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馨月
【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初創型企業的運營管理體系的構建發生一些根本變化。而更多的學者關注點都集中在一些成熟傳統企業運營管理體系構建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忽視了初創型企業運營管理體系的特點和變化。初創企業運營管理不同于傳統企業的運營管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創業愈來愈多,企業初始運營管理的重要性體現的越來越明顯,本文結合運營管理的定義,淺析它在初創型企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運營管理;初創型企業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運營管理的對象是運營過程和運營系統。運營過程是一個投入、轉換、產出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或價值增值的過程,它是運營的第一大對象,運營必須考慮如何對這樣的生產運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運營系統是指上述變換過程得以實現的手段。
初創型企業,由白手起家到全面運營的時間過短,容易導致整個企業由于迅速膨脹,易產生極端認同感、結構無序和特殊物質需求等問題并由此產生資源限制,呈現為市場容納的制約、管理系統的限制、人力和財務的控制。即使企業經營的是消費者熟悉的產品或商品,但初創型企業的服務或價位仍需要贏取客戶的認可;如果經營的是新產品,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是打開市場的主要障礙之一。與此同時,持續創新的不足也是制約企業成長的因素。管理系統建筑于物質系統之上,以對實物的動態管理為宗旨,是對公司整體運營管理的把控。
(二)運營管理理論
近年來,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運營管理作出的定義也不一樣。例如:尼葛爾斯萊克認為,運營管理是一個轉化過程,是將原料,信息和其他資源轉化成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過程管理;理査德蔡斯認為,運營管理是對企業生產、交付產品或者服務的系統進行的設計、運作以及改進;威廉史蒂文森則把運營管理定義為對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過程或系統的管理。綜合起來,可以對運營管理定義為:“對生產和交付產品與服務的過程或系統進行設計、運作和改進,以實現從原料、信息等特定投入到產品或服務等特定產出的轉換”(Den,Liu,2013)。
(三)研究意義和目的
企業運營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質量、成本、時間和柔性。它們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源泉。因此,運營管理在企業經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日趨復雜,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多變化,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因素使運營管理本身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本文擬從企業運營管理的基礎理論出發,通過分析企業運營管理體系的類型、架構與運作,結合初創企業現有運營管理體系的現狀與不足,最終提出改進意見。
二、初創企業運營管理研究
(一)初創企業特點
初創企業,企業人數規模上多表現為幾十人到上百人之間,盈利規模也在幾百萬到幾千萬之間,企業的性質也也多是制造型企業。初創企業大多存在以下特點:(1)信息技術人員缺乏,信息化基礎薄弱。(2)管理粗放,但要求實現的管理內容并不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3)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不明確造成信息化項目實施困難。(4)資金實力弱,而且普遍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不足。
(二)影響初創型企業的運營管理因素分析
(1)物質系統弊端與優勢
資源限制:初創型企業創業之初受固定資產的限制,在產生資源限制的同時,也巧妙的避開了陳腐僵滯的大型企業弊端,擁有可調控的企業先天優勢。企業雖然在資金實力上有一定差距,相應的限制到資源與市場空間,但幸運的是也省去了資金源頭,比如公眾股東及資金運作走向;員工保險的負擔。
產品完備:針對已投放或即將投放市場的產品或服務做評估和調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于普遍性產品或服務需更多吸收成熟企業經驗,并將公司的技術部門作為核心部門進行培養和管理,以公司的現有水平和能力最大化產品的完善程度后,再予以投放市場。
(2)管理系統弊端與優勢。
合理分權:決策層將從根本上解決高度集權,家長式管理的弊端。面對這一重點工作,集結客觀人員組合而成的團體,將在很大程度上平衡每個人的意見,并針對公司產品(服務)、市場、內部整合,財政狀況等與公司運營管理相關的工作決策予以討論決定,這樣可以免除因個人原因給初創型企業帶來的失誤、失敗。
企業文化:抽樣調查與結構關系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相互帶動、引導的正向影響將進一步帶動初創型企業內部能量的積蓄、外部市場的前景會優化的集結系統轉變。而在制定與拓展企業文化時,應在“人”之上,把握整個公司的員工導向,建設一種“分享式”企業文化。
(三)初創企業運營管理體系設計建議
1.結合企業綜合實力及結構特點,搭建精益運營系統
對企業來講,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合理的運營系統是對自身發展的重要前提。根據戈德拉特博士的約束理論可知,任何企業都是一個系統。而精益運營系統是指對運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并實施的組織。企業在設計精益運營系統之時,要考慮到自身的特殊情況,包括需求、資產、目標等。它的構成與變換過程中的物質轉換過程和管理過程相對應,它包括一個物質系統和一個管理系統。而初創型企業只有在這兩個系統基礎上,搭建自己的運營系統,這樣才會形成一個有效的,可運營的系統。
2.針對自身企業的特點,制定合理的運營戰略
企業應結合以上特點,制定合理的運營戰略。由信息技術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變革,成為運營的重要研究內容。近30 年來出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II)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等,在企業生產運營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企業而言,規模有大有小,資金力量亦有薄弱;需要量體裁衣,選擇符合自身結構及實力的物質系統,杜絕成本浪費和浮夸風現象的發生。
3.注重監控運營過程,借用大數據了解實時動態,確保不斷改進
作為一個企業,要有發展,在運營管理上就必須注重經驗總結教訓,積累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并作為后期運營管理的參考,為企業發展制定合適的運營系統、運營戰略及更好的運營過程監控。近年來,隨著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張,產品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生產和服務過程日趨復雜,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在進行運營管理總結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并根據市場需求,能夠做出及時的響應和對策,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三、結論
初創型企業如果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一線生機,進而獲得發展機遇,就必須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運營管理,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經營管理者在制定好運營戰略之后,應加強對運營系統的監控,從根本上去控制質量,成本,時間和柔性,并適時做出總結和調整。正如約束理論所說,找出妨礙實現系統目標的約束條件,并進行消除改善,只有這樣,初創型企業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學兵, 胡劍鋒. 初創企業與成熟企業技術創業的組織方式比較研究[J]. 科研管理, 2011(07):53-59.
[2]陳昀. 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開發——基于產業價值鏈的視角[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0(03):112-116.
[3]聶海榮, 古志杰. 淺析初創型企業運營管理[J]. 企業導報, 2013(06):99.
[4]張帆. 影響初創企業成長性因素的現狀調查[J]. 企業導報, 2011(11):45-47.
[5]陸雷. 初創企業信息管理研究[D]. 石家莊經濟學院, 2013.
[6]劉霞, 朱凱. 淺談小微型、初創型企業發展戰略[J]. 中國集體經濟, 2016(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