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要】本文主要以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并針對問題從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澇管理體系、制定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方案、做好相關配置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討了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對策,以期為保障城市和諧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防洪排澇;城市;問題;對策
1、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職責不明確
目前,我國防洪排澇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著重關注工程建設周期,嚴重忽略了防洪排澇體系管理責任人的職責,從而造成責任主體的不明確,導致防洪排澇體系逐漸走向分解。防洪排澇是一項全生命周期工程,關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防洪排澇體系的建設和安全防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但在管理中,建設單位若將防洪排澇工程肢解成若干小的部分,城市外河道和城市內部排澇管工作的主管單位分別為水利部門、排水管理部門以及城市建設部門,管理的分解不僅會導致責任主體的分解,也會大大增加防洪排澇建設工作難度,最終導致防洪排澇工程在關鍵時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作用。
1.2設計方案不夠科學化、合理化
建立防洪排澇體系之前,需要做好前期調研工作,進而保障防洪排澇工程的有序展開。比如調查規劃城市防洪排澇工程的建設目標、不同城市構建防洪排澇體系的方法等。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大部分城市在構建防洪排澇體系時,仍然照搬他國相對較為成熟的建設方法,應用他國相對科學完善的設計方案,從而忽略了我國城市發展情況和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現狀。其后果是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導致我國防洪排澇體系的不完善、不科學。城市防洪排澇問題一旦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防洪排澇系統的實用性,需要確保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方案與建設目標與城市整體建設方案和建設目標相吻合,從而保證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的建設步伐能夠適應城市發展速度。
1.3不完善的配置設施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澇系統建設速度相對緩慢,且處于極度失衡的狀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居民逐漸增多,如果城市防洪排澇系統建設步伐跟不上城市建設步伐和發展速度,加之防洪排澇工程配置設施不夠齊全,就會無法滿足城市建設要求和城市居民所需。對于這一情況,城市相關部門需要做好防洪排澇建設工作,部門領導需要樹立正確意識,并充分認識到加強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資金的缺乏,與之相關的防洪排澇系統設備更新速度較慢。甚至有些城市依然沿用幾十年前的老設備,在出現洪澇災害時,這些老設備不僅不能起到防洪的作用,還會嚴重影響居民的生命安全。
1.4風險評估不夠科學
展開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工作和相關基礎設施規劃工作之前,需要做好洪澇災害風險評估。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相關部門并沒有認識到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從而嚴重忽略了洪澇災害問題。無論是城市水利部門還是城建部門,都應該站在各種角度思考和規劃洪澇災害風險評估方案,并針對洪澇災害問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能因某種利益關系而忽略了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問題,對于防洪排澇系統發生的矛盾和問題應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從而確保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工作的有序展開。
2、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對策
2.1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澇管理體系
要想確保防洪排澇建設工作責任主體和相關部門職責的明確,需要結合我國城市防洪排澇建設現狀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澇管理體系,從根源上做好系統建設工作,進而確保及時處理問題和解決矛盾。首先,對于城市管理部門而言,應建立一套科學化、統一化、標準化的管理機制,明確各機構在防洪排澇體系建設中的任務與責任,從而保障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有效落實到實處。其次,加強各機構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并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實現信息共享,進而確保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能夠滿足各部門和城市發展的需求。
2.2科學合理規劃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方案
要想進一步提高防洪排澇系統的工作效益和實用性,城市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結合城市發展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方案,從而促使提高建設方案科學性和實現可操作性。城市積極展開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促進城市和諧發展。因此在制定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方案時,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綜合考慮城市周邊環境和我國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實況。并結合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制定規范性的防洪標準,針對洪澇災害矛盾和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從城市發展需求角度做好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各項工作。
2.3做好相關配置設施工作
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整體水平的直接有效方法是做好防洪排澇體系配置設施,需要及時更新防洪排澇體系基礎設施,積極引入先進產品和先進技術,進而滿足城市發展所需。確保防洪排澇系統發揮其應用的作用與效果,實現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的目的。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的重視,并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進而滿足防洪排澇體系所需的基礎設施。
2.4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洪澇災害屬于自然災害,它的發生無法避免。因此政府在強化防洪排澇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時,應積極展開風險評估,并做好風險管理相關工作。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洪澇風險圖和風險管理方案,進而有效避免洪澇災害事故的發生。比如GPS技術和數字模擬技術,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體系中應用較為廣泛。另外,需要著重注意易發洪澇災害區和高危區,并結合高危區和災害區具體情況制定規范性的建設規劃圖。積極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時刻關注洪澇災害事故的發展進度和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從而保障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結語:
要想確保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工作有序展開,需要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積極應洪澇災害事故,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澇管理體系,各級管理部門應積極應對洪澇災害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展開風險評估,社會公眾應做好宣傳工作,加強公眾教育,實現提高公眾抗洪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亦婷,王涵. 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展望,2016,05:109.
[2]程偉. 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展望,2016,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