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張靜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16日的報道,文在寅政府已經上臺6個月,其標榜的“J經濟學”遭到質疑。雖然政府把創造就業崗位和增加收入作為經濟的優先目標,但截至目前并未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前景也并不樂觀。
“J經濟學”指的是文在寅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是其姓名(MoonJae-in)中間單詞首寫字母的“J”和“Econom?ics”的合成詞。文在寅政府提出的主要經濟政策目標包括,通過工作崗位委員會由政府主導創造工作崗位,培育中小企業和風創企業,強化大企業控股公司條件和懲戒性損失賠償制度等。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15日發布的《2018年韓國7大經濟課題報告》顯示,韓國經濟正陷入2%增長時代,隨著經濟增長乏力,居民收入也陷入停滯,圍繞政府通過增加收入拉動經濟增長的爭議正越來越大。報道稱,文在寅總統雖然直接領導增加就業工作,但今年8月的就業增加數僅為21.2萬個,創下過去4年6個月最低。而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新增就業申請增長15.9%,創下過去4年8個月新高。此外,8月份產業活動動向顯示,當月無論是國內消費還是設備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和上月相比,都出現下滑。而這三大指標同時出現負增長,最近一次還是11個月之前。明年經濟狀況可能更糟,現代經濟研究院預測,明年經濟增長率為2.5%,LG經濟研究院的預測也是2.5%。
針對現任政府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拉動經濟增長的策略,韓國經濟界已經出現質疑的聲音。韓國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金世稷認為,通過增加工資收入來擴大消費,這種拉動經濟的舉措并非長期拉動經濟增長之策,下屆總統上臺前,韓國經濟增長率有可能不足1%。雖然最近韓國政府開始強調通過產業革命實現經濟增長,但政策模糊不清,質疑聲四起。
不僅是內需不振,由于朝核問題帶來的各種外部環境惡化也“漸入佳境”,乃至“10月危機說”在韓國大行其道。雖然連青瓦臺都出面強調韓國經濟“沒有問題”,但考慮到當前經濟數字都是由半導體“一枝獨秀”支撐門面,韓媒表示,不知道韓國高層是否已經認識到經濟的危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