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再興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生態文明教育的支撐,青少年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對象。影響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提高青少年生態文明素質,必須探求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的共同努力,發揮互動性和合作性,才能提高青少年生態文明素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健詞:青少年 生態文明 教育影響 因素對策
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廣大青少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著力培育青少年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全面提高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好美麗中國,意義尤為重大。
一、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意義
青少年既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對象,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樹立生態文明觀,提高生態文明素養,激發生態文明建設熱情,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一)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觀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未來受益者。在青少年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教導他們愛護環境、愛護生態,敬畏自然,幫助他們懂得自然破壞、生態破壞的危害,引導他們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最終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
(二)有利于激發青少年的生態文明建設熱情。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讓青少年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資源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激發生態文明建設熱情,自覺主動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三)有利于推動社會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青少年既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推動者。通過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青少年增強了生態文明素養,牢固樹立起了生態文明意識,養成了良好生態文明習慣。青少年將會自覺承擔生態文明建設應有的責任,積極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教育引導社會人員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二、當前影響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分析原因,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一個小社會,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方式。廣大青少年生態文明觀念淡薄,家庭、家長的影響不可小視。家長生態文明觀念較強的,小孩就這方面的素養就會較好,反之,就會差些。究其原因,有些家長生態文明觀念的意識淡薄,生態文明素養較差,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積極影響。有些家長溺愛、縱容孩子,對小孩的不良行為視而不見,姑息縱容,犯下的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指導。有些孩子養尊處優,缺乏辛勤勞動、艱苦奮斗的實踐體驗,大腦里從未播撒下“節約資源、愛護生命、關愛大然等的種子。
(二)學校因素。學校是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最正規、最集中的地方,擔負著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的作用。雖然生態文明建設已寫入了黨的十八大報告,但是教育層面高度重視程度滯后,學校沒有積極跟進。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把教育重點放在與學校升學率、就業率相關的學科上面,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可有可無的學科。只有部分高校安排專門從事生態文明研究的教師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大多中小學在生態文明教育中,只是將其作為學校展示素質教育的點綴,生態文明教育沒有作為一種常態,加上內容又十分零散,無法進行系統的教育,不利于培養青少年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義務感。在這種功利主義教育思想的指尋下,不少學校冷淡了環境教育對人才綜合素質、生態文明意識等的重要影響以及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顯然,使得學生錯過和失去生態文明教育的時機。
(三)社會因素。社會教育伴隨著人類各類教育的始終,人們憑借社會氛圍直接感觸社會的重視程度。當前,社會因素給予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短期經濟效益的制約。在經濟杠桿的驅動下,一些人和不少企業為了經濟利益,置社會效益于不顧,農村濫砍濫伐司空見慣,城市工業污染泛濫成災,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可見,社會對生態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必然對生態文明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二是教育保障缺乏到位。人力、物力、財力等是生態文明教育順利的開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前,關于生態文明教育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嚴重缺乏。三是媒體輿論導向的負面作用。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離不開媒體輿論引導,媒體輿論對弘揚生態文明主旋律有著重要的作用。鋪天蓋地的護膚、化妝、時裝、美食、旅游等商品廣告充斥著各類媒體,不遺余力地引導人們去追求高檔消費和奢侈生活,生態文明方面的廣告和宣傳少之有少。
三、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生態文明教育作用
家庭、學校、社會是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一個有機整體。家庭、學校、社會要三管齊下,共同作用,積極擔負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一)充分發揮家庭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作用。家庭作為個體受教育成長的第一環境,必須擔負起生態文明教育的首要責任。家長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素養,端正自身的生態文明行為。深刻認識生態文明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生態文明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端正行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要從細微之處下手,以生活中瑣事為教材,幫助孩子認識破壞生態文明的危害及保護生態文明的益處,進一步提高孩子正確的生態文明教育觀。家長要善于發現、指出孩子生態文明方面的不良行為,及時發現和贊美孩子生態文明方面表現的良好行為和習慣,創造有利于生態文明教育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二)充分發揮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主導作用。首先,學校要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充分認識提高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重要意義,必須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及時組專家編寫適應各階段學生使用的生態文明教材,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基礎性公共課程,安排專職教師授課,制定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學習的考核體系。其次,積極探索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方法。根據不同的培養成目標,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在知識傳授方面,大膽采納現有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方式。在行為習慣方面,結合日常生活行為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文明消費,文明對待垃圾,文明對待生態,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在生態情感培養方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踐行綠色環保活動,引導學生接近自然、重新認識自然,培養對大自然與生態環境的認同與熱愛的情感。再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自覺做生態文明的榜樣,擔負起生態文明的責任,通過自己的生態文明行為來感染和引導廣大學生。
(三)充分發揮社會生態文明教育的關鍵作用。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具有生態文明反映和教育的雙重作用。合理的生態文明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產生消極作用。青少年只有感覺和認識到社會上人人熱愛生態文明,人人踐行生態文明,破壞生態文明是恥辱,是道德倫喪、違犯法律的表現,才會自覺和有意識的遵守生態文明。為此,要高度重視社會對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工作。建立生態文明教育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參與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規范生態文明教育的社會輿論引導,大力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揮社會各類生態文明教育平臺作用,大力創設青少年生態文明戶外教室,免費開放公園、森林公園等社會公共資源,組織學參觀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完善生態度倫理與法制建設,在全社會樹立起把生態文明教育與生態道德約束作用相結合,生態文明教育與生態法制的規范作用相結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