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龍
摘要:當前,精準扶貧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識別模式中的瞄準偏差、人口流動背景下的貧困戶參與度不足、內部分化導致的成本激增、管理機制中的效率低下、資源鏈接中的社會力量參與欠缺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精準扶貧脫貧作用的發揮、為此,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消除障礙,以增進精準扶貧的順利實施和提高其扶貧的有效性。
關鍵詞:準扶貧;內部分化;識別誤差
準扶貧思想是黨和政府未來對于貧困治理工作的指導性思想,對我國實現全面脫貧起關鍵性作用。就精準扶貧的內涵來講,差異性是精準扶貧的基本前提、精準性是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系統性是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發展性是精準扶貧的本質屬性、托底性是精準扶貧的政策底線
一、精準扶貧的內涵闡釋
盡管我國眾多地區已經在探索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但是如何全面地、深入地理解精準扶貧的深刻內涵,學術界仍未達成廣泛共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五個維度來全面理解精準扶貧的主要內涵:
(一)精準扶貧的基本前提
精準扶貧思想及其政策的提出是源于我國的反貧困實踐和貧困人口的實際情況。
(二)精準性: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
精準性的極致就是以貧困戶為基本單位來解決貧困的相關問題。
(三)系統性: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
精準扶貧是一個完善的系統,系統性是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
(四)發展性:精準扶貧的本質屬性
發展性是精準扶貧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本質屬性。
(五)托底性:精準扶貧的政策底線
托底性應當成為精準扶貧的政策底線,精準扶貧政策所發揮的作用應當不低于這個最低目標。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識別模式中的瞄準偏差
對象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識別模式直接影響著扶貧對象識別的精度和效度。現行的“規模控制下的程序識別法”會導致棄真型和存偽型兩類誤差,使得精準扶貧的對象識別存在面準偏差和精確度降低等問題,這也會對精準扶貧的實施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二)人口流動背景下的貧困戶參與度不足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和流動人口已經成為社會常態。在人口流動背景下,貧困家庭的更加弱勢化使得其信息獲取能力更低,以及導致精英俘獲現象的加劇等,會直接導致貧困家庭在精準扶貧中的參與度不足,制約了政策作用的發揮和造成效果低下等問題。
(三)內部分化導致的成本激增
貧困家庭的內部分化主要體現在家庭規模、人口結構(勞動人口、殘疾和大病慢病人員、在學學生、性別構成、年齡分層)、人力資本、經濟來源和負擔、致貧原因、家庭支持網絡、社會資本等多個方面的差異性上。
(四)管理機制中的效率低下問題
扶貧相關機構部門眾多,且各項審批權較為集中且層級較高,使得扶貧工作從申請階段到真正獲得幫扶的過程較長,耗時較多,不僅使扶貧資源在傳遞過程中內耗較大,而且也會由于組織運行慣性和部門之間的協作問題導致精準扶貧管理的效率低下。
(五)資源鏈接中的社會力量參與欠缺
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但需要巨大的經費資金,而且也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必須廣泛鏈接社會各個方面的資源,以最大限度地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實踐證明,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相關工作具有籌集資金快、力量動員迅速、專業水平較高、方式多樣靈活等優勢,但是,現實中其在資源鏈接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受到制約。
三、增進精準扶貧實現的具體路徑
精準扶貧將是我國未來反貧困和貧困治理的主要方略,對解決我國貧困人口問題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消除障礙,以增進精準扶貧的順利實施和提高其扶貧的有效性。
(一)開展全國性貧困普查,建立貧困戶信息系統
將貧困家庭、貧困邊緣家庭、低收入家庭等全部納入普查范圍,從家庭規模、人口結構、經濟狀況、致貧原因、從業經驗和技能、幫扶需求、發展期望等各個方面來全面地收集相關人群的信息,建立信息比較完善的貧困戶信息系統,徹底解決貧困戶底數不清以及扶貧目標不準的問題,同時也能夠為探索完善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提供實踐基礎。
(二)展開貧困成因系統研究,健全多層次政策體系
全面組織經濟學、社會學、法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依托全國貧困普查及其相關信息庫、結合實地調研和個案訪談等,對貧困人口的現狀及問題、致貧原因及其誘發機制、地區和城鄉差異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
(三)健全扶貧管理機制,提高精準扶貧的實施效率
精準扶貧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使得精準扶貧的實施效率較為低下,嚴重制約著精準扶貧實施效果的提高。可以通過對涉及扶貧工作的各個部門的職能進行更加明確的界定,避免扶貧工作扯皮和推誘現象的發生。
(四)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社會力量的參與不足,不利于精準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必須完善扶貧信息服務系統,并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
(五)全面宣傳和落實政策,增進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
貧困家庭是精準扶貧的目標主體,只有其全面參與到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才可能全面實現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
參考文獻:
[1]莫光輝.大數據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的應用及實踐創新[J].求實,2016(10):87-96.
[2]洪名勇,洪霓.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37(6):1-5.
[3]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研究,2015(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