和1#發電機進線。
3.1 3#饋線的單相接地故障仿真與分析
當3#饋線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各個饋線的零序電流波形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作為故障線路的3#饋線的零序電流幅值最大;1#和2#進線上的零序電流幅值較小,因為對地等效電容非常接近以及中性點電阻相同,所以波形是非常接近的;4#、5#和6#饋線的零序電流幅值較小,因為對地等效電容比較接近,其波形也是基本一致的。零序電壓和電流的幅值與相位如表1所示。其中零序電壓的單位為kV,零序電流的單位為A。零序電壓為3倍的相電壓。為了便于驗證第2節中結論,表1中第三列修正相位為第二列相位減去89.4°后的結果。當零序電壓為90°時,兩條發電機進線電纜的零序電流稍微超前零序電壓,非故障饋線的零序電流超前零序電壓幾乎90°;只有故障饋線的零序電流滯后零序電壓,滯后164°。
3.2 2#發電機進線的單相接地故障仿真與分析
當2#饋線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各個饋線的零序電流波形如圖8所示。同樣的,2#進線作為故障線路,零序電流的幅值是最大的。1#進線的零序電流幅值與2#接近,但相位有較大差別;3#、4#、5#和6#饋線的零序電流幅值較小,其波形也是基本一致。零序電壓和電流的幅值與相位如表2所示。同樣,第三列為修正后的相位。當零序電壓為90°時,1#發電機進線電纜的零序電流稍微超前零序電壓,非故障饋線的零序電流超前零序電壓90°;只有故障饋線的零序電流滯后零序電壓,滯后136.2°。
圖7 3#饋線單相接地零序電流波形
表1 3#饋線單相接地故障零序電壓電流
上述仿真驗證了第2節末尾的結論。在中壓船舶電網中,單相接地故障所在線路上可以測量的零序電流幅值往往顯著大于其他非故障線路,其相位也與非故障線路上測量到的零序電流有著顯著的不同。依據這兩點特征,綜合保護裝置可以準確的檢測到故障線路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如報警或從系統切除該線路。
結合實際的中壓船舶電網拓撲,分析了電網中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零序電流的分布情況,并給出相應的表達式。最后以矢量圖的形式總結了故障線路與非故障線路中零序電壓的特征,并建立動態模型對結論做了仿真。數據驗證了分析結果,為船舶電網單相接地保護的實施提供了參考。
圖8 2#饋線單相接地零序電流波形
表2 2#饋線單相接地故障零序電壓電流
[1] 谷孝利, 何炎平, 張國安. 絞吸挖泥船中壓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分析與選擇[J]. 造船技術, 2013, (02): 21-24.
[2] 中國船級社, 《鋼質海船入級規范(2012)》[S]. 2012.
[3] 王良秀, 唐石青, 李冬麗. 船舶電力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研究[J]. 船電技術, 2006, 26(05): 41-44.
[4] 王鵬.船舶中壓電力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研究[J]. 船舶, 2007, (03): 49-54.
[5] 陳雙, 施偉鋒, 胡紅錢, 王桂艷. 基于小波變換的中壓船舶電力系統接地故障選線方法研究[J]. 船電技術, 2015, 35(08): 43-47.
[6] 莊偉, 牟龍華. 融合零序電流衰減直流分量的礦山電網接地選線[J]. 電網技術, 2014, (04): 1087-1094.
[7] 莫文科, 徐濱海. 船舶中壓交流供電系統設計關鍵技術分析[J]. 船舶工程, 2013, S1: 91-94.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in Marine Medium Voltage Power Grid
Zhang Fan1, Zhuang Wei2
( 1. Wuchang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0, China; 2. No. 711 Institute of CSIC, Shanghai 201108, China)
U665
A
1003-4862(2017)08-0010-05
2017-02-17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5年海洋工程裝備專項支持,發改辦高技[2015]1409號。
張凡(1981-),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船舶輪機。
聯系人:莊偉,第七一一研究所自動化事業部。E-mail: zhuangwei@csic71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