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力
【摘要】河流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它不僅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著飲用水,而且還為人類的各項生產提供水資源。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清潔的電能以及為航運帶來了便利等等。我國作為世界上河流較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的河流。本文主要對我國中小河流的現狀,管理人員的工作等進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問題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等,提出應對的措施。管理的人員對規劃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以及對于河道的徑流也缺乏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并沒有防洪的觀念。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背道而馳的情況發生。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河道治理;農村河道;中小河流
引言:
農村河道發揮著行洪、排澇、灌溉等多種作用,河道的環境直接關系著民眾的生活質量。然而一直以來,由于自然因素的影響和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之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理手段,河道環境持續惡化、功能衰退,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中小河流基本概況
以海城市為例,海城市位于遼寧省南部,地處松遼平原東部邊緣,遼東半島北端,遼河下游左岸,是遼寧省鞍山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北靠鋼都鞍山和省會沈陽,南臨港口城市營口、大連,東接煤鐵之城本溪及邊境城市丹東,西與油田新城盤錦隔河相望。海城市地貌復雜,東南部為山地、丘陵,西北平原、洼地,境內主要河流有太子河一級支流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二級支流八里河、接文河、馬風河、岔溝河,炒鐵河。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03.6 mm,降水年內分布不均,暴雨多發生在6—9 月,大暴雨集中在7-8月份,僅此兩月降水占全年的53.3%。東、南部山區河流的平面形態復雜,河道曲折多變,沿程寬窄相間,急彎卡口比比皆是,河床糙率大,兩岸及河心常有巨石突變,岸線和床面極不規則。河床縱剖面陡峻,水沖砂壓,頹崖現象嚴重,急灘深潭上下交錯,床面起伏很大,加之山區暴雨歷時短,強度大,形成的山洪集流快、來勢猛,對河床及岸堤破壞性極強,危害程度嚴重;相對而言,西北平原區河床比降緩,但匯河口多,水流形態復雜,河道垃圾阻塞,行洪條件惡劣,一旦上游來水兇猛,則發生潰壩決堤的幾率非常大。因此,中小河流治理是海城市防洪減災工作中長久而又艱巨的任務。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淤積嚴重,河道萎縮
目前,我國中小河流農村河道普遍存在淤積和萎縮現象,導致河道應有的功能難以充分發揮。河道淤積、萎縮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同時也和人類的經濟活動分不開,其中人為因素產生的消極影響甚至更重。例如各地普遍存在的采砂作業,不僅造成河沙流失,甚至導致很多河道出現坍塌現象。河道坍塌產生的大量淤泥淤積在河道中,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河流的阻塞程度。更為嚴重的是,長期以來人們無節制的向河道大量傾倒工業和生活垃圾,造成局部河道被填埋或者封堵,以至于河道淤積更加嚴重水流不暢,導致河道行洪能力大大減弱。
2.2設施陳舊,防洪能力低下
防洪排澇是農村河道的主要功能,但由于防洪設施或年久失修或未安裝應有的設施,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農村河道依然達不到放洪排澇的標準,防洪排澇的功能也就無從談起。尤其是在典型的山區平原地帶,由于山區的農村河道具有源短流長的特點,一方面河道日益阻塞淤積情況非常嚴重,另一方面很多平原地區無設防措施,或者是已建堤防基礎較差、滲漏嚴重、堤身單薄以及基礎設施嚴重陳舊,造成河道防洪排澇能力低下。
2.3水體污染,生態退化加劇
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問題,環保工作在各地區各領域全面推開,尤其是在整治水污染方面推出了許多政策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大量投入資金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對各大企業設置了嚴格的排污標準,嚴禁超標排放污水。但是還是有少數位居偏遠農村地區的企業為了使得公司利潤最大化,暗地里非法向河流大量的排放污水,再加上一些小型分散的工業廢水和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排放,農村很多地區的河流已經出現嚴重的污染情況,水質遭到嚴重破壞,甚至出現惡臭的現象。
2.4治理滯后,管理十分薄弱
總體來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對河道治理依然缺乏嚴格系統的規劃。一些地區雖然已經制定了成形的包括與農村河道密切相關的水利規劃和環保規劃,但這些整治規劃整體上看還未形成嚴密的治理體系。同時部分地區制定的河道治理規劃,忽視甚至未有涉及農村河道治理方面的內容,對水環境的保護、生態系統治理缺乏具體的任務目標和治理措施。同時在資金方面由于政府的投入過少,使得民眾投工投勞的積極性嚴重降低,河道的治理也出現嚴重的滯后現象。
3、針對治理中小河流的問題提出建議
3.1優化資金籌措方案,提供資金保障
資金是河道治理的經濟保證和前提,能否優化資金籌措方案不斷擴大資金來源,決定著農村河道治理的成敗。保障治理專項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采取不同的政策。
3.2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
農村河道的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制定農村河道治理規劃必須要與其他領域的工作緊密結合,把河道治理規劃與農村土地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等工作融為一體,以提高河道治理的整體性和科學性。
3.3注重保持河流的自然性,注重人水和諧
農村河道的治理,一方面要注重防洪安全、生態功能的修復,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民眾的生活環境質量問題。考慮到河道功能損害的突出問題,在治理過程中要盡量保持河流形態國有的多樣性,注意避免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對河流進行裁彎取直行為。同時,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滿足民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堅持惠民為主的原則,努力保護生態環境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要在改善河流治理環境的同時,將人水和諧的理念與自然形態和生物多樣性緊密結合,全面系統的考慮治理問題。
3.4落實長效管護機制,實現總體目標
農村河道的治理要注重建管并重落實長效管護機制。在河道的治理中要穩步推進河道確權工作,把確權工作盡快落到實處。要加快建立河道巡護機制,時刻關注河道出現的重大問題,并且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治理機制十分重要,地方政府要嚴格完善治理體系和河道的維護機制,大力宣傳河道治理工作,吸引民眾積極參與其中,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整治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曉春,馬建光,任涵璐. 對中小河流農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 海河水利,2015,04:21-23.
[2]楊波.關于中小河流農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 農業與技術,2016,1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