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自從去年春天退役之后,科比·布萊恩特已經無數次面對一個如影隨形的問題:“你現在在做什么?”雖然他從未消失在公眾視野——或者是盡職盡責地扮演著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或者是出席各種各樣的商業場合——但似乎從來沒有給出一個能夠輕易說服眾人的答案。
許多人都想知道,這位曾經視籃球為生命的偉大球員,在退役后將他的熱情轉移到了哪個方面。可能惟一能夠引起人們猜測的,便是科比在最后一個賽季中一直強調的、他真心想要做的事業——他希望能在商業領域有一番作為。當然,他的科比公司的確將觸腳伸到了很多行業,但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卻是“講故事”——包括視頻短片的創作和拍攝。科比希望將時光饋贈給他的職業和生活經驗,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去啟發和影響更多年輕人。
籃球之外的熱情
科比從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對籃球的迷戀,他把爸爸的長筒襪卷起來做成球形,用它向自己房間的垃圾筒里投籃。故事就由此開始。
“我愛上你了。”科比說,“我對你的愛是那么的深,我要把我的所有——從心靈和身體到精神和靈魂——都獻給你。”這段文字是2015年11月29日科比在《球員論壇》上發表的退役宣言《親愛的籃球》中寫下的,而在今年四月紐約的翠貝卡電影節上,首映的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中也同樣記錄了這段話。
“在寫下《親愛的籃球》時,我就很確定自己要做什么。從一開始我就知道,要把這篇退役宣言拍成一個電影短片,也完全清楚要如何把它做出來,該和誰合作。”科比坦承他寫下那篇文章的真正用意。
那根本不是一篇普通的公關稿子,更不是一篇僅僅用來宣布退役的文章,而是一個充滿了生命和詩意的電影劇本。他瞞住了許多人,讓許多人被這篇文章吸引,徹底投入由這篇文章所開啟的退役大戲,然后等他們忘記這篇文章的時候,最后再用一記漂亮的出手提醒他們:嘿,我導演的人生好戲才剛剛開始。
這部僅有5分21秒的短片展現了科比對籃球的愛,也再次堅定了他要繼續“講故事”的決心。“我被搞得筋疲力盡,但在把故事整合起來并運用技術串聯成一個完整的作品上,我收獲了很多樂趣。”科比說,“每天我走進辦公室,著手創作故事,絞盡腦汁去想些沒人做過的點子,讓這些故事顯得真實,這讓我筋疲力盡,但我就是喜歡做這個,這也意味著我在做正確的事。”
在數十年沉迷于籃球之后,科比把同樣的心態帶進了電影室。作為這部動畫電影短片的監制,他將《親愛的籃球》全文作為短片的劇本和旁白,并由他親自配音完成。而與他合作的兩支團隊,都是電影藝術界的超級巨星。格蘭·基恩在制作了像《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和《阿拉丁》這樣的獲獎電影動畫制作后,親手為科比的短片繪畫;奧斯卡獎獲得者、制作了《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名單》等無數電影傳奇配樂的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接受了科比的邀請親自為短片配樂。
遠在科比與兩人合作之前,他就懷著讓他們加入團隊的希望來構想這個計劃。“當我在頭腦中構想這個故事時,我就夢想著邀請格蘭來制作動畫、約翰來寫配樂。我盡力提供足夠多的素材和細節來讓格蘭能做好他的工作,也希望給約翰留下足夠的空間來創作他熟悉的大段樂章。”科比說,“但這僅僅是我腦中的一個夢想,我也不知道能否讓他們兩個都參與到這個計劃中。”
然而,他真的夢想成真了。幾年前,科比曾心血來潮打電話給約翰安排了一個午餐會議,他們在一起交流了想法,并與彼此的家人見了面。當科比跟他談起自己的短片計劃時,結束了電影《星球大戰》配樂的約翰立即表示出興趣。
格蘭完全不懂籃球,而科比也正是看中了格蘭的這一點。他對格蘭說,像你這種級別的動畫大師,如果不懂籃球卻答應去做一部籃球短片,就一定會把我在球場上的每一個動作研究到極致,最終做出來的效果一定是無與倫比的。格蘭的確把全部心血都澆注在了科比的這個項目上。在八個月的時間中,除了科比的家人,他可能是陪在科比身邊最多的人了。
“我們的專業或許不同,但我們做事的方式和對這些事的熱愛,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就是把我們湊到一起的原因。”科比說,同時他認為他們對古典音樂家貝多芬的共同愛好也是原因之一,“我在應對和了解比賽,或者尋找動力時,都受到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啟發。它幫助我們在從事本職工作時,思維都跳出了固有的框架。”
六分鐘演繹三十年
科比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在《親愛的籃球》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不僅得益于他喜愛的日本動漫和各種音樂,他也是迪士尼的電影、《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和迄今為止獲得艾美獎獎項最多的一個兒童節目《芝麻街》的狂熱粉絲。
短片的介紹片描繪了一個動畫版科比的單手劈扣,這是復制于2013年2月6日對陣籃網的比賽中的一次進攻。然后,科比飛躍過杰拉德·華萊士和克里斯·亨弗里斯。這是一個描述他開始反抗時間老人的賽季。“我記得我那時是很沮喪的。”他說,“我用這記重扣傳遞了一個信息。在電影里,這看上去是很詩意和優美的,但當時我是處在黑暗狀態中。”
在制作短片時,格蘭專門挑選了科比職業生涯中的最佳20球,反復觀看后把他們畫了出來。在觀看這20球時,科比可以立刻準確說出哪一球來自何年何月的哪場比賽。
“動畫中有一個我突破雙人包夾防守的場景。我跟格蘭說,這個場景來自2005年我做客奧蘭多的比賽。格蘭看著我說,你怎么能記得那么清楚?我說因為我記得這個過人的動作,肯定不會錯。”科比說,“從這個過人動作延展到了我小時候的過椅子訓練。小時候,我帶球在椅子中間練習運球,學會了通過擺動腰部來甩開包夾防守,其實就是搬幾把椅子組成包圍,然后拍著籃球,一下接一下的運球過椅,只要別被撞到,就是這樣練成的。”
當然,科比并不是什么記憶力大師。“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記得。但是每當談到籃球,我能記起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細節。籃球能觸動我腦海中最深的記憶,然后如泉涌一般冒出來。”他說。endprint
小時候,科比經常觀看湖人經典比賽的錄像帶,他崇拜“魔術師”約翰遜和喬丹,所以他的房間里貼滿了他們的海報。在創作這個作品時,他說這些畫面是他“腦海里的確切呈現”。“短片中‘魔術師和喬丹的海報就跟以前我房間里的一模一樣,海報的設計、畫面、貼的位置都一樣。”
格蘭把數十萬幅手繪圖變成了不到六分鐘的電影短片,并且陪著科比一遍又一遍地把配音進行了無數次。格蘭說他之前一直以為科比能成功是因為他天賦秉異的身體條件,但直到一起工作之后才發現,真正讓科比成功的是他投入的工作狀態和態度。“科比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也很刻苦,而且特別謙虛。他非常努力地和我們學習怎樣制作動畫影片。這種專注、刻苦和強大的學習能力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格蘭如此感嘆。
在打球時,科比可以每天把一個動作練上數千遍,在做電影配音時也是如此。他是如何把對待籃球的那種狂熱和堅持轉移到其他事情上的?“這種狂熱和堅持并不會在不同的事情之間轉移,它只會轉移到我所熱的事情上。”科比認真說道,“只要我做的事情是我所熱愛的,我就會百分之百地投入。如果我不喜歡、不享受一件事,我就完全不會去做。”
短片真實地描述出科比的好勝心和命中關鍵投籃的能力。當他表演那些英雄事跡時,約翰的譜曲隨著科比講述他的旅程提供了一種令人愉悅又戲劇化的背景樂。同時,短片還突出了科比所面對的不幸,包括他在2013年4月12日遭受的左跟腿撕裂。
“關鍵是找到那些瞬間的美好,雖然要在圖像上表現那些事并不容易。”科比說,“你不需要一個虛幻的、或者會成真的圓滿結局的夢,因為事實不會如此。這或許會發生在童話里,但現實生活絕不是如此。”
然而,科比無法寫出他想要的回歸故事。自跟腱撕裂之后,他所堅持的三個賽季,是湖人歷史上戰績最差的三個賽季。直到去年4月13日,在經歷了那個史詩般的晚上后,他的職業生涯終于畫上了句號。“這有點像在坐一部永遠不會停的過山車。”他如此說道,“但最重要的是去接受那些困難的時期,并且明白那些輝煌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
給孩子們的“禮物”
職業生涯的最后三年時光,球場上的科比是在傷病和痛苦中度過的,但他在別的地方收獲了成功。而他把重看《繆斯》稱作在傷病期間最美妙的事情。
“看著剪輯后的《繆斯》電影,我一點也不喜歡它。”科比說道,“我覺得它有點像品牌宣傳片。而在那時,我知道了我喜歡上了寫作和講故事。之后,我決定重新去制作這部電影。”
在《繆斯》于2015年2月28日上映后不久,Showtime電視網授權給科比去重新創作整部電影。他剪掉了他的紀錄片團隊在湖人隊和聯盟中采集的各種采訪片段。電影以他開篇,分享了他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的起起落落。同時,他也采用了原創音樂。“剛開始做這件事時,我就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很多樂趣。”他說,“然后我們組建了一個年輕有天賦的剪輯師團隊。在這部電影完成后,我覺得自己喜歡做這件事。我找到了想做的事。”
在那之后,科比就一直試圖用不同方式展現他在講故事上的創造力。在他的計劃中,他希望用動畫的形式來闡述自己的理念。
從去年12月起,科比一直在做這件事,那就是制作一個系列短片,該系列有六部作品組成,每一部都會專注于一個球場上的話題。在整個項目中,他為大家闡述了自己的概念和想法,那就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籠子,這個籠子中裝滿了各種東西,而正是這些東西驅使著人們去行動,做一切好事或壞事。科比將這種概念分別稱之為“光明繆斯”和“暗黑繆斯”。
在去年圣誕節期間,《帆布之城》系列的第一部短片“如何防守偉大球員”播出,雖然只有5分45秒,卻引起了廣泛關注。而在他退役滿一周年之際,推出了名為“繆斯寶盒”的第二部動畫短片,時長也變為第一部的兩倍。科比說自己的靈感來源于陪女兒看的動畫節目,比如《芝麻街》或者《幻想曲》之類的。同時,他還找來了洛杉磯兒童合唱團的小朋友們為這部動畫唱片頭曲,除此之外,他也詳細解釋了自己選取每個場景顏色的原因,因為各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情感表達:綠色意味著學習和成長,而紅色代表著激情和侵略,紫色則代表著好奇心。
在過去三年里,科比一直有這個想法,那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去驅動人們前進。“關鍵點在于這個計劃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當我一開始走進ESPN然后告訴他們,我的這個短片是個木偶劇的時候,他們的眼神好像在說,‘你瘋了嗎?”科比回憶說,“接著我告訴他們我需要10分鐘來播出我的動畫時,他們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了。我對他們說,‘聽著,我很需要這10分鐘,相信我。”
當然,他成功了。“我一直想制作一個類似《芝麻街》的動畫短片,所以我選擇了‘帆布街這個名字。”科比說,“后來我又思考了一下,是不是應該把它的范圍擴大,好吧,‘帆布之城。我們可以創造這個城市中不同的部分:市中心代表著某些東西,另一部分代表著某些東西。進展到這個環節,一切對于我而言就變得簡單起來,我開始建造這座城市,并且制定這座城市的規則。我們在創作過程甚至沒想過會有什么風險,是藝術引領著我們前進,我們一直在跟隨藝術的腳步。”
“小曼巴”是科比第二部短片的主角,這條可愛的小蛇能夠拉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尤其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在科比眼中,這一點尤為重要。“很多時候,如果你事事都想著去告訴孩子們要如何去做,就會顯得有些多余,也會讓他們感到厭煩。”他解釋道,“你要試圖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如果我有這樣一個節目,我的孩子們可以通過觀看它學習到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多么棒的想法!但是怎樣才能將這一切變為現實呢?需要些什么元素呢?歌曲、動畫、木偶、喜劇,以及許多視覺上能夠展現的一切讓他們渴望學習的東西。”
除了科比工作中的伙伴,他的女兒們也給了他很多靈感和建議。有一次科比想做出一些修改,但通過和女兒的對話,一向倔的科比被說服了。“這真的是我第一次為自己創造的世界編寫內容。”科比說道,“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和你的孩子們一起研究,他們的眼睛能夠捕捉到你看不到的東西。”endprint
曼巴精神無處不在
曾經,球場上的科比狠毒、嗜血,但自從退役以來,他的臉上永遠帶著笑容。他是徹底換了一種生存模式,還是把黑曼巴的精神悄悄藏在了自己身體的某個角落?
“曼巴精神依然隨時隨地存于我體內。”科比的語氣斬釘截鐵,“被稱為‘黑曼巴的惟一原因,就是我在球場上的表現,但這并不是我的全部,我性格中還有一部分直到現在才被人們看到。我對曼巴精神的定義是注重細節和全力以赴,而這種精神將永遠伴隨著我。”
在制作這部《親愛的籃球》動畫短片的過程中,“曼巴精神”無處不在。科比說影片中有許多觀眾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細節,都是他親自一點點創作和完善出來的,就算沒有一個人能看到,作為一個電影制作者,要想取得成就、打動觀眾,就必須這么做。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影片開始時,畫面中小科比在出手投襪子球時,左手的位置比較靠后,這是因為小孩子力量較小,通常要雙手前推。而到了影片最后,成年的科比再次出手投籃時,動作和小時候的他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左手放在球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而在《繆斯寶盒》這部短片中,科比也在傳遞著“曼巴精神”。影片中的許多元素都與科比的職業生涯息息相關。列車在行駛過程中遇到了“恐懼”,“失敗”以及“傷害”,但它沒有后退,迎著這些困難奮力向前,就如同科比職業生涯經歷了無數的考驗,可他從不畏懼,并一一克服。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黑暗的事情發生,你嘗試去忽略它們,或者讓它們將你擊垮,阻止你去實現那些你希望實現的夢想。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這些黑暗的東西變成你的養料,以此來激勵你繼續勇敢前進。”科比說道,“你可以選擇不去忽略它們,不被它們擊垮,走出自己的第三條路——嘗試跟他們正面交鋒,直到把黑暗變為光明。”
從某種程度上說,科比并沒有離開籃球,他把自己精通的籃球知識和經驗用另一種方式講述出來,并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
“離開球場,反而讓我擁有了一個更好的機會,讓我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幫助人們去感受和學習‘曼巴精神。”他說,“以后 ,人們不僅僅可以通過觀看我的比賽來感受和學習,還擁有了更多的途徑,比如我寫的書、制作的電影,只要我能創作出他們喜歡的藝術作品。這種途徑對于年輕一代來說反而更容易接受。”
對于科比“講故事”的事業,我們可以放心地假設他有個五年或者十年計劃。而短期內,他和他的團隊還會完成《帆布之城》系列的其他短片。“重要的是去創造引人入勝的角色和故事,并找到最適合呈現它們的方式。這就是我要做的事。”科比表示更大的計劃還在后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