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說到譚晶,人們并不陌生,她是全國觀眾熟知的歌手,連續多年參加春晚,還在亞運會、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國際賽事或其他活動上歌唱。她還是第一個在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開演唱會的中國歌手。在近期播放的《蒙面唱將猜猜猜》綜藝舞臺上,她帶著蒙面,唱歌的風格多變,歌劇花腔、通俗美聲都運用自如,評委找不到破綻,將懸念留到最后一刻。
譚晶的老家在山西侯馬,母親是一名民歌歌手。經常到各地演出,年幼的她跟著母親東奔西走。在母親的影響下,她展現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還沒有上幼兒園,她就能跟著電視,完整地唱完一首歌。見女兒喜歡唱歌,母親也重點培養她在音樂方面的能力。
盡管譚晶喜歡音樂,但畢竟是小孩子,有貪玩好耍的一面。學習音樂很枯燥,經常一個人練琴、唱歌。她想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出去逛游樂園。母親總會開導她,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歌者,必須從小開始努力。母親的鼓勵讓她有了信心,專心練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譚晶只有9歲,但她已經學習了好幾年。母親帶她參加一場市級晚會演出,檢驗這些年學習的成果。舞臺上,她和母親合唱《洪湖水浪打浪》和《媽媽教我一支歌》。她落落大方,自信地歌唱,面對現場的觀眾,一點也不怯場。
譚晶的成長,讓母親很欣慰,但上舞臺前,她很擔心。怕她忘記歌詞,看到陌生的觀眾會緊張。第一次登臺的驚艷表現,讓母親對她刮目相看。才9歲的孩子,照這樣下去,再好好地培養,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民歌歌手,繼承自己的衣缽,并超越自己。
16歲那年,譚晶參加藝考。她的唱功出色,是一個難得的好苗子,被面試的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破格錄取。進入大學校園,譚晶在廣闊的音樂天地里馳騁,她不僅學習擅長的美聲唱法,還嘗試通俗唱法的練習,將美聲的技巧融入到流行歌曲中。
母親是唱美聲的,這些年教她的也是美聲,她希望譚晶不要學得太雜,不然費時間和精力,門門通,門門又不精。譚晶理解母親的擔心,但她要做一名全能的歌者,即使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她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見女兒態度這樣堅決,母親也沒有說什么。
緊接著,母親又做了一個決定,要她退學,到中央音樂學院求學。之前,譚晶猶豫不決,她想在更高的平臺學習,離夢想更近,但也放不下這邊。有了母親的支持,她下定了決心退學,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在這所國家級的頂級音樂學府里,愛吃苦的譚晶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她的美聲唱功達到新的高度,終于決定學習通俗唱法。
那時,有很多歌唱比賽,譚晶背著老師和父母參加。其他同學參加民族組,而她則加入了通俗組,她想通過一些賽事來提高自己的唱功。比賽一場接一場,她先后取得全國中外電影歌曲大獎賽“全國十佳歌手”獎;“亞洲地區七星杯中外歌手大獎賽”第一名。她不僅美聲唱法出眾,通俗唱法也非常了得。
1998年,譚晶進入總政歌舞團,她是當年招收的唯一的獨唱演員。在總政歌舞團里,有很多她小時候喜歡的老藝術家,如今跟她成了同事。在前輩的幫助和她的努力下,她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隨后,她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被通俗唱法專業錄取。她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該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生。
盡管參加了很多比賽,譚晶并沒有被觀眾熟知。參加央視“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后,她才漸漸進入了觀眾的視野,成了當紅歌手。
在綜藝舞臺上,譚晶化作“阿凡達”,唱了6首歌曲,首首堪稱經典。無論是搖滾《海闊天空》、民謠《貝加爾湖畔》,還是電音《吉米來吧》、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都表現自如,沒有絲毫瑕疵。現場的猜評團無法判斷,只知道“她不是一個普通的歌手,而是一個殿堂級藝術家”,誰也沒有猜出來。
當譚晶揭開面具后,人們重新認識了一個努力的歌手。面對媒體的采訪,她自信地說道:“我唱民族美聲出道,但我又放不下通俗。要做一個優秀的歌者,每樣音樂都要去嘗試,都要做得最好。這么多年,我堅持了下來,成為一個全能的歌者。”
(編輯 之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