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明人袁宏道任吳縣知縣時,整頓吏治,精兵簡政,輕刑省訟,備受百姓擁戴。尤其是他處理公務快速公允,辦事之人至多在城里吃一餐飯的工夫事情就已辦好。“升米公事”自此在百姓中傳開。
細想一下,“升米公事”之所以能贏得百姓贊譽,其可貴之處就在于食“升米”之間“公事”畢,不推不諉。時至今日,“升米公事”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與“升米公事”類似,我們黨也有“馬上就辦”的優良傳統。2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工作期間極力倡導“馬上就辦”。隨即,“馬上就辦”成為福州市打造效能政府、加強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并在全市黨政機關中推廣開來。
平心而論,“升米公事”反映了為官的基本職業精神,“馬上就辦”當成為各級干部的辦事風格。不難看到,在我們干部隊伍中,并不缺乏具有這種職業精神和辦事風格的優秀干部,他們夙夜在公,立說立辦,以“朝受命,夕飲冰”和“晝無為,夜難寐”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
然而,面對作風建設新常態,一些領導干部卻錯誤地感慨“為官不易”,干事動力不足,工作激情消退,“升米公事”的作風與許多地方和單位漸行漸遠。有的領導干部黨性觀念弱化,怕干事、怕擔當,出工不出力,遇事推諉扯皮;有的領導干部官僚主義思想嚴重,打官腔、擺官架、耍官威,故意以手中的權力卡人為難人,讓辦事群眾多次奔波往返;有的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薄,把走程序當成擋箭牌,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良弓在手,貴在速發。當前的改革實踐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都需要讓“升米公事”作風成為常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要想“升米公事”成為一種工作風氣,就需要領導干部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意識;更需要各級機關自上而下地開展作風整頓,向“庸懶散慢”的頑疾開刀,向推諉扯皮開炮。通過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強化“馬上就辦”的為民意識,鼓足“馬上就辦”的擔當勇氣,善做“馬上就辦”的行動先鋒。
唯有如此,方能在實踐中賦予“升米公事”以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