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趙振
摘要: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研究和控制對于提升汽車沖壓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研究和控制是起到突破整車總成質量瓶頸的關鍵所在。本文從闡述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現存問題入手,對于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研究和控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研究和控制
在汽車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汽車沖壓件是構成整車單元不可或缺的關鍵零件,因此做好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研究和控制就為確保整車的高質量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故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現存問題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現存諸多問題,以下從生產質量難以達標、現場調試效率低下、間隙調整有待優化等方面出發,對于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生產質量難以達標
生產質量難以達標制約了整車質量的提升。眾所周知在汽車的生產領域中對于沖壓件的強度、剛度和抗疲勞性的要求都很嚴格。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沖壓件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彎曲回彈和局部變薄開裂,嚴重影響整車的質量。其次,如果制造商盲目的處理調試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那么將不可避免地增加投資,其結果是提高沖壓件和模具制造的周期和成本。因此,優化沖壓工藝和調試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以便最終達到良好的生產質量目標。[1]
(二)現場調試效率低下
現場調試效率低下帶來的影響是全局性的。通常來說現場調試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拉伸模在調試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解決開裂與起皺之間的矛盾,導致調試過程中出現問題。其次,工作人員在拉伸調試過程中需要分析制件是否處于良好的受力狀態,并且還應當在此基礎上根據制件的具體狀態來正確地使用塑性變形理論,但是因為許多工作人員達不到這一工作要求,故針對這一問題工作人員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找到解決方案,最終達到良好的模具調試效果。[2]
(三)間隙調整有待優化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現存問題還體現在間隙調整有待優化。一般而言間隙調整有待優化主要是指,在第一次調試過程中無法將間隙控制為均勻的狀態,故在這一前提下工作人員只有做好間隙的研合,并且根據應力狀態來進行整改,否則則無法做好模具的調試工作。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沖壓件的尺寸存在一定的公差范圍,所以設計人員應當進行必要的間隙設計修正工作。如果工作人員能夠解決間隙存在的問題并確保板料拉伸過程的順利進行,那么制件起皺的問題將會得到更好的控制。[3]
二、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控制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控制應當具有全面性,以下從減少制件拉裂現象、增強生產穩定性、優化凹模入口設計等方面出發,對于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控制進行了分析。
(一)減少制件拉裂現象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第一步是減少沖壓件的拉裂現象。工作人員在制件調試的過程中如果選擇增加徑向拉應力來消除褶皺,則會增加制件開裂的風險。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如果著眼于確保開裂現象的減少,往往有可能會使徑向拉應力的減小與切向壓縮應力增加,導致制件成型不充分,甚至是產生褶皺。其次,工作人員在減少制件拉裂現象的同時還應當確保板料的彎曲成形處在穩定的應力狀態,從而提升模具調試的整體控制水平。
(二)增強生產穩定性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關鍵在于增強生產的穩定性。工作人員在開始模具調試時,應當考慮到板料的規格尺寸往往會比實際需要的大不少,故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在增強生產穩定性的過程中應當在進行每一輪調試時都逐步的減小板料的尺寸,從而能夠使其材料利用率最高。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僅僅只針對某一零件的規格尺寸進行鋼卷的采購,所以會導致在調試后期因板料尺寸減小而造成卷料浪費,故為了降低采購成本及損失,需要做好模具的調試工作,增強生產的穩定性。
(三)優化凹模入口設計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控制還體現在優化凹模入口的設計。工作人員在優化凹模入口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避免由于模具沖擊板料而引起制件表面產生沖擊線和滑移線,影響車身的外觀。其次,工作人員在優化凹模入口設計時可根據板料厚度分別采用不同規格的入口處尺寸。并且工作人員在設計時應當合理的調整壓料力大小并調整好拉伸間隙,從而能夠在保證走料順暢的同時進一步的提高拉延筋的實際效果。
三、結束語
汽車沖壓模具調試的研究和控制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故工作人員只有通過合理的模具調試方法,才能夠提高控制的實際效果,達到提升沖壓質量的目的,并以此為基礎來完成汽車沖壓模具的開發工作。
參考文獻:
[1]沈頊.汽車沖壓模具調試料生產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3,4(16):51-53.
[2]吳新來,管海峰,郭成國,李勇,徐鵬飛.重型載重汽車沖壓件模具的調試[J].國防制造技術,2014,1(01):23-25.
[3]楊少朋.沖壓模具的前期質量保證措施與裝配調試檢測[J].機電技術,2015,1(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