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軍 梅曉東
保證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標志性指標,是全黨極其重大的政治任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對地方和基層黨組織的一場政治考驗、能力考驗。結合五常市面臨的工作實際,我們認為,要著力發揮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隊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著眼于產業扶貧、夯實黨建、一線鍛煉三個方面,打造一支農村脫貧攻堅生力軍。
著眼于產業扶貧,打造致富項目的“工程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脫貧要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產業扶貧是治本之策。有穩定的產業,貧困人口才能有穩定的收入,才能切實脫貧。五常市委以駐村工作隊為抓手,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深入開展專項扶貧行動。一是制定規劃,理清工作思路。通過駐村工作隊引導貧困地區群眾發揮本地優勢,選準選對扶貧項目,充分利用上級扶貧政策,發展特色產業。引導駐村工作隊在扶貧項目選擇上,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把項目論證等前期工作做全面、做扎實、做科學,避免錢花出去了卻看不到效益,使群眾有意見。二是精準實施,加快產業調整。按照“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思路,盤活集體資產,立足各村優勢資源,指導每個村培育1~2個主導產業,通過“村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方式,積極推動產業聯動致富。針對個別貧困村基礎條件差、貧困戶中老弱病殘人員多、無資金、無技術等情況,鼓勵先進村幫扶后進村。三是電商扶貧,實現產業升級。以村黨支部為依托,在22個村開展“黨支部+電商”試點,組織電商進村組織生產、培訓技能、推動特色物產銷售,扶持能人“觸網”創業,把農民變網民,減少農副產品中間銷售環節,實現創收增收。
著眼于夯實黨建,打造基層黨建的“教導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幫錢幫物,不如幫建一個好支部。”村級黨組織能否充分發揮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的實際效果和農村的發展穩定。五常市委積極引導駐村工作隊,通過強化基層黨建,發揮村級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的“主心骨”作用。一是創新黨組織設置。構建產業黨組織體系,推動黨組織建在扶貧產業鏈上、黨小組設在駐村工作隊上、黨員幫扶崗立在駐村項目上,為脫貧攻堅奠定組織基礎。二是規范黨的組織生活。駐村工作隊把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首要任務,規范“三會一課”制度,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三是創新活動載體。開展“百局連百村”活動,全市各科局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積極為貧困村黨組織消除、解決發展的障礙性問題。推廣“農村大課堂”,駐村工作隊組織黨員種植、養殖大戶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在五常先鋒網、五常黨員之家網開設“駐村扶貧專欄”,對駐村工作隊的工作進行展示和狀態提醒,推動信息交流共享。
著眼于一線鍛煉,打造培養干部的“訓練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越是要放到艱苦環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五常市委以開展精準扶貧為契機,實行“一線工作法”,將駐村幫扶與干部培養充分融合。一是精心選拔,明確人員。抽調全市機關和企事業單位238名在職在編的中層干部、后備干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選派12名后備干部到扶貧辦工作,深入精準扶貧工作第一線。在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優質人力資源的同時,牢固樹立在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在一線鍛煉培養干部、在一線使用提拔干部的新導向。二是規定動作,明確任務。通過開展以扶組織建設、扶產業發展,助精準脫貧、助為民服務為內容的“兩扶兩助”活動,明確駐村期間走訪一遍全村農戶、記好一本工作日記、帶出一個好班子、培養一名村級后備干部、發展一名農村黨員、完善一套民主管理制度、辦成一件惠民實事、落實一個公益項目、建立一本工作臺賬、上好一堂黨課的“十個一”任務。三是嚴格管理,明確監督。市委明確要求駐村工作隊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并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專職抓扶貧。每年駐村時間不少于240天,不許當掛名駐村干部,做到貧困戶不脫貧不收兵、村面貌不改變不收兵,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作者系中共五常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