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dy
關節痛,是都市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關節痛的誤區是:普遍認為關節痛是年紀大的人才有的老人病,事實上患關節痛的病者已漸趨年輕化,而一般人未必意識到關節痛的嚴重性,可能只感覺少許疼痛而不了了之,但若長此置之不理,有可能發展成關節炎,嚴重甚至會殘廢。本期孫博士為大家請來香港骨科專科醫生林顯爵講解關節痛的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等疑問。
關節痛的 7 個
什么是關節痛?

人體大多數的關節用作活動為主,關節與關節之間有滑膜、軟骨保護并潤滑關節,避免關節活動時的慢性磨擦而導致傷害。當關節受損或退化,關節內的滑膜變厚、軟骨變粗糙,原先的保護功能喪失,關節活動性變差,并引起關節痛。
關節痛等于關節炎?
林醫生指關節痛的類型超過200種,可簡單分為關節退化和關節發炎兩個主要類別。關節感到疼痛不一定就是關節炎,關節退化只會發生在關節部位,而且退化過程緩慢,痛楚一般可以忍受;相反關節發炎一旦出現痛楚,除了關節外,身體其他部位如背部、手指等都感覺到劇烈疼痛,患者一般難以忍受,須立即求醫治療。
關節退化只會發生在關節部位,而且退化過程緩慢,痛楚程度一般可以忍受。
長者才會有關節痛?
身體任何關節均有機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痛,最常見于負重關節,如頸椎、腰椎、髖關節及膝關節等,林醫生稱年長者發病率當然較高,尤其60歲以上的長者,新陳代謝作用減慢,關節的軟骨磨損后,不易復原且速度較慢,因而形成退化現象,造成關節痛。此外,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如搬運工人、速遞員等,以及體重過胖人士也較易出現關節痛,林醫生指他們關節的負荷較一般人為高,磨損程度相對較大,關節退化速度亦較快。
60歲以上的長者,新陳代謝作用減慢,頸椎、腰椎、膝關節等退化,較易有關節。
運動可造成關節痛?
除了長者、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及肥胖人士,關節會出現慢性勞損外,原來做運動都有機會加速關節退化。多做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不過運動時稍為撞傷、扭傷,都會使軟組織受損,林醫生指尤其是速度快的運動,如踩單車、滑雪、溜冰等,發生意外時,最先傷及的多數是膝蓋,即使照X光沒有大礙,只是輕微撞傷,實則已傷害軟骨,加速關節退化,若不好好處理,會導致關節痛提早出現。
林醫生指踩單車時稍為撞傷、扭傷,都會使軟組織受損,加速關節退化。
關節痛不可根治?
林醫生指關節一旦開始退化,就是單程路,不能完好如初,雖然退化的事實不能改變,但痛楚可以醫治,如是急性的關節痛,醫生會處方消炎藥、止痛餅等。醫生會通過照X光或磁力共振判斷患者關節退化的程度,并建議減慢退化的方法,以膝關節為例,避免上下樓梯或斜路、長時間蹲下或跪下工作、提重物走路等,都可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此外,林醫生指現時外國有新的治療方法,抽取患者血液內好的蛋白質,再注射入關節,令軟骨退化的壞蛋白質起不到作用,從而達到治療關節痛的效果。
膝關節痛患者應避免上下樓梯,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延緩退化速度。
葡萄糖胺對治療關節痛有效?
其實除了葡萄糖胺,坊間有很多保健產品,均稱有保護骨骼的功效,林醫生不完全反對使用保健產品,但建議關節痛患者應先行與醫生商討,分析產品有否副作用等。另外,要留意的是根據患者個人體質,對改善關節痛的程度會有所不同。林醫生認為從飲食方面入手較為有效,多進食含豐富鈣質、維他命B的食物,如豆類、牛奶、綠色蔬菜等可強壯骨骼,使關節不易受損。
綠色蔬菜含豐富鈣質、維他命B,可強壯骨骼,使關節不易受損。
關節痛可以預防?
關節會退化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不過林醫生稱也有方法延緩退化速度,首先是飲食均衡,避免體重過高,造成關節負荷過多;運動前要做足熱身運動,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下進行運動,另外要做足保護關節的措施,如戴護墊等,減低碰撞時對關節的沖擊力,還有劇烈運動后不要立即休息,應以慢跑和伸展運動幫助身體冷卻,避免關節僵硬及肌肉酸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