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旭
【摘 要】禁吸戒毒是禁毒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對吸毒成癮的認定問題,雖然《吸毒成癮認定辦法》在解決吸毒成癮認定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過對吸毒成癮認定問題的思考和探究,為完善我國對吸毒成癮認定的認定標準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戒毒;吸毒成癮認定;完善
一、科學認定吸毒成癮標準的必要性
(一)科學認定吸毒成癮的標準是健全禁毒法律法規的內在要求
1.吸毒成癮認定標準是禁毒法律法規必不可少的內容
“吸毒成癮”多次出現在我國禁毒法律法規當中,關于吸毒成癮的認定歷來是我國禁毒法律法規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對成癮認定必要性的認識一直未變,對成癮認定的科學客觀性卻在不斷進步,故對吸毒成癮的科學認定是我國禁毒法規的內在要求。
2.沒有科學的吸毒成癮認定的標準,禁毒法律法規在現實中無法落實
該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條:“對吸毒成癮人員,公安機關可以責令其接受社區戒毒……”第三十八條中關于強制戒毒的規定:“對于吸毒成癮嚴重,通過社區戒毒難以戒除毒癮的人員……”可見,國家從法律層面確立了戒毒工作中的各項法律制度。沒有科學的吸毒成癮認定的標準,禁毒法律法規在現實中無據可依,無法落實,司法實踐也將困難重重。
(二)科學認定吸毒成癮標準是公安機關開展禁吸戒毒工作的前提
公安機關要依法對成癮人員進行相關“責令”“強制”,那么何為吸毒成癮?何為吸毒成癮嚴重?要對其作出義正言辭的回答,那么問題在于我們要有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學客觀具有可操作性的吸毒成癮認定標準。所以科學認定吸毒成癮,使公安機關開展禁吸戒毒工作有法可依。同時,也為公安機關規范執法提供了可能。
二、現行吸毒成癮認定標準方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認定標準不科學、不嚴謹
《吸毒成癮認定辦法》第七條給出吸毒人員同時具備以下情形的,公安機關認定其吸毒成癮:
1.經人體生物樣本檢測證明其體內含有毒品成份;
2.有證據證明其有使用毒品行為;
3.有戒斷癥狀或者有證據證明吸毒史,包括曾經因使用毒品被公安機關查處或者曾經進行自愿戒毒等情形。
這三條認定標準,根本就經不起推敲。首先是第一款“經人體生物樣本檢測證明其體內含有毒品成份”。只能說明被檢測人吸了毒而不能證明其具有毒癮。如果他是第一次吸毒呢?而且各人因為身體機制不一樣,個體具有差異,不排除這同樣的現實情況:有些吸毒者只要吸上一次就具有了毒癮,而有些吸毒者吸上幾次卻仍然不會表現出明顯毒癮。據實際調查,在現實中只吸過一次毒品的不少,也不可能成癮,那對這部分吸毒者該做如何認定?其次第二款“有證據證明其有使用毒品行為”。這些證據從何而來?吸毒人一般都是非常隱蔽的行為,很少被人發現。即使有人報案后,等警察來到現場,這一切與吸毒有關的東西均可能已經消失了。現場查獲吸毒者的吸毒使用工具或有證人證言的證實就判定吸毒者吸毒成癮了嗎?然后第三款“戒斷癥狀或者有證據證明吸毒史,包括曾經因使用毒品被公安機關查處或者曾經進行自愿戒毒等情形”。這里說證據證明有吸毒史,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就算曾經吸過毒,使用過毒品,也被公安機關查處過,自愿戒毒過,但也不能強求就一定有毒癮。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A某曾經因為吸了一次毒沒有成癮被公安機關查處了,事隔五年再次吸毒又被公安機關查處了。這就不說A某就一定存在毒癮。
(二)實踐中存在未依法辦案的情形
由于立法的不夠科學與嚴謹,在實際工作中就存在很多未依法辦案的情形。2011年4月1日《吸毒成癮認定辦法》的施行,公安機關終于在打擊吸毒方面有法可依。但經過調查研究,我們依舊發現在現行的禁毒法律法規下實踐中存在未依法辦案的情形。例如在公安工作中在上級“指標”的壓力下,下級執法機關往往為了指標而執法,而不尊重客觀事實,對吸毒人員的成癮認定當然置若罔聞,同時目前很多基層執法機構的執法水平與民警執法素質還厄待提高……
(三)對毒品成癮宣傳教育存在誤導
毒品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公共衛生與社會問題,對毒品認識不清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造成我國滅絕毒品30年后,毒品能再次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青少年在無知、好奇、炫耀等不健康心理驅使下嘗試吸毒而墜入萬丈深淵,難以自拔。在現代社會里毒品離每一個人并非遙不可及,精神松懈、意志簿弱是毒品沖破的第一防線。因此,對大眾進行必要的毒品知識教育,具有普遍意義。但是,我國目前的禁毒宣傳教育存在很大的誤導。宣傳教育總是放大毒品的危害,把毒品渲染為超級毒藥如硬性規定“不準吸毒”或“吸毒要死人”“一碰毒品就死”一類,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會適得其反,迎合了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不良好奇心,“偏這樣說毒品有多危害我偏要去嘗試”的叛心理。
三、完善建議
(一)重視“毒癮”研究
把吸毒成癮作為一個重大醫學課題加緊研究,國家相關機構給以足夠的重視,并且與國際國外醫學界及時溝通交流,從醫學的角度解決這一問題。對“毒癮”這一對象從生理和社會、個人心理的角度進行研究探索。我們對“毒癮”進行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就有可能通過其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恒定或其他有價值的特點來認定它。這方面的課題研究將是十分有意義的,但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此并不重視。所以我們認為對“毒癮”的研究意義應引起相關各界的認識,國家有關機構應引導對其進行研究。
(二)細化吸毒成癮認定標準、嚴格執法程序
在認定吸毒成癮的標準問題上,現行《吸毒成癮認定辦法》第七條筆者已提出質疑,解決的辦法是在實踐調查的基礎上細化認定標準,可以出臺一個認定標準細則,這樣認定標準在實踐中就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對于吸毒成癮嚴重的認定標準也是同樣。同時,對吸毒成癮認定實行一定的“專業化”,即培養特定的一些具有認定知識背景的專門民警,可以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狀況與警力警情狀況設立一定的專門的公安下屬的認定部門,或者直接在公安部門安排專門警力。
有了較為完善的相關立法,有了較為科學的吸毒成癮認定標準,那么能否嚴格依法執行就成為關鍵。首先,認定人員的資格,法律地位。2010年11月頒布的《吸毒成癮認定辦法》第十條規定:“公安機關承擔……”第十四條規定:“……”其次,在對吸毒成癮的認定程序方面,《吸毒成癮認定辦法》中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等都有相關規定。相信這些法律要求在具體實踐中將會遇到很多困難:如因為警力不足或警察素質不合格但工作卻刻不容緩;因冗雜的等級機制或復雜的人事關系而未能依法按法定程序進行……所以,要做到嚴格執法,不僅僅是立法完善單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重視警力建設,加強警察素質提高等都是必要的。
(三)科學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禁絕毒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厲行禁毒是黨和政府的一貫立場和主張。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做好禁毒工作的政治責任感,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堅持多策并舉、綜合治理,堅持部門協同、社會共治,保持對毒品的“零容忍”,鍥而不舍,常抓不懈,堅定不移打贏禁毒人民戰爭,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禁毒斗爭,主動預防毒品危害,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當前禁毒宣傳工作不論是與形勢任務相比,還是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參考文獻】
[1]李文君.毒品預防教育與戒毒康復[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2]黃葳巍,等.關于法律上吸食、注射毒品成癮標準的探討[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2004,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