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緬甸特約記者 辛向華 本報記者 李司坤
英國路透社18日援引緬甸政府高級官員的消息說,緬中已就皎漂港的股權分配達成共識,中企同意在這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港開發項目中占70%的股權。
據報道,參與的中方為中國國有企業中信集團牽頭的財團。今年5月的消息顯示,中方有望取得皎漂港70%到85%的股權。緬甸皎漂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烏貌18日說,新的共識是在今年9月達成的。
路透社此前的報道稱,位于若開邦的皎漂港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中國重視緬甸皎漂港主要是因為運油船可直接在該港口卸下從中東運來的石油,通過油管輸送到中國,無須取道馬六甲海峽和南海。此外,這筆交易還包括在皎漂港附近興建一座投資總值23億美元的工業園,用以發展一個經濟特區。
中信緬甸執行總裁袁紹斌在接受當地媒體《緬甸時報》采訪時證實了這個消息,但他同時表示,需要進行更多談判以消除融資細節上的分歧。該報稱,緬甸方面的企業集團要求提高其股權至30%并獲得分紅,但不愿承擔與之相應的融資義務,雙方就這一點僵持不下,是造成項目進展被延遲的原因。路透社18日援引烏貌的話說,新提議將提交給緬甸副總統亨利·范迪友審核。目前雙方還需要進一步的談判來推動該項目向前發展。
路透社稱,緬方堅持將份額降至中方所提議的股權范圍的最低值,是由于對北京在該國持續增長的經濟影響力的顧忌。然而,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緬甸《北方之星雜志》總編輯丁溫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說,中國是對緬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兩國在很多領域進行合作。緬甸現政府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希望能從中獲得更多機會。總有一些新聞說,
當地民眾不接受皎漂經濟特區。這完全不真實,一些外界聲音在混淆并散布錯誤信息以阻礙項目推進。如果當地民眾能更好地了解項目,就不會有什么異議。在緬甸,大多數政界人士和經濟學家都很清楚,國家要發展,民眾需要工作、住房、交通和電力,就必須發展經濟特區。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緬甸國營報紙《緬甸之光》17日刊登了一則告示,皎漂經濟特區的緬方財團在告示中說,該特區項目將繼續,隨后將發布官方消息。路透社18日報道稱,中國方面認為,皎漂的發展建立在中緬合作互贏的基礎上。中信方面表示將建一所職業學校為皎漂經濟特區內的企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目前,中信集團已向皎漂當地投入150萬美元用以發展當地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