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一份文件,向基層百姓尤其是貧困群眾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巡察也要全覆蓋!
這份文件叫作《關于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市縣黨委在一屆任期內實現巡察全覆蓋。
近年來,大家經常聽到“巡視”一詞,那么,巡察是怎么回事?巡察就是巡視工作向市縣的延伸,給基層老百姓提供一條直接反映問題的渠道。用大白話說,巡察就是基層老百姓身邊的巡視。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巡察工作提出要求:黨內監督要縱向到底,壓力必須傳導下去,市縣要建立巡察制度,為有效解決基層“打虎拍蠅”夯實基礎。
市縣巡察制度是十八屆黨中央的一個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在市縣開展巡察工作,發現了很多基層腐敗問題,探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巡察制度更被“高規格”地寫進《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
這次中央專門印發《意見》,以此作為黨內監督的配套制度,可見黨中央對基層的巡察工作有多么重視。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么重視?
因為相對于遠在天邊的“老虎”,老百姓對近在眼前的“蠅貪”感受更為真切;而且“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的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
巡察,就是要直面基層問題,深入到老百姓當中,及時發現和推動查處老百姓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為黨贏得民心。
“使巡察真正成為基層黨內監督的‘前哨、發現問題的‘尖兵、從嚴治黨的‘利劍。”這是中央給巡察工作確定的一個十分霸氣的“小目標”。
所謂“基層黨內監督的‘前哨”,就是要把村里鎮里的黨組織給監督好。巡察是政治巡察,巡察組的主要任務就看基層黨組織有沒有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等方面的問題。別小看這些問題,近年來一些基層黨組織出現各種各樣的“幺蛾子”,病根大抵于此。
所謂“發現問題的‘尖兵、從嚴治黨的‘利劍”,就是哪里意見最大,就巡察哪里;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問題,巡察就推動解決什么問題。侵吞挪用、克扣強占惠民資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妄作為,雁過拔毛、鄉匪村霸、小官大貪,包括黑惡、宗族惡勢力,巡察的“利劍”要見一個“懟”一個。
最終是要通過傳導壓力,解決“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情況,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讓基層干部廉潔規范地使用手里的權力。
看到這里,一些同志肯定還想問一些“尖銳”的問題。
——聽著挺好,會不會弄成走形式?中央的要求基層能不能落實?
這次印發的《意見》把各種責任都落實到了人頭:省區市黨委加強領導,市縣黨委承擔主體責任,被巡察黨組織積極配合,上級巡視巡察機構對下級巡察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要找哪個環節的責任人。因為壓力層層傳導,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各路巡察組走村入戶,都是沖著發現問題去的。
——在基層,如果“熟人查熟人”,能查出問題來嗎?
確實,本縣的巡察組一經成立,往往各路來電不斷,誰能保證不受人情干擾呢?對于這個問題,中央已經想到了,并做出特別要求:“針對熟人社會、對村巡察等難點問題,積極創新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探索符合基層實際、群眾容易接受的工作方法。”從目前情況看,有些市縣已經探索出一些招數,比如“異地交叉”“提級巡察”“機動式巡察”,要么是讓外縣的人巡察本縣,要么是由上級巡察下級,要么就是機動靈活不固定。一句話,只要想發現問題,總會有辦法。
——巡察組能聽到我的聲音嗎?給巡察組反映了問題能解決嗎?
巡察組要和老百姓面對面,發現腐敗問題就必須及時推動解決。巡察組每到一地,除了到老百姓家里了解情況,還會設置舉報箱、公布聯系方式。
——是不是挑著巡察?有些鄉鎮村會不會被落下?
當然不會,必須全覆蓋!《意見》明確要求,市縣黨委在一屆任期內實現巡察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國市級黨委已全部開展巡察工作,94.8%的縣級黨委建立了巡察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已對15.5萬個黨組織開展了巡察監督。如果你的家鄉還沒被巡察到,別急,巡察組可能很快就要來了。
——這樣的制度能持續多久?會不會就是“一陣風”?
“確保巡察持久生命力。”中央巡視辦如是回答。那么,怎樣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呢?那就是不斷提高巡察監督的質量,讓它發揮標本兼治的作用。一只“蠅貪”的背后,可能是一個制度的漏洞,巡察不但要發現表面問題,還要督促當地黨委把制度完善起來。
下一步,巡察就是要按照《意見》扎實有效地開展,構建起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巡察制度體系,給老百姓多解決一些問題,督促基層黨委政府多干一些實事,多贏得一些民心。如此,巡察才能不負使命。
(本文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