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龍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是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項目,其中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狀況,對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就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展開相關分析,首先介紹了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與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然后進一步分析了施工技術運用的難點,最終提出了兩點控制對策包括成槽法與切削法,以期能夠為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質量提升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混凝土防滲墻;成槽法
前言:
現階段,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防滲墻的施工工作具有硬性的標準規范,但就實際工程項目檢驗發現,多數建筑未能達到相關硬性標準,導致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后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隱患。影響這一現狀形成的原因中,以技術問題為最,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技術不過關,或技術選擇不合理,進一步影響建筑后期出現大量的滲漏問題,大幅度增加了建筑維護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影響工程項目的建設效益。
1、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
運用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建設施工,需要相關施工人員能夠具備相應的施工技術與職業素養,能夠在嚴格依照施工圖紙的情況下,遵循施工進度計劃與相關施工規范,完成相應的施工流程。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效用性,需要由優質的技術設備作為支撐,由于鉆孔機械設備的使用范圍廣泛,數量要盡量充足。除此之外,應以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為依據,科學選擇施工技術。工程責任方面應該明確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合理運用對整個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的關鍵性作用,同時,還要意識到該技術運用對類似建筑工程發展模式的正向推動作用。
1.1 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
在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當中,針對不同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可適當選擇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基于施工技術的精密度要求,需要做好充足的施工前準備工作。在正式展開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之前,先要利用導向孔向其中灌入泥漿,注漿過程中要保證泥漿的水平面始終保持在距導墻頂部30cm左右的位置。注漿過程所用的泥漿,一般需要自行配制,使用材料多為膨潤土與燒堿,配制比的確定要保證黏粒含量在50以上,含砂量要在5以下,塑性指數要大于20,而二氧化硅與氧化鋁的比值要保持在3左右。
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一般要采用“兩鉆一抓法”進行成槽,其原理與鉆孔工藝相似,需要抓斗沿著導墻邊進行挖土成槽。在成槽過程中,需要進行槽內清底排渣,這一過程抓斗要深入到孔底位置,抓斗到位之后直接將底部的殘留物同體排出槽孔。在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中,成槽以及清底排查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孔壁坍塌,在進行挖槽操作時,一定不能讓孔內的泥漿量發生明顯的變化,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補充新鮮泥漿,使其始終保持在距導墻頂部30cm左右的位置,這樣才能維持孔內泥漿側的壓力,由此防止坍塌。另外,在避免坍塌的同時,還要對泥漿的性能指標進行定時檢測與記錄,一旦發現指標異常,則需要立即對其采取調整方案。
混凝土超薄防滲墻施工技術中,防滲墻的接頭位置需要對其進行抹油以及裹膜處理,屬于新工藝范疇。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接頭管直徑為330mm,選取的焊接管管壁厚度為100mm,在成槽之后,要盡量減小混凝土與管壁之間的摩擦力,由此,需要事先進行相應的潤滑油涂抹操作;涂抹之后,在表面上包裹上塑料薄膜;這些步驟完成之后,再將其鋪設至相應深度之內。
1.2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
近年來,在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當中,防滲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當中,大量采用了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這種施工技術的原理較為簡單,就是采用一種新型的墻體材料,用于防滲施工過程中,以達到相應的防滲效果。這種新型的墻體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膨潤土或粘土,與普通防滲墻的墻體相比,由新型材料制成的防滲墻的物理特性更好,由于材料本身的彈性模量低、應力狀態更好、抗壓能力與防滲性能更強、更能適應土石壩變形需求,防滲墻的各方面性能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還能達到節約水泥的經濟效果。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中應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具體步驟如下:
1)準備好施工平臺以及導向槽;在常規的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設置導向槽的寬度有硬性標準,要超出防滲墻的寬度十幾厘米;而導向槽的深度設計,要深入考慮工程場地的中上部土層的實際狀況,經過細致分析之后進行科學設置;而導向槽的材料選擇,一般為鋼筋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導向槽的中心線與防滲墻的中心線處于一致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對造孔澆筑施工起到導向作用,同時還能對上部孔壁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
2)造孔;在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中應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造孔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施工過程中,應本著為后期施工提供更多便利與安全保障的原則,劃分槽孔時,要以前期設計圖紙當中的槽孔劃分方案為依據嚴格執行,有計劃的進行槽孔施工,由此盡量減少墻段接頭。
3)在上述施工都完整進行之后,進入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的最后一步,就是進行泥漿澆筑護壁以及混凝土澆筑成墻。
上述兩種為典型的槽板式混凝土防滲墻,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能夠應對多種特殊狀況,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中防滲墻類型。在應用過程中,無論是那種施工技術,在遭遇特殊的施工要求時,都可適當的對槽孔進行延長處理,由此達到減少墻體接頭的效果,進而能夠顯著提升防滲墻的性能,提升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2、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難點與控制對策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不同的工程項目,其地形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規劃施工方案之前,需要進行實地勘探等準備工作;而在混凝土防滲墻施工過程中,由于前期準備工作的不足,或勘探過程中未能發現的意外狀況,常常會出現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受到地質、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難以順利進行的現象,經過長期的施工經驗總結,這已經成為了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的重點問題,下文就對常見的意外狀況及解決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2.1 成槽法
在成槽相關施工過程中,受到地質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出現槽口土體松散的現象,而針對這一現象的處理方法,需要對土質與填筑質量進行重新分析,進一步采取下列的預防措施:①在導墻下方約4-6m深的位置,采用深攪或粉噴樁的方式對其土體加固;②將一期槽孔的長度適當劃小;③在挖槽過程中,選用跳挖法,就是在同時開挖一期槽的過程中,每兩個槽中間預留出有1個一期槽孔加2個二期槽孔的間距;④依據實際狀況,經過相關計算后,適當降低固壁泥漿的水平面高度。上述4種預防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可視實際狀況,適當選取其中的一種或幾種,以有效防止槽口發生劈裂或坍塌,保證墻體質量與防滲效果。
2.2 切削法
在墻體施工完成之后,發現墻體的深度不足20m,28d后墻體材料的抗壓強度也小于1MPa,若基于此種情況直接進行二期槽的開挖,難以保證墻體質量與防滲效果。因此,需要利用切削法,將一期槽的墻體材料進行適當切割,切割部分的長度需要通過相關計算,計算指標包括墻體深度與成槽斜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切割長度會與墻體的實際厚度相等;另外,在切割過程中,可在一期槽孔與二期槽孔之間,將其開成鋸齒形狀,這樣能夠形成可靠的連接。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展開分析,有利于改進現階段相關工程項目中的不足。通過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混凝土防滲墻的建設質量,提升防滲效果,增強建筑整體的安全性,進而降低工程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維護或重建成本,提升工程整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在相似的工程建設過程中,應重視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合理選擇與運用,以最大程度維護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連.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防滲堵漏的施工要點及施工技術探討[J]. 建材與裝飾,2016,(40):239-240. [2017-09-28].
[2]劉陽. 淺談防滲處理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7):77-79. [2017-09-28].
[3]魏永利. 芻議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在水利水電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4):209.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