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段龍飛
【摘要】水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總儲量約為2.8萬億立方,我國大部分的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幾乎全部來自地表水。但是,由于當前人們的環保理念較差,使得我國的水資源接二連三的出現污染現象。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存在污染現象,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基于這種情況,提升水資源的監測手段,加強管理地表水水質的監測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地表水;水質監測;現狀;對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我國原本就屬于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之一,再加上發展過快,環境的污染等問題的困擾,所造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通過對水環境質量進行監測,能夠快速的了解到水質的現狀以及變化趨勢,并提前采取相應的應對測試,因此水環境質量監測也就成為最重要的數據來源以及技術支持。所以,在治理的過程當中,我們應采取科學、合理、規范的治理方法,加強對地表水的監測能力,不斷提高對地表水的保護力度。
一、地表水水質監測的目的及意義
水是人們生產、生活所必不可缺的資源,良好的水質能夠保障人體正常的生理、新陳代謝能力。所以,如果水資源一旦出現污染的現象,就會極大的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當前,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極為不均,因此水資源也就極易出現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水質惡化和水環境污染的問題。
二、水環境污染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的帶動著我國工業的發展,每年產生的工業廢水量越來越多,給我國優質的水資源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目前,我國的地表水水資源的監測在指標、技術、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也就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及時的進行科學、合理、規范的完善。水質監測,歸根結底就是對水資源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污染源所進行的監測行為,為防止加大對地表水的污染程度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支持。通過對水質的監測,能夠及時的發現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以及污染來源,有利于對地表水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所以,提高對地表水的監測力度,在目前以及將來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水污染的現狀
根據2017年我國環保部公布的地表水水質現狀可知,我國的地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資源質量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對黃、海、淮等十大流域以及112個重點湖泊以及近2000個斷面進行了科學的監測,檢測結果表明水環境質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主要是有重金屬污染和五毒污染造成,嚴重的破壞了水質環境。當前,我國水環境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趨勢,其主要規律由支流向干流擴散,城鎮向農村擴散,地表向土壤擴散。其中,十大流域當中水質優良斷面比去年提高了將近3.2%,劣v類斷面提高了1.4%,通過監測數據表明,全國地表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部分河流仍然存在重度、中度、輕度污染,部分的湖泊處于輕度富營養的狀態。
四、地表水水質監測現狀以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1 指標針對性不夠強
通常,對于地表水的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飲用水的監測,其二是對地表水的監測。在這兩個方面的監測指標數量是不同的,在污染項目方面主要監測的是氨氮、溶解氧的指數等,其化學指標主要包括溫度、ph值等,毒理指標主要包括汞、鉛等。在這一系列的監測項目當中,主要是以重金屬指標為主的,但是由于當前我國水質污染主要表現為有毒有機物質的污染,其指標針對性不夠強。
2 水質監測缺乏統一的管理
我國對于環境的監測已經逐漸由原來的區域監測轉變為流域監測,在黃、海、淮流域進行全流域的科學監測,這樣一來,就能夠起到加強對水質的現狀以及水污染的防治的作用。當前,我國的流域水質監測工作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來自于省界斷面問題的存在,由于眾多的流域均存在跨省或者跨市的現象,因此也就使得省界斷面這一問題更加的嚴重。
3 水質監測技術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主要是以理化檢測為主的,生物監測和水質自動監測仍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和國外的監測技術相比較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水質監測技術方面仍需要不斷的提高,另外,水質環境監測報告是水環境的數據依據,但是卻并沒有建立科學規范的水環境監測數據庫,因此,對已有的水環境的監測數據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
五、加強地表水水質監測的對策
1 健全水質監測專業化服務體系
不斷強化相關水質監測系統的法治建設,對破壞水資源環境的行為現象以及個人均納入法律范圍;同時,不斷健全基層水質監測管理體制機制,建立相應完善的水環境監測服務組織,從而構建完善的水質監測專業化服務體系。
2 增加設備購置
不斷加大各級單位對水質環境監測的力度,購置相應的設備,改善投資結構,從而增加有效投資。當前,我國大部分的水環境監測均是以理化檢測為主的,缺乏先進的自動、遙感監測等技術,極大的影響著監測效果,所以,我們就應該在加大經費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水質環境監測設備。
3 監測過程精細化
所謂的監測過程精細化,就是指加強對水質監測工作的各方面的工作內容。第一,我們應加強對于監測過程的監督力度,建立科學、完善的水環境監測平臺,從而實現水利部、水文局、以及流域機構的在線監管。第二,我們還應加強對實時數據傳輸系統的建設,通過傳輸系統及時的將監測結果傳送到各級管理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第三,由于對監測斷面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管理難現象,從而實行分割治理的支付,提高流域管理意識,加強各個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減少重復監測、漏測現象的發生。第四,我們還應積極的學習國外先進的監測理念、技術、方法,并合理的應用到日常工作當中,創新監測方法與技術,更好的完成水質監測工作。
4 特殊污染地區的著重監督
我國在16年頒布的《農田水利條例》中明確規定禁止向塘壩、溝渠排放污水、傾倒廢物等。這也就標志著對農村區域水質環境的治理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高度。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由于農村區域的用水的不規范化,農村已經成為水污染的重災區。所以,加強對農村等重污染區域的水資源監督工作至關重要。
結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和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了對水質污染以及水質安全等問題的關注度,為了能夠保障水資源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就要加強對水質環境的監測力度,充分的保障我國地表水水質監測長期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秋香. 地表水水質監測現狀及對策分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