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彭錯
內容摘要:近幾年,我國教育課程進行重大的改革,而其中改革的焦點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完善以及提升。教師掌握學科教學知識的多少決定了一名教師的專業素養。本文首先就是對學科知識的內涵以及特征進行描述,再對小學數學教師學科知識內涵和特征進行探討,通過對于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有針對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 學科教學知識 表現特點及關系的研究
1.學科教學內涵及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內涵
1.1學科教學內涵。在80年代,學科教學知識的定義,就是指教師將自己熟練掌握的學科知識,有效的轉化成可以傳授給學生知識的一種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類比、說明、舉例、解釋、示范等方法來演示出學科知識內容,同時掌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進行及時的歸納。在現代中學科定義可以成為在教師在某種教學情境中,對于學生和待將學科內容的綜合理解,選擇教學策略特征,將教師所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轉化為學生能夠學習到學科知識中所采用的相關知識。
1.2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內涵。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師在特定教學情景中,對于小學生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說明,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將自己所掌握的小學數學知識和內容可以有效的教導給學生們,使其可以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的內涵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小學數學教師掌握和了解數學學科的根本原理以及相關內容;二是小學數學教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傳授給小學生自己所生成的知識經驗、學習需求、思維特點、學習方式等等;三是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更好傳授學生知識,在教學內容材料、教學活動過程以及相關教學策略所進行的相關設計結構。
2.數學學科知識的要素構成
2.1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相關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于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進行學習研究,在現今教學改革過程中,更需要的是培養能力型人才而不是應試人才,所以新課程改革注重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書面理論知識的傳授或是讀寫算數的能力,導致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成探究能力。所以教師在針對不同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應仔細研究學習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并能實際應用到真正教學中去,讓學生成為當今時代所需人才。
2.2小學生相關知識。小學生相關知識就是包括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學會的知識與經驗、學生對未來將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中存在的難點、不同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程度、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風格等相關知識。這樣都會對小學數學教師在設定學期的教學目=目標、課程教學的設計以及課堂的氛圍以及教師對于學生的期望和評判都有所影響。對每一個學生知識的掌握進行了解,有助于教師開展有效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教學質量。
3.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三點:第一,學科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識的結合水平不夠。小學數學教師一般都沒有很專業的數學知識或者缺乏專門教學時的教學知識,導致兩者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整合;第二,對學生的關注、理解不夠。很多教師在課堂中只是一味的講授知識,完全不顧及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要所布置的作業都是教師已經準備好的題目,使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提高;第三,教學策略應用的不合理。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就會使得接下來教師在選擇教學策略出現錯誤,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接受學生反饋的意見,不能靈活改變教學策略,從而無法達到有效教學的根本目的。
4.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的相關措施
4.1提高對小學數學教師相關學科教學知識整合的專業水平。目前小學數學教師普遍存在知識零散化,并沒有將章節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特別是對于年輕的新教師來說,對于數學教學研究淺顯,經驗不夠,只能零散的將知識講解出來。但數學教學的相關設計及課程實施都是需要教師將數學知識相關要素整合到一起,才能很好的將知識聯系性讓學生接受。要想提高教師的學科知識的整合專業能力,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職前培訓,回想學生時發生的根本性問題進行專業總結,在職培訓,組織專業只是再次學習,站在教師角度分析問題等等,這些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知識整合的專業水平,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發現問題總結問題,不斷提高。
4.2提升選取教學策略的技巧。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去選擇學生最能接受的教學方法,從課堂效果,課后反響來逐漸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方案。在課堂中教師應時刻發現新的教學策略,在以往設計的教學方案中找出新的新意,課后總結用到之后的課程中去,教師不能機械性的按照設計模板進行,而忽略了課堂中的閃光點。
參考文獻
[1]范良火.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羅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與小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J].當代教育論壇,200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