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摘要】我國城市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城市規劃存在一定的問題,面對洪澇災害,沒有足夠的彈性抵抗力,因此,很多城市一旦遭受洪水災害,損失嚴重。但是我國城市的特點多是水系發達,自然條件比較好,因此我們可以借助有利的自然條件,在基于海綿城市的建設的理念基礎上,實現城市建設的人工海綿與河流水系的自然海綿有機的結合,最大限度的達到防御洪澇災害的目的。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在基于海綿城市理念之下,對城市人工海綿規劃布置及對城市排澇規劃的作用進行簡要分析,并且提出一些適合城市廣泛應用的人工海綿體類型。
【關鍵詞】城市排澇;海綿城市;有機結合;人工海綿體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水文環境受到了比較大的破壞,當遇到強降雨天氣時會增加城市的洪澇災害風險,城市防洪排澇工作難度也隨之增加,而基于海綿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可以顯著提升城市雨洪的容納能力和排泄能力。本文以一些典型城市規劃為參考,對城市防洪排澇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規劃要求制定了相應的防洪和治澇措施,預期會取得較好的治理效果。
1、 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在尊重和利用自然規律的前提之下,一旦出現洪澇災害的情況,可以快速的吸納雨水,進行排水的工作,就像海綿體一樣,這是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和發展趨勢。尤其是城市的規劃建設,更應該依據海綿城市的理念進行規劃,這是因為大多數城市管網的排水能力差,借助海綿城市的理念,可以加強城市對雨水的儲存,凈化,排除以及再利用,這樣既能解決雨水過大給城市帶來的壓力問題,又能凈化雨水,還能夠解決新城缺水的問題,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同時也對我國城市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知道意義和作用。因此,海綿城市理念應該運用到城市建設之中。
2、城市排澇系統和海綿城市系統的有機結合方式方法
2.1 對雨洪排水系統進行合理的布置
如果排水系統無法滿足排水需求,多出的水漫到城市地表,產生內澇,因此可以將地表低洼區域。行水通道作為排水系統的大系統,對于超標的洪水可以流入到儲水池、分洪道以及臨時儲洪公共區域,排水明溝和排水管道作為排水系統的小系統,通過對大系統和小系統進行科學的布置,可以順利排出雨洪,避免雨水漫到地表上,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在進行排水系統施工時,要充分考慮水質問題和水流問題,選用滯留洪池、入滲洼地、透水鋪面、地表綠化、人工濕地、蓄洪池等結構進行施工,構成具有持續性的雨洪排水系統。
2.2 在入滲設施中增設海綿體
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不斷開展,對自然水的正常循環造成了影響,導致地面的透水率和下滲量變小,地表徑流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對城市地表滲透性進行改善,可以使城市洪水風險下降。對于開發區在進行規劃建設時,需要提前將入滲設施規劃好;對于老城區需要進行改造,并設置海綿體,例如修建透水鋪面、地表植被化、修建生態調節池等。
2.3 合理布置環境緩沖區和城市濕地
(1)因地制宜做好綠化工作。充分利用城市現有條件,修建自然濕地#人工濕地,沿街修建草地#花園等,不僅可以降低雨徑流,而且濕地還可以通過下滲對地下水進行補充,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水平。(2)建設綠色空間。通過修建公園、濱水走廊、蔭道等綠色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氣候變化對城市產生的影響,降低城市洪澇。對于緩沖區域要種植林蔭帶來涵養更多的雨水,降低城市排澇壓力,在濕地建設過程中,要對市區濕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避免濕地區域有人類活動,并利用渠網系統對濕地進行連接,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種植計劃。需要注意的是,在修建濕地連通渠道和濕地系統時,規劃單位要對選擇規劃土地的使用價值以及土地的所有權進行考慮,保證規劃的合理性規劃時要以種植綠化為主體,完成城市的規劃建設。
2.4 修建排洪蓄洪設施建設
排洪和蓄洪設施可以有效降低洪峰流量,特別是當蓄洪容積非常大時,可以將洪水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實際建設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多修建運動場、公園綠地等多用途臨時蓄洪設施。一旦城市洪水負荷過大時,可以將多余的徑流引導到臨時蓄洪場所中,然后從臨時蓄洪場所中排放到泄洪渠道、河道等。平時這些臨時蓄洪場所可以作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或者其他用途的場地,遇到強降雨天氣時,可以用于蓄洪場所,降低城市洪澇災害,保證城市安全。
2.5 用海綿城市理念,加強城市排水功能
利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規劃,其中之一就是為加強排水系統和功能,這是海綿城市的一個主要特點,在具有容納大量雨水的能力之前,首先需要具有排水的功能和作用,這樣才能在出現洪澇災害的時候,及時的排出雨水和儲存的水,這樣是提高城市抗洪澇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功能。而且在建設排水功能的時候,需要依據城市的規劃進行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之中,還需要解決水資源缺乏等問題,保證可以把雨水進行收集,然后處理,最后凈化和實現二次利用,這樣也可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利用海綿城市理念,對于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城市在規劃之后,不僅具有了抗洪抗澇的能力,還能夠解決城市地下水下降的問題,是一舉兩得的好事。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做好城市防洪排澇工作,維護城市水文生態環境平衡已經成為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措施。在進行城市防洪排澇建設時,要結合城市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建設可以和城市發展協調#適應。
參考文獻:
[1]張芳,宋娟,金羽.城市排澇與城市排水網絡關系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
[2]高學瓏.城市排澇標準與排水標準銜接的探討[J].給水排水,2014
[3]陳興茹.淺談城市水利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5
[4] 鐘玉秀,王亦寧.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作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水利,2017,(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