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消費升級、外貿轉型、投資趨緩逐漸成為了現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同時,在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創業、就業環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消費結構轉向了多元化與人性化。本研究在全面探索消費結構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影響效果的同時,得出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對此,為在消費結構得到優化的背景下,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應選擇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以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
【關鍵詞】消費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中,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所進行的消費行為涉及的消費資料比例關系為消費結構,且此消費材料主要表現為價值與實物兩種形式。另外,不同產業之間經濟、技術的組成、聯系模式為產業結構的本質。由此可知,只有消費結構優化與產業升級轉型處于和諧發展狀態,才能夠切實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模式直接決定產業結構與消費結構的關系,而二者之間不僅互為前提,還具有同一性,即產業結構的存在與升級為消費結構優化的物質基礎,而消費結構的優化方向亦關系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向。所以,消費結構的優化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且二者之間的發展方向需保持一致,相互適應。
1、消費結構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靜態影響
從靜態角度分析消費結構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可知二者不僅相互聯系,還存在著明顯的獨立性,但是消費結構優化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同時,由于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在數量方面,產業轉型升級能夠決定消費結構優化目標,因此,在特定時點上,消費結構優化與產業轉型升級密不可分。例如,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階段,受供給短缺市場狀態、消費結構單一等因素的影響,所采用的經濟體制為傳統經濟體制,且投資導向型為主要的生產類型。另外,投資方向以增加投資、擴大積累作為依據,而忽視了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使得生產經營將通過獲得資源促進生產作為核心。在此階段,我國注重發展工業,并未彰顯農業與輕工業在產業結構中的作用,第三產業更是處于零發展狀態。由此可見,受改革開放初期消費結構的影響,我國產業類型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而在購買程序中,若消費者改變被動局面,使得消費行為滿足消費需求,從而優化消費結構,則生產者將無法決定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此亦為消費結構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靜態影響。
2、消費結構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動態影響
2.1消費需求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消費需求結構的改變可引發市場需求的變動,進而帶動消費產品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為改變產業結構提供可能性。其中,消費需求水平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產業結構的創新,即若挖掘消費需求的潛在本質,為產業轉型升級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所以,消費需求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因果關系。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可直接影響產業結構的整體消費需求,而居民消費需求的作用效果可推動產業結構發生對應的變化。
由價格與收入的引導作用改變產業結構。通過分析近幾年居民收入變化趨勢與產業結構轉型方向之間的聯系,可認識到受居民收入水平處于持續上升狀態的影響,消費需求結構亦在不斷變化,并為適應消費需求結構變化趨勢,產業結構的類型與組織模式得到了相應的調整。另外,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必將會進一步造成商品價格的變化,而價格變化亦會促使相關產業領域重新配置生產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國際貿易亦為引發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的關鍵性因素,其表現為國外居民消費產生的需求變化,促使國際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得以正常流動,推動了對應產業結構的優化。
2.2產業結構必須與消費結構相適應
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作用,買方市場逐漸形成,并代替了賣方市場。以消費者角度為出發點,全面權衡產業結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要求產業結構必須與消費結構相適應,表現如下:
(1)產業結構的未來發展方向由消費結構的變動模式所決定。消費結構的升級與調整,直接關系到消費品產業的未來調整方向,以便保證消費品產業下形成的供給結構可以滿足消費行為需求。另外,消費結構的優化,拉動消費品產業與相應產業及時調整供給結構,并引導投資品產業的轉型,大幅度改變產業結構的運行方式與組成模式。
(2)消費結構的優化可為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發展動力。隨著消費結構的調整與完善,需要對應提高產業技術層次,即現代化企業只有創新產業結構,實現消費產品以需求為出發點實現更新換代,才能夠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為實現產業結構需與消費結構相適應,還應認識到消費需求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因此,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亦永無止境。
(3)消費結構的優化對產業轉型升級起到強制作用。投資方的投資決策以消費結構優化狀態為依據,隨之社會投資整體結構亦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此外,消費結構的優化,還會以擠壓瀕臨淘汰的服務、產品利潤、市場空間的方式,引導存量資本進入合理的流動狀態,進而帶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4)消費結構的優化顯著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消費結構的優化必將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因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意義表現為產業的高度加工化、集約化、技術化與附加值化。因此,產品、服務消費需求的提高,必然會帶動該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例如,隨著現階段我國住房消費、汽車消費需求的加大,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以及與之相關的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2.3產業結構對消費結構的影響
在社會主義買方市場背景中,產業轉型升級以消費結構優化作為重要動因,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對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消費結構的升級方向需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相適應。產業結構對消費結構的影響表現為:若產業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則消費結構會隨之發生變化,且產業結構的變化頻率與速度直接關系到消費結構的調整頻率與速度。
3.1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選擇
根據我國國情,只有實現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并進一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目標,提升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與合理化,才能夠切實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對此,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選擇需做到:
(1)增強城鄉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這就要求國家優化城鄉居民收入、分配比例,從而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為此,國家相關部門應注重優化支持農業發展的保護體系。同時,還應大力推動工業化的發展,以便從根本上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升生產率創造條件。此外,在選擇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政策的同時,還應注重協調、統籌發展區域經濟,從而縮小不同地區的經濟差距。例如,在高速發展東部的過程中,加快發展中部、西部地區經濟的步伐,發揮東北工業區的經濟發展力,實現我國各個區域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進而縮小不同地域消費與收入差距,實現消費結構的優化。
(2)建立、健全消費政策,大力發展新型消費方式與消費熱點。同時,為了保證消費結構滿足新型消費模式,國家應逐漸廢除、清理帶有限制消費色彩的政策,并切實落實鼓勵消費、滿足消費結構優化需要的政策。
(3)消費結構優化過程較為復雜,因此,為提高消費者的綜合素質,國家應積極開展消費教育活動,引導消費者樹立文明、合理、科學的消費觀。通過該種方式,消費者可隨之掌握更為全面的消費技能、消費知識,并可在實際消費行為中高效應用新型的服務與消費品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帶動消費結構的升級與優化。
3.2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選擇
若產業轉型升級方向與消費結構優化目標相背離,則國民經濟結構將脫離平衡狀態。正是因為消費結構的優化的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因此,從動態角度出發,只有保證產業結構與消費結構相互適應,才會發揮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其中,產業轉型升級需以選擇良好的主導產業為前提,從而增強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特征仍以二元經濟為主,所以,城鎮與農村的主導產業依舊有所差距。為此,國家政策應傾向于扶持“朝陽產業”,有效整改瀕臨衰退的產業,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另外,從企業角度進行分析,產業各個部門應更具消費需求變化趨勢,掌握投資與生產方向,優化產品結構,進而在滿足消費需求動態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的產品、服務供給水平,推動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參考文獻:
[1]王寧.地方消費主義、城市舒適物與產業結構優化——從消費社會學視角看產業轉型升級[J].社會學研究,2014(4):24-48.
[2]徐宜青,宋旭東.江蘇煤炭消費地理分布與控制煤耗優化產業結構初探[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5,40(6):135-138.
[3]肖國東.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分析——基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36(4):106-111.
[4]張杰.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障礙、困局與改革展望[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05):29-37.
作者簡介:李秋德,出生年月:1967年9月,性別:男,籍貫: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單位:濮陽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職稱:經濟師,學歷:本科(學士),研究方向:商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