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是現代文明“三鼎足”之一。當前,在中國的許多企業發展中,管理這項工作尤為突出。管理需要思維,需要科學;它是藝術,同時又是一種文化活動;思想是一種文化的靈魂,思維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中國有著深厚的思想底蘊,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管理資源無疑是形成有中國特色現代管理的必由之路。現本文通過對傳統思維特征淺析,以及傳統思維在中國現代管理中的成功例子進行論述,倡導把中國傳統思維精髓始終與我國管理實際結合起來,以促進現代管理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思維;現代管理;融合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及其在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力增大,中國企業的發展也由引進技術與資本的發展模式轉變為輸出技術與資本發展模式。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理念等,也引起國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從這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中,可以窺見中國傳統思維與現代管理成功融合的影子。為了進一步論說中國傳統思維與現代管理的緊密聯系,以及中國傳統思維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成功應用,這里對中國傳統思維的特征及其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進行了淺析。
一、中國傳統思維特征
中國傳統思維有著整體性、類推性、模糊性、辯證性、中庸性、倫理性等特征,在現代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以人為本。現代西方管理理論認為:人是管理對象中最能動、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事實上,這些現代管理思維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就能找到源頭活水。《尚書·盤庚》記載:“重我民”、“施實得于民”;孔子主張富民、教民,重視“民、食、喪、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堅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基本觀點,強調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國滅身。因而,在現代管理當中,應該充分重視人的管理。
荀子曾說“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是人類生來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為現實的社會組織,就必須有“分”。所謂“分”,作為組織結構、倫理結構、職業結構以及國家的管理機構等,是人類生存的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的前提,組織有序化的標志。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組織可以使人類的整體力量得到匯集和放大。在現代管理中,關于在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辦事效率、行為規范等方面提出的許多理論,與中國的傳統思維內聯極其緊密。
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為仁之方,也是現代管理中如何有效領導理論的精髓。在人際關系問題上,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即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其中提倡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維和方法,是現代卓越管理的要求。
二、中國傳統思維與現代管理的融合
在現代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經成為一項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謂之中庸。《中庸》將孔子所主張的持中的原則,從“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的哲理高度。貴“和”持“中”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基本精神,使得中國人十分注重和諧局面的實現和保持。做事不走極端,著力維護集體利益,求大同而存小異,成了人們的普遍思維原則。
三、中國傳統思維在現代管理中的應用
當今世界,全球化的進程越來越快,中國企業也逐漸走出國門,持續汲取中華傳統思維的精粹,大膽應用于現代管理,創造性變革與創新極其必要。在當今的中國企業中,充分融合傳統思維進行現代管理而成功的企業不泛少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海爾集團在美國設廠正是這種冒險精神的最好體現。張瑞敏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在美國設廠,為的就是四個字:先難后易。雖然2002年海爾的國際化進程一度被包括美國《商業周刊》在內的諸多國內外媒介詬病,但是,2002年底,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張瑞敏反向思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誰都說我們走出國門會有危險,但有誰能夠告訴我不走出國門又有多少風險?而據海爾自己披露,自1998年以來,海爾在美國的銷售年均增長率達115%,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海爾的公寓冰箱及小型冰箱已占美國30%以上份額,海爾冷柜已占12%的份額,海爾酒柜已占50%以上的份額。海爾成功了,這樣的成功值得深思,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傳統思維在現代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記載:“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后兩句的意思是,想要奪取它,必須暫時給予它。蒙牛號召向伊利學習正是一個成功的例子。1998年底,原伊利副總牛根生出走伊利,創辦蒙牛。對中國乳業來說,伊利就是一所黃埔軍校。伊利把牛根生從一個刷奶瓶的小工培養成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伊利依托公司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被蒙牛當仁不讓地拿來,并且做得更到位、更徹底。牛根生還別出心裁在產品包裝盒上印上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口號,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也非常乖巧地寫著做內蒙古第二品牌。但正因為這種學習中競爭的模式,伊利和蒙牛的發展速度都非常驚人。尤其是蒙牛,創造了中國企業史無前例的1947.31%的成長速度,由名不見經傳飆升到現在的前五之列。蒙牛的做法是恰到好處地把傳統思維運用到營銷學的成功之作。
據《太公六韜·兵道》:“欲其西,襲其東。”意思是造成一種逼真的佯攻假象,達到迷惑敵人、出其不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非常可樂這個民族品牌取得成功正是這個典故在當代的最好寫照。長久以來,中國的可樂市場一直被兩大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統治著,直到1998年非常可樂的推出,中國才擁有了屬于本民族的可以拿得出手的可樂品牌。但一開始與勢力龐大的兩樂競爭,非常可樂無疑是劣勢明顯的。但娃哈哈將巧妙地避開了“兩樂”苦心經營多年的一線市場,將非常可樂賣到了中國廣闊的二三線市場以及廣袤的農村市場,因此,盡管非常可樂屬于后起之秀,但“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讓它“活得很滋潤”,積累了相當的實力。很多消費者會驚詫地發現,在江西、安徽、湖北、四川、重慶、山西等省份的很多城市,非常可樂在當地都是第一品牌,是當地人認可的絕對“正宗的可樂”。截至2002年底,娃哈哈通過超低空運作,使其不事張揚的產品非常可樂的利潤,超過了兩樂在中國的利潤總和。據說這是全球市場對抗兩樂取得區域勝利的唯一成功。至此,非常可樂終于是給國產可樂爭了一口氣,更給國人掙回了自尊。這可以從非常可樂的成功中得到啟示,當面對比自己強大多的對手時,可以巧妙地避免正面交鋒,專攻對手的軟肋,毛澤東從農村包圍城市也正是最好的寫照。
四、結束語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及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既要學習西方制度化管理的優勢,實施組織化、科學化管理,更要吸取中國傳統思維的精髓,“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參考文獻:
[1]彭新武.中國管理智慧[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王玲玲.非常可樂推出十一年 國內市場份額分析.中國經濟網,2009,12.
[3]曾仕強.中國式管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3,9.
[4]劉炳延,陳文知.中國管理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9.
[5]潘承烈,虞祖堯等.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8.
作者簡介:鄭勇衛,1975年,男,籍貫廣東省湛江市,現任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山供電局人力資源部高級專責,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