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強/杭州野生動物世界
斑馬“炸群”受傷診治
鄒建強/杭州野生動物世界
斑馬是一種神經質動物,容易受驚炸群。2017年8月,華東地區某特種動物養殖場的普通斑馬群因為陌生人員的突然闖入受驚炸群,當場導致6匹普通斑馬受傷,經過精心治療護理,僅有編號為1#和4#的2匹存活,教訓深刻,值得借鑒。
全群普通斑馬大小共有52匹,散放飼養在10來畝面積的緩坡地帶。2017年8月5日上午,因陌生人員突然闖入場地導致正在采食的斑馬群受驚炸群,相互碰撞踐踏導致6匹亞成體斑馬出現跛行及起臥困難。年齡2歲左右的1匹,6~10月齡的5匹。性別為2母4公。當時有2匹傷情特別嚴重的,當即收入圈內治療護理。另外4匹傷情略輕,僅見一肢跛,觀察兩日后未見好轉,且跛行加重,亦收入圈內治療護理。
根據現場情況及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斑馬群受驚炸群導致相互碰撞踐踏致傷,以肌肉肌腱挫傷為主,骨折也不能排除。根據斑馬膽小易驚的性格特點,以保守治療為指導思想,進行抗菌消炎、止血止痛,中西藥結合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8月7日對其中4匹斑馬采血檢查常規生化,結果見表1,表2,其中4#斑馬恢復期再次采血。傷病基本恢復后療養期對4#斑馬進行連續一月的每日兩次的體溫測定,結果見表3,收集整理作為正常斑馬體溫參考。1#斑馬在8月10日出現脫肛,直腸粘膜突出肛門5~8 cm,直到8月31日才完全收回;8月17日1#斑馬因長期臥地致使左肘后皮膚潰爛拳頭大小,創口直到9月底才基本愈合完全 。
發病初期用抗生素7~10d,肌注或口服,愈傷靈膠囊連喂一個月。因肢體受傷,臥多立少,起臥困難,圈內地面墊草并保持清潔干燥,喂食飲水給到嘴邊。褥瘡傷口及脫肛粘膜每日消毒兩次,用碘伏或雙氧水噴灑。脫肛消毒后及時還納并按摩后軀交巢穴、百會穴等穴位,堅持保守治療,未實施麻醉縫合,后來隨著站立時間延長,腹壓減小后隨即恢復正常。

表1 血常規檢測結果

表2 血清生化檢測結果

表3 4#斑馬體溫測定值(℃)

圖1 臥地采食圖片

圖2 脫肛圖片

圖3 肘關節褥瘡
1.斑馬的神經質特性注定了該物種易發生意外受傷。平時斑馬間的打斗常見于成年公馬,相互踢咬導致破皮出血和肢體跛行較為多見,但都是個別現象,預后一般較為良好。此次發病受傷多達6匹,皆為亞成體,傷情嚴重,急劇惡化,一周內死亡4匹,僅2匹存活,損失慘重,實屬罕見。
2.群養亞成體斑馬一旦肢體受傷出現跛行,往往更容易受其它斑馬欺侮,加重傷情。對這樣的病馬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起臥困難的可就地保定,打針輸液治療。這時因為已有傷痛的應激在先,保定的應激反應相對來說已是無關緊要。
3.斑馬的體溫測定值范圍在36℃~41℃。由于4#斑馬在治療護理中與人親近,故對其進行連續一月的體溫測定,發現其體溫上午在37℃~38℃之間,溫差較小;下午在38℃~40.4℃之間,溫差較大,這與氣溫有一定相關性,并與動物運動狀態等也有關。故單從體溫測定來判斷斑馬發熱與否不太準確,應多根據臨床癥狀來綜合判斷。
4.病死斑馬以四肢肌肉大面積出血為主要病變特征,均未見骨折,其中2#斑馬右側髖關節韌帶出血明顯。采血檢測見AST、CK顯著升高說明肌肉損傷嚴重,更有鈣、磷比嚴重失調,肝腎功能急性衰竭,這為臨床治療用藥提供依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