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1+3”培養試驗項目進行網上報名,該項目旨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探索初、高中貫通培養方式,讓普通初中學生有更多機會升入優質高中。
據悉,北京市“1+3”培養試驗是指學生在初二年級結束后進入試驗學校,在試驗學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4年學習。2016年首次開展試驗,參與項目的高中包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等名校的新校區以及一些具有美術、科技等優勢的特色高中。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將臺路校區是首批參與項目的學校之一,學校執行校長朱建宏介紹,2016年招生生源來自全市幾十所一般初中校。與普通高中生不同,試驗項目通過初、高中貫通培養方式,建設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據介紹,2017年該項目的招生學校數量與招生人數均比去年有所增加。招生學校包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將臺路校區、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惠新東街校區、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北京師范大學實驗華夏女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徐悲鴻中學等7所市級統籌類學校、29所城六區特色高中及郊區優質高中,共計劃招生3000余人。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學生參加“1+3”培養試驗需要在網站自愿報名,然后通過學校面試錄取。嚴禁試驗學校進行文化課筆試,嚴禁與社會其他教育機構合作選拔學生。
據了解,自2014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來,北京市采取名額分配、市級統籌等多種方式,讓普通初中學生有更多機會升入優質高中,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并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公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