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宇
【摘 要】京津冀兩市一省是環渤海經濟圈最具影響力也最為活躍的地區,京津冀三大區域的發展對華北地區未來市場競爭實力的提升有著直接性影響。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被納入國家發展范疇,同時給出了更為明確的操作思路與要求,預計今后京津冀一體化實施細則與發展綱要會穩步推行。作為產業園區服務與開發主體必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調整產業結構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極具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意義以及京津冀一體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意義;企業;影響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對外開放時間相對比較早,在其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對周邊經濟輻射起關鍵作用的區域地帶,環渤海經濟圈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級增長區域,成為當前政府與企業所關注的焦點[1]。京津冀兩市一省是環渤海經濟圈最具影響力也最為活躍的地區,京津冀三大區域的發展對華北地區未來市場競爭實力的提升有著直接性影響。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被納入國家發展范疇,同時給出了更為明確的操作思路與要求,預計今后京津冀一體化實施細則與發展綱要會穩步推行。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意義以及京津冀一體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一、京津冀一體化概念的提出
早在1982年,我國政府所頒布的《北京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第一次將首都圈的概念提出來。1996年,在《背景經濟發展戰略》的報告中對“首都經濟圈”理念進行了引入,明確突出天津與北京本身所具有的經濟核心地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在2004年達成實現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共識,并在同年7月,京津冀地區與國家商務部共同頒布實施《環渤海合作框架協議》[2]。2004年11月,我國發展和改動委員會宣布《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啟動。國家發行改革委員會在2006年編制出臺《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而到了2011年,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全面打造北京經濟圈,促進北京周邊區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國家總書記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應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提出,需進一步強化京津冀與環渤海區域的經濟協作。到目前為止,京津冀一體化藍圖得以清晰、明確,而且京津冀一體化規劃也已經被納入國家發展層面。
二、京津冀一體化的意義
近來,媒體最熱的話題莫過于“京津冀一體化”了,相關區域房價大漲、相關概念股票漲停、相關部門研究“京津冀一體化”規劃等消息頻現各類媒體。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習近平主席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可以看出,中央高層非常重視“京津冀一體化”,并對其寄予較高的期望。可以說,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的“京津冀一體化”,將在周密部署下貫徹實施,其意義在于:一是利于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提升,并優化其發展戰略。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均衡。究其原因在于各自為戰、非理性競爭、資源未能共享[3]。一旦“京津冀一體化”貫徹實施,該區域的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都將協同發展,將促進相關區域的經濟提升,并優化相關區域的發展戰略。二是利于提振社會各界的信心。當下,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未來經濟增長預期不容樂觀。盡管新型城鎮化給了人們很多遐想空間,可因其需要較長的發展過程,很難從根本上提振各界的信心。一旦順利實施“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民眾勢必會聯想起“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聯動且取得長足發展的區域,其信心必將為之大振。三是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在交通、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目前,由于資源過于集中,北京成為“首堵”,房價持續上漲并居高不下,各大醫院人滿為患[4]。一旦“京津冀一體化”順利實施,北京的商業、醫療、文化等功能區域將有望向周邊疏散,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交通、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四是利于相關人員更加理性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品質。“京津冀一體化”的實施,將對生活、工作在該區域的人們產生諸多積極的影響。比如,北漂一族可以選擇生活壓力相對小的區域發展,工作在北京、生活在京郊的人將會顯著減少;河北民眾不必扎堆前往北京成為北漂;北京市民的生活成本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在京津冀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京津冀的農業產業也要升級,京津冀的農業要向大型現化化的股份制農場轉型,通過現化化的大型股份制農場讓農業產業升級,為中國及全世界生產安全地綠色食品。京津冀在各自的產業轉型升級定位中必須通過金融創新五年內將各自的產業打造成中國及亞洲一流的產業,用十年的時間將各自的產業打造成為世界上一流的產業,即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中完成各自的產業轉型升級,又能優勢互補,更重要的是又打造了一個區域性可持續的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一個歷史性的機遇[5]。
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雖然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好事,然而,也存在大量的制約與阻礙因素。國家整體前進背景下,京津冀一體化對各省市而言不僅僅是發展機遇,同時還是挑戰。特別是位于京津兩大城市中間地帶的河北地區所面臨產業調整機遇非常大。調整產業結構是京津冀經濟合作的一個主題,因為京津冀地區缺乏穩定、統一的區域產業發展規劃,這同樣會造成產業機構布局方面三地發生雷同與交叉現象,進而導致同質化競爭。
第一,北京作為權力中心,存在高度集中資源配置權與發展特權,由此就會對周邊形成非常強烈的空吸現象,位于周邊的河北地區,越來越多的人才與資源不斷向北京地區流入,為了北京的發展,周邊省市做出犧牲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由此北京周邊就發生了全球罕見的現代化城鄉二元結構,而作為睡城的河北燕郊是最為典型的例證[6]。
第二,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天津存在一百多年的海港城市發展歷史,而且存在明顯的沿海優勢,由此就決定了天津不需要對北京產生依附性,也無需對京津冀一體化產生依附。對外開放后,濱海新區迅猛發展對這一點做出很好的印證,盡管和北京距離比較近的寶坻、武清等地區對北京產業轉移企業進行大力吸收,然而,從歷年招商情況分析發現,本地產業專業占據絕大多數。endprint
第三,作為全國最為重要的一個糧食主產區,河北省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創建了類似于京津產業結構的包括建材、鋼鐵、醫藥、機械以及化工等老工業基地,同時還是國家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與能源生產基地,后來成為勞動力大省。然而,河北省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資源優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其產業結構,且與北京相鄰的縣市也缺乏產業支撐,甚至說屬于貧困地帶,曹妃甸、秦皇島以及黃驊三大港區的功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并沒有充分發揮出沿海大省應有的重要作用。
四、京津冀一體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基于京津冀產業發展布局,怎樣將既有慣性思維打破,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全面打造區域性產業,帶動京津冀產業結構實現協同發展,是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河北地區產業機構發展與調整,必須由政府統一協調,組建協作機制,全面發展京津冀一體化模式下的各大產業[7]。當前京津冀一體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企業產業結構環節,北京企業即將結束經濟資源聚集階段,已經向后工業化時代邁進,并逐漸向外擴散輻射階段展開。而天津地區還在聚集階段徘徊,為工業化后期發展階段。河北省產業依舊處在工業化中期,以往產業占據較大比重。三大區域產業位于不同發展階段,僅僅通過區域行政權限往往難以實現,有必要組間國務院總理等國家級領導小組直接管理的協調小組,對三地產業統一發展規劃綱要進行全面編制,依照不同省市資源打造能夠分梯隊、協同的企業產業層級,而且在產業鏈銜接與空間布局環節應該強化寫作,逐步形成分工明確、產業合作密切以及跨區域的現代化企業集群[8]。在歷史機遇下,河北省企業必將獲得迅猛發展,繼而促進毗鄰的內蒙古、陜西、山東以及安徽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泛華北地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西北落后區域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京津地區企業產業轉移效應,也能夠獲得發展利益。
其次,城市功能環節,京津冀都市圈本身就是均衡發展、三足鼎立的一個概念,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地區應該不斷加強自身文化、掙值以及科教中心地位,將其經濟功能疏解給周邊區域。從以往重點強調外省市保障北京、全國服務首都理念轉變為首都服務全國。河北地區企業應該從附屬北京的現象中解脫出來,首先應該將京津地區企業產業轉移銜接工作做好,并且依照其產業布局對優先發展與進步的產業群進行吸收,對于淘汰、落后的中低端產業,需要逐級轉移至河北地區四線或者三線城市,或轉移至開發區;第二,在產業轉移承接工作方面,應該將服務工作做好,緊抓歷史基于,對毗鄰京津產業布局進行合理調整,有限發展科技文化創意產業與高端服務業,尤其是環北京的重點縣市應該發展休閑、旅游以及養老等產業。建設與開發產業園區是今后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一個主力軍,住宅地產、養老地產以及物流地產等會在環京津地區全面開發與建設,而周邊房地產企業會迎來另一個黃金十年。此外,環京津地區的周邊縣鎮也會出現大量小城市群體,這對該地區企業發展來說極具重要意義,而且配套服務與軌道交通功能也會隨之完善,并且形成生活、工作區分開的經濟圈生活,最終使京津冀地區走向同城化時代。
五、總結
總而言之,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盡管當前已明確升級至國家戰略的層面,然而在具體實行與時間方面依舊存在一系列問題,是無法一蹴而就的。作為產業園區服務與開發主體必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調整產業結構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極具重要意義。未來的京津冀產業園必然會進入定位明確、結構合理以及產業聚集的新發展時代。
【參考文獻】
[1]張宋一, 魏文. 京津冀一體化對唐山市經濟發展推動作用分析[J]. 東方企業文化, 2014(15):56-57.
[2]李國平.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及對策[J]. 前線, 2014(8):103-105.
[3]杜志明. 京津冀一體化對山東省經濟發展 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D]. 山東財經大學, 2016:15-16.
[4]高富強. 京津冀一體化的意義和影響[J]. 公關世界, 2014(5):22-23.
[5]劉燕, 牛學勇. 淺析企業財務管理與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J]. 經濟管理:全文版, 2016(8):00285-00288.
[6]王文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于京津冀一體化的地位和作用[J]. 中國水利, 2014(12):31-33.
[7]孫晉, 沈宏. 分析京津冀一體化對唐山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J]. 商場現代化, 2015(5):166-166.
[8]郭雅麗, 李飄揚, 左亞軒,等.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傳統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道路探究——以雄縣、蠡縣、高陽調研為例[J]. 商, 2015(23):2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