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孔同 本報記者謝 戎彬


今年國慶假期,《環(huán)球時報》記者全家去歐洲坐游輪度假。和幾年前國慶去歐洲度假相比,很多小細節(jié)的變化,讓人感覺“世界都在等待中國”。
不再被問“你是日本人嗎?”
在希臘圣托里尼島的一家葡萄酒廠,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們都在挑選葡萄酒。記者的身旁走過一名黃皮膚男子,他徑直走向希臘店員,像要問什么事情。店員直接開口問:“Chinese?”“No,Japanese.”店員似乎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啊?是日本人。讓我想想怎么辦?”顯然,店里并沒有懂日語的人,他需要打電話找一個翻譯來解答日本游客的問題。
想起過去我們出國就被問:“Japa?nese?”如今在歐洲,幾乎每個人都會先問你:“Chinese?”在地中海游輪電梯里遇到一名意大利游客,他興奮地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并高興地說自己曾去過南京、海南,對中國的印象太好了。
北京奧運會雖已過去9年,但它在奧運的發(fā)源地希臘,卻被人們深深地記住了。在小城卡塔科隆的一個藝術(shù)品店,美麗又有氣質(zhì)的希臘女店主問我們:“來自中國嗎?”然后立刻指著墻上的大幅照片說,自己的兒子曾舉著奧運火炬去北京參加過圣火接力跑。“我還沒去過北京,兒子去過,說那里很美。我也想有一天去中國看看。”
餐館菜單有了中文版
在圣托里尼島上,到處都有拍婚紗照的新人們,定睛一瞧,幾乎每一對都是來自中國的游客。其實,不僅在圣托里尼島,在印尼巴厘島、泰國普吉島、馬爾代夫、塞班島、塞舌爾等全世界的旅游勝地,都有中國情侶拍攝婚紗照,甚至有時會人滿為患。
圣托里尼島上除了希臘語、英語之外,最多見的就是中文了,很多地方都有寫著大大中文字的餐廳:“傳統(tǒng)希臘風(fēng)味,物美價廉。”島上也隨處有人用“你好”“好吃”“便宜”等中文詞匯招攬顧客。
在希臘雅典著名的阿波羅神廟附近,公交車站上打著巨幅中文廣告,這是一家當(dāng)?shù)刂胁宛^的廣告。雅典當(dāng)?shù)貙?dǎo)游告訴我們,這幾年中國游客越來越多,中餐館的生意明顯更紅火了,在希臘工作的中國人腰桿也直直的。在匈牙利、克羅地亞等地的中餐館,記者更是發(fā)現(xiàn),大部分跑堂的店員都是當(dāng)?shù)厝耍似鹬胁退屯赓u的架勢一點不比我們國內(nèi)的外賣員差。
法國尼斯是著名的南法旅游熱點城市,在緊鄰海邊的老城區(qū)酒吧街,《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看到一些法國餐館還提供中文菜單,而且不是簡單的幾頁紙,而是厚厚的一本,足見店家為吸引中國客人下了工夫。
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三大機場之一,每天在這里往返中國的航班有不少,今年的中國國慶恰逢當(dāng)?shù)氐钠【乒?jié),剛過邊檢,游客就能看到一個大幅的中文啤酒節(jié)廣告:法蘭克福機場與您共慶啤酒節(jié)!
游輪開始用中文廣播
兩年前,記者曾坐過一次西地中海線路的游輪,這一次走東地中海線路,記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變化:每次船上廣播,都是在意大利語、英語之后,進行中文廣播。中文儼然已成為最重要的國際性語言之一。
在游輪上的最后一天,因為記者賬單上的一些小問題,意大利籍工作人員客氣地說,請稍等,他馬上請一位中國工作人員來為我解釋。很快,擔(dān)任中文國際接待的姚堯來前臺找我們,詳細解釋了系統(tǒng)變更等問題,然后就聊了起來。
姚堯說,歐洲游輪過去很少接待中國游客,也是從五年前開始,他們增設(shè)了每天送入房間的中文日程表和中文菜單,專門提供給中國游客使用。
過去,歐洲人認為中國游客就愛購物,所以只有免稅店里才安排中國籍的店員,其他崗位和部門卻一直沒有中國人,但是最近兩年,歐洲人不但意識到了中國游客的不斷增多,更意識到了眼光、品位不斷上升的中國游客對品質(zhì)、服務(wù)和多元化旅行線路的需求。還有中國游客曾向游輪公司提出:除了購物,我們更希望能享受好的旅行體驗。
公司發(fā)現(xiàn)了這一需求,很快在過去從不曾安排中國人的行政部門中,增設(shè)了中國籍工作人員的崗位。譬如姚堯就專職擔(dān)任中文國際接待,可以幫助游輪上日益增多的中國游客解決各種問題和滿足需求。甚至中國人愛喝開水,只要提出需求,服務(wù)員就會每天送開水到中國客人的房間。“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的標志吧。”姚堯的表情顯得很自豪。▲
環(huán)球時報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