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靜+史海燕

【摘 要】對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2012-2016年我國有關競爭情報研究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從企業競爭情報(企業競爭情報需求與服務、企業競爭情報與專利分析)、大數據時代下的競爭情報分析、國家競爭情報研究與競爭情報的研究趨勢四個方面對我國近五年的競爭情報研究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筆者的見解。
【關鍵詞】競爭情報;企業競爭情報;競爭情報系統;國家競爭情報
前言: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對我國2012-2016年有關競爭情報研究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檢索方式選擇專業檢索;檢索策略為:主題=競爭情報,進行精確匹配檢索,檢索范圍設定為2012-2016年,共檢索出相關論文1815篇(截至2016年12月31日)。
一、論文統計分析
(一)論文時間分布
我國競爭情報的研究始于1994年,2002年以前的論文數量相對比較少,從2003年開始發文數量明顯增多,并呈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說明對企業競爭情報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2010年達到了高潮,相關研究處于上升階段,2012-2016年競爭情報的發文量有所減少,相關研究處于成熟階段(見表1),雖然近幾年的論文數量有所減少,但國內學者對競爭情報的研究仍然保持相對比較高的熱情,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新技術在競爭情報領域的應用又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
(二)核心作者分析
據統計2012-2016我國競爭情報領域發表論文量前五作者分別是陳峰(32篇)、彭靖里(23)篇、黃曉斌(17篇)、趙筱媛(15篇)、鄭彥寧(12篇),可以發現近五年我國競爭情報領域逐步形成了以為這五人為代表的作者群。這些競爭情報領域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對我國未來競爭情報領域的不斷壯大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三)核心機構分析
通過對作者所在機構發文數量統計得出,排名前5位的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信息技術研究所(77篇),武漢大學(60篇)、南京大學(38篇)、吉林大學(36篇),安徽大學(35篇),此外還有5所發文量相對比較多的機構是南開大學(15篇)、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30篇)、云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30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30篇)、中山大學(30篇)。我們從發文機構的分布來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高校對學科理論體系的深入研究。
(四)主要載文期刊分析
據統計,在競爭情報研究領域中位列前五位的載文期刊分別是《競爭情報》(218篇)、《情報理論與實踐》(135篇)、《情報雜志》(135篇)、《情報科學》(93篇)、《圖書情報工作》(89篇)。上述的前五位期刊基本上為我國競爭情報的研究指明了發展方向,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領域最前沿、最權威的研究成果。
(五)關鍵詞分析
由下表2可見,在近五年內該領域出現頻次最高的熱點詞為競爭情報,頻次達到719次,不僅表明了選擇“競爭情報”為本文的研究主題具有一定的明確性,而且也說明“競爭情報”這一表述在業界被普遍認同。除了“競爭情報”之外,出現頻次高于50次的關鍵詞依次是:企業、大數據、競爭情報系統、中小企業、技術競爭情報、情報學、高校圖書館。競爭情報研究的理論體系的逐步形成與這些主題詞是息息相關的。
二、企業競爭情報
(一)企業競爭情報需求與服務
1)企業競爭情報需求
在任何服務中都離不開相應的需求,消費者需求的動態變化必然會引起相應服務的變化,同理在企業開展競爭情報工作的前提是對本企業競爭情報的需求進行篩選識別,確定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情報需求。近五年企業競爭情報的主要研究熱點圍繞在如何將競爭情報需求識別的方法應用于企業網絡銷售中,有學者認為只有在充分識別企業競爭情報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不斷地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進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這就需要企業對行業對手、消費者、市場動態等方面信息的有全方位了解,再通過一系列工具全面識別信息真偽,以此來獲取競爭情報。
2)企業競爭情報服務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信息數據總量明顯增大,這就增加了企業獲取到信息的不確定性,就對一些企業應用服務的準確性、指向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個健全的復合型的服務人員體系,從而打造出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新模式是企業競爭情報服務轉型的關鍵。彭玉芳等構建了關注自身與服務對象兩方面的競爭情報服務體系評價模型,分別由自我監測功能模塊、客戶反饋功能模塊、社會功能模塊及生態發展功能模塊組成[1]。企業打造數據驅動型的科技競爭情報服務,需要構建企業自身的情報大數據分析平臺,改造企業傳統情報產品形態,創造新型的業務管理體系和商業經營模式[2]。
(二)企業競爭情報與專利分析
近五年專利情報分析將趨向于精細化、技術化和專業化,專利情報分析應用的行業也變得更加廣泛。史小軍等人列舉了七個企業專利情報分析的相關案例,就很好的說明了專利情報在分析競爭對手中的重要作用[3]。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山鋼鐵公司等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研究院在獲取競爭情報時就常采用這種專利分析模式,以便追溯本行業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從而了解競爭對手的最新研發技術[4]。
三、大數據時代下的競爭情報分析
自2012年大數據與競爭情報相關研究的出現,大數據的多樣、快速變化等特征對競爭情報分析方法和處理技術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引起了競爭情報分析理念和模式的變革[5],大數據對于競爭情報的影響得到了相關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楊會榮提到“對企業而言,大數據時代需要有大數據思維,而大數據思維呼喚企業競爭情報變革”,并且指出了企業競爭情報轉型的兩個關鍵“以需求為導向”和“共享協作”[6]。趙芳則從方法的角度提出應該借助Hadoop、Storm等大數據分析工具進行企業競爭情報分析[7]。馬林山等人則以機制建設為切入點認為應該建立一套適應大數據時代的企業交互式競爭情報系統[8]。endprint
大數據環境下的競爭情報分析正從現有競爭對手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轉向對實時數據或信息的快速分析和響應,從而支持企業在競爭環境中做出高效精準決策[9]。顧濤根據大數據的特征,闡明了大數據資源協作共享的基本原則,提出中心協作、自主協作和分級協作等三種基本競爭情報協作分析模式[10]。
四、國家競爭情報研究
在國家層面上來講,由于競爭情報最早開展于軍事活動,所以在軍事方面,競爭情報的收集由來已久。對于國家層面競爭情報的研究在國內外并非罕見,例如:陳峰[11]通過對“棱鏡門”事件進行分析梳理,總結“棱鏡門”事件中競爭情報的相應含義,從而提出了對如何加強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的寶貴建議。同樣,競爭情報活動在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研究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彭靖里等[12]在對我國基于政府、市場機制的兩種信息觀的特征以及經濟發展中不斷出現地“產能過剩”現象的不同理解進行了相應總結歸納的基礎上,運用競爭情報理論進一步探究了這些問題產生的深層次緣由。
五、競爭情報的研究趨勢
董微微認為競爭情報理論、知識管理和研究的內容如何從理論走向實踐是競爭情報研究的研究熱點[13]。徐嘉徽認為競爭情報系統、企業競爭情報、反競爭情、人際競爭情報和競爭情報在圖書情報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是我國競爭情報領域研究熱點[14]。
六、結語
“大數據”、“工業4.0”、“互聯網+”、“一帶一路”等新形勢的出現,對我國競爭情報不同層面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企業競爭情報研究上,應保持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更好的幫助,從而為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在學術研究上,在保證圖書情報領域高質量高水準的發文水平前提下,要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僅能保證自身的優勢還在學科交叉領域有所突破,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競爭情報學科體系;在技術上,要對競爭情報技術層面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結合當下的新興技術工具,尋找研究交叉點與突破口,以此來不斷促進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玉芳,鄭榮.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體系評價[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8):66-70,20.
[2]劉毅.基于大數據的科技競爭情報服務市場化運營路徑探索[J].廣東科技,2014(20):1-2.
[3]史小軍,殷清.專利情報在分析競爭對手中的作用[J].情報探索,2012(2):60-62.
[4]劉玉國,韓楊,吳麗洋.基于專利分析的企業競爭情報獲取研究[J].現代情報,2011(5):118-122
[5]王翠波,吳金紅.大數據環境下技術競爭情報分析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J].情報雜志,2014(3):6-10.
[6]楊會榮.大數據思維與企業競爭情報變革[J].競爭情報,2015(3):20-23.
[7]趙芳.基于大數據的企業競爭情報分析方法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2):33-36.
[8]馬林山,趙慶峰.大數據時代企業競爭情報運行保障機制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5(7):148-152.
[9]李廣建,江信昱.不同領域的情報分析及其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發展[J].圖書與情報,2014(5):7-12,19.
[10]顧濤.基于大數據的競爭情報協作分析研究[J].情報科學,2013(12):114-118,135.
[11]錢明輝,王川,陳鳳超.國家競爭情報理論研究綜述[J].情報科學,2015,32(11):155-160.
[12]彭靖里,李志忠,陳新華.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產能過剩現象的競爭情報解釋———以近年來鋼鐵業發展中凸現的矛盾沖突為例[J].競爭情報,2014(3):2-7.
[13]董微微,宋微,史琳.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熱點問題及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情報,2015,(09):116-121.
[14]徐嘉徽,張向先,孫笑宇.我國近十年競爭情報領域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4):26-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