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村的老井
比年邁的老人更老
全村的人和來自遠方的客人
都喝著它的水,但它
具體誕生于哪年、哪天
幾乎沒人知道
二
從有人開始居住
就有了這井
初始的模樣,也許
僅僅是一汪泉水
慢慢地流過籬笆墻
漫過模糊的人行小道
后來,幾乎所有的人
都熟悉了它
但它究竟經歷了多少
你也許不全知道
三
今天的老井,依然存在
井臺邊的碑文
在歲月更迭中已經模糊
自來水已取代了它
走進了千家萬戶
它像一個疲憊、孤獨的老人
斜陽黃昏中,兀自訴說著
那些業已陳舊的故事
老屋
多少年,多少年,已然過去
記憶里的老屋
而今,一片瓦礫廢墟
那棵老榆樹還在
斜陽下,西風里
似乎,正向著
過往的行人幽幽低訴
困苦的歲月
人們幾乎啃光了它的樹皮
它的生存
比忍饑挨餓的人更艱苦
爺爺、奶奶的背影
凝成了幾片凋敝的落葉
迭存進腦海
父母的白發,也已
在深秋里,飄成了枯衰的雜草
童年,那不多的笑聲
早被歲月的風雨
輾成了塵土
魂牽夢縈的老屋
用年久失修斷壁殘垣
書寫著,那一個
特定時期的艱難困苦
圈子
說起圈子,并不陌生
就是一個圓形的東西
西游記里孫大圣
曾經就地畫過一個
妖魔鬼怪闖不進去
社會、生活中的圈子
那是共同的利益連結在了一起
里面的人走不出來
也許是,根本就不想出來
外面的人也擠進不去
是因為,根本就不想讓你進去
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也不要妄加評論或是非議
如果,初始是以守成為主旨
后來,便慢慢發展成自我封閉
松懈、消極,不思進取
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
沉悶、凝滯,毫無生氣
更產生不出新的動力
如果打破能夠更生
建議,還是
動動手術,破除陋習
事物總是在循序漸進
推陳出新
才是人類的恒定規律
作者簡介:石瑞雪,中共黨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多次在《中國新詩》《燕京文化》《當代詩人》《北極光》《海詩刊》《中國風》《中華詩詞月刊》等文學期刊、影視及多家微信平臺發表詩歌、古詩詞。曾榮獲中華文藝全國詩歌大賽二、三等獎。
(責任編輯 高生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