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文章介紹地鐵地下管線探測的內容、方法和技術分析,并結合地鐵工程地下管線探測的實踐,提出了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的要求和控制關鍵。
關鍵詞:地鐵;地下管線;探測;探測儀
中圖分類號:U2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9-0056-02
1 概述
本文結合廣州軌道交通三號線客村~大塘盾構區間地下管線探測的實踐,介紹地下管線探測的內容、方法、步驟,提出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的關鍵和要求。
2 地下管線探測范圍的確定
2.1 探測范圍
根據區間地質情況及Peck公式估算,確定橫向范圍為沿線兩側隧道外邊線各10m范圍以內(即為由兩隧道以外各10m寬的區域、隧道本身及兩隧道之間區域構成的所有區域)。
2.2 需要探測的管線的確定
探測全線范圍內埋設在地下的給水、排水、煤氣、電力、電信、工業等各類與日常生活、生產有關的所有地下管線。其中:給水(J)管直徑>50mm的全部探測;排水(P)管徑?準≥300mm、矩形管尺寸≥400×400mm的全部探測;電力(L)電壓>220v的電力線全部探測;電信(D)全部探測;煤氣(M)全部探測; 工業(G)全部探測;其他重要的地下管道、地下管線全部探測。
2.3 需要探測管線的項目的確定
地下管線由于其使用功能及修建時期的技術水平高低,決定了其各種屬性及特征的不同。在探測管線時,要針對單個管線的特點來確定需要探測管線的探測項目。(見表1)
2.4 地下管線實地調查項目(見表2)
2.5地下管線測量定位點(見表3)
3 管線調查方法
3.1 準備工作
(1)管線探測前首先要跟城市規劃單位、地下管線管理單位、產權單位、管線施工單位及當地居民積極聯系,盡可能多的收集和整理施工范圍內管線的信息。(2)根據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并繪制探測示意圖,明確分工。(3)制定應急預案,儲備一定量的急救藥品和物品,防止發生意外事故。(4)提前與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和居委會聯系、協調,在適宜的時間探測,盡量減少相互干擾。(5)準備好管線調查記錄表格,詳細列舉調查項目,尤其是管線接口形式、埋設年代等對管線保護方案的決策有指導和參考作用的項目要特別記錄,這樣在現場調查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2 使用儀器探測
目前絕大多數地下管線探測均使用電磁波探測儀和雷達探測儀器探測地下管線,而其中使用最多的為電磁波探測儀。電磁波探測儀具有效率高、易攜帶、操作簡單的特點。下面介紹一下探測儀器的工作原理:
電磁波探測儀由一發射端和接收端組成,發射端負責發射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和返回電磁波信號,接收端負責接收和發射端反饋電磁波信號。發射端發射電磁波信號和接收端接受及返回的信號形成一個閉合的回路,最后根據發射端接受屏上信號的變化來判斷相應的知道地下管線的各種參數。發射端供電由8節干電池供電,其可探測地下10m以內的金屬管線。
電磁波探測儀有兩中工作模式,分為平行探測方式和直連探測模式。采用平行模式時發射端和接收端均平行移動,該模式探測效率較高,適用于地面較開闊地段。采用直連模式時發射端固定不動,接收端移動,該模式則適合在地面環境復雜、狹小地段。探測時,發射端和接收端距離不宜超過20m。當儀器上有信號顯示探測到地下管線時候,及時做好標記,并根據原有導線點對管線位置進行測量定位,在施工時埋設監測點,進行跟蹤監測。對于某些雨、污水水泥地下管線和埋深比較深的特殊管線的探測要使用雷達探測儀進行探測。雷達探測儀可探測地面以下30m的管道,探測準確度相應比較低。
3.3 其他輔助調查方法
管線埋設時多為維護、搶修設置了一定數目的維修井。在使用儀器探測的同時,可打開關鍵井口與探測結果進行比對、分析,如有必要可使用儀器再次探測。若在施工探測范圍內無必探管線的維修井,可在施工范圍外就近開井查看,直到調查清楚。
3.4 注意事項
(1)戶外探測作業時,要求隊員穿著鮮明的工作服,避免發生以外時的救護。(2)在管線探測之前要根據已掌握資料具體分析,各探測人員要分工明確,并明確探測重、難點。(3)在使用儀器探測之前,一定要檢查儀器的工作狀態,最大可能地減小儀器因素對探測結果的影響。(4)若開井觀察、探測時,務必要開井后等待5~10分鐘,待井內廢氣溢出,有必要時用燃燒的蠟燭放入井內試探,確認無誤后工作人員方可下井。(5)探測人員在井內作業時,地面要留守人員進行接應和協調。
4 結束語
(1)管線調查是一件繁瑣細致的工作,工作人員需要高責任心,認真仔細的調查現場,做好記錄,這樣才能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才能真正起到調查的作用。(2)管線調查除了采用先進設備探測外,還需要多與當地有關部門和居民多溝通,了解周圍管線情況,這樣既可減少工作量,又可以避免重復工作和探測的疏漏。(3)一般由于調查至施工時間間隔較長,探測成果為當時管線的實際情況。部分地段的地下管線可能因施工、改建等原因發生變化,施工時需做好復核工作。同時加強現場巡視,及時發現了解管線的變化,并與有關部門協調,減少管線對施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潤柏.芻議地鐵工程項目的施工測量與誤差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3):184.
[2]王德新.淺析地鐵工程工藝設計及施工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2):125.
[3]楊勇.淺析蘇州地鐵工程施工重難點及技術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2):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