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鵬


【摘 要】研究目的:有助于攀巖運動體能訓練水平、訓練效率的快速提高;便于總結經驗,為攀巖體能訓練的科學、有效手段提供理論基礎依據。研究意義:基于現實和理論兩方面分析合理訓練手段可有效避免危險因素的發生,對于攀巖成績的提高有促進作用;攀巖運動員體能快速提高的合理手段并總結相關經驗心得。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實驗法。結果分析:最優手段訓練對于攀巖運動員體能的提高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攀巖訓練;體能;最優手段
一、研究目的意義
(一)目的
攀巖運動對于人的體力、腦力、耐力、心理承受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它有著準入門檻低,專業門檻高的特點,是一項現代化的體育競技運動。攀巖運動的體能訓練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訓練方式,專業科學的針對性體能訓練對于攀巖運動的發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攀巖體能訓練最優手段的研究可以達到以下目的:第一,有助于攀巖運動體能訓練水平的有效提高;第二,對于攀巖運動員的體能有快速提高、技術快速進步的作用;第三,訓練具有針對性,訓練效率有所提高;第四,便于總結經驗,為攀巖體能訓練的科學、有效手段提供理論基礎依據。
(二)意義
基于現實方面來講,首先,攀巖運動具有不確定性,人工巖壁或者自然巖壁性質有所差異,攀巖運動的競技方式也有所差別,攀巖運動的裝備、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攀巖技術、自然環境等都屬于不確定因素,不管是哪種體育競技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危險因素,攀巖過程當中盡量減少避免出現意外因素是攀巖訓練極為重要的一環,正確的攀巖體能訓練可以使攀巖運動員在攀巖過程中對于攀巖路線,攀巖環境以及自身實力做出正確評估,避免危險因素的出現。其次,攀巖運動是一項極其消耗體能的過程,攀巖技術,心理素質等均屬于相互輔助作用,在攀巖過程的中后期,體能的重要性凸顯的愈加明顯,對于運動成績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基于理論方面來講,首先,科學化的訓練方式是保證訓練效率的前決條件,就攀巖運動來講,攀巖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攀巖技術、體能是相互獨立但在攀巖過程中又密不可分需要相互協調,相互支配的因子,在平時的體能訓練當中不斷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并將其付諸于實踐當中,從實踐中不斷驗證與總結。其次,要正確理解什么是訓練的最優手段,最優手段的體現不僅表現在外在的宏觀方面,內在的微觀方面同樣重要,最優訓練手段的制定是建立在多學科、多總結、少走彎路的基礎之上,對于攀巖體能訓練最優手段,就是如何快速、穩定的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為其他方面技能的提高建立穩固的基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取某市攀巖俱樂部隨機54人,男女各半,年齡分布均在20周歲左右,首先男女組分別進行相同巖壁相同攀巖路線10米測試,去除各組最高成績和最低成績,保留50人并隨機(男女混合)分為兩組,每組25人。
(二)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對互聯網四大數據庫(知網、萬方、龍源、維普)進行關鍵字專項檢索,篩選并總結出攀巖體能訓練方法文獻資料,對附近圖書館查閱出國內外近期相關文獻資料,對本研究提供相關理論依據,結合訓練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總結關于攀巖體能訓練有效性的相關指標。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制定測試指標模型并做出相應問卷,對被測試俱樂部運動員、教練和學校相關體育老師和學生征集意見建議,認可度高于百分之八十即為合格。
3.專家訪談法
通過電話連線、實地走訪攀巖相關權威專家,結合測試目的,測試項目征求相關建議。
4.實驗法
隨即分組,每組25人,分為實驗組(甲組)和對照組(乙組)。按照事先建立的最優體能訓練方法進行訓練測試,試驗時間跨度為8周,實驗進程為20次,對于實驗組,每周固定時間三次集訓,每次固定時間兩小時,訓練安排如下:熱身運動:20分鐘;①爆發力訓練:②耐力素質訓練;③速度訓練;④柔韌度訓練;⑤靈敏度訓練(1.2.3.4.5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略有增減)。具體內容如下:
三、結果分析
試驗后兩組體能測試結果總結如下:
實驗前是屬于隨機分組,且去除了最高成績和最低成績,所以兩組成績基本相當,由上表可以看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體能測試成績上都有所提高,說明訓練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經過T計算可以看到實驗組在部分體能測試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具體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圖可以明顯看到,實驗組在通過最優訓練手段后,在體能成績上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上述實驗中最優手段訓練對于攀巖運動員體能的提高有明顯效果,印證了本文之前的分析結論,可作為實踐和理論依據。
四、總結與建議
(一)總結。通過實驗結合相關資料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如下:第一,攀巖成績優異與否,受多種因素影響,體能發展起到最終的決定作用,在最優訓練手段當中兼顧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有側重性;第二,根據實驗前的調查問卷分析,特別是高校體育教師,俱樂部教練員和相關知名攀巖運動教練員的問卷和訪問分析得知,懸垂舉腿、連續臺階跑、下坡跑、背對上握肋木成弓形、兩人背向跳等幾十種訓練項目對于攀巖運動員的耐力、爆發力、速度等綜合體能可以作為最優訓練手段,后續實驗結果比對得到最終印證;第三,通過實驗前各組成績比對(基本持平,此處無列出)和時間跨度8周的最優訓練手段后兩組相關體能測試比對得出,甲組(實驗組)在綜合體能素質方面明顯優于乙組(對照組),說明最優手段的實驗項目符合預期標準,可以推廣使用,對攀巖運動的成績有明顯提高。第四,最優化訓練通過專項專練的方式,具有針對性,合理性,訓練當中互相配合,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對于攀巖的相關動作和體能訓練相關方式進行有效優化,符合科學的訓練方法標準;第五,對于訓練時間和訓練運動量有嚴格要求,結合體育訓練規律,具有合理性;
(二)建議。1.人的個體素質有所差異,在實際訓練中切勿“一刀切”,要根據每個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對弱項進行專項強化,通過分析,總結出人體上下肢體,軀干,整體進行最優訓練的手段與方法,在訓練教學中靈活運用,整體訓練和部分訓練相互結合,使得攀巖運動員的最終整體體能測試成績得到有效提高。2.體能訓練要與攀巖技術學習、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不斷增強和整體指標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最終達到“1+1>2”的訓練目的。3.體能測試最優手段是指目前來講,對于該運動訓練組織最合理的訓練手段,在實際的訓練和實踐過程當中要學會總結和反思,不斷總結出新技術、新手段,使得體能訓練更科學、更高效、更合理。
【參考文獻】
[1]王芬.高水平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2]魏宇.可望可及的特種旅游攀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3]延烽.對訓練分期問題研究的認識[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