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思路
8月17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率團赴河北省雄安新區和保定市學習考察。兩地就經濟社會發展及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簽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北京將從工作機制、公共服務、干部人才交流等八個領域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同期,京津冀三地還共同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健全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疏解配套政策意見》和《關于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意見》。
在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構建“2+4+N”承接平臺體系,并提出四方面任務:一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快承接地實現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高標準配置水電氣熱等設施和標準化廠房。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跨區域雙向轉診和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推廣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模式,通過合作共建、技術支持、對口支援、遠程醫療等措施開展跨區域醫療合作。三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發揮京交會、京洽會等招商平臺的作用,加大對承接平臺的宣傳推介力度,提升吸引力和人氣。發揮跨區域產業聯盟、創新聯盟、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企業落戶承接平臺。四是強化人才資源支撐。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使用、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
而《進一步健全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疏解配套政策意見》則在規劃、土地、財稅、社會保障等六方面提出了政策任務。
“2+4+N”承接平臺體系
河北雄安新區承接中央在京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行政辦公、高端商務、文化旅游等產業
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
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張承生態功能區
濱海新區
確定了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和專業化承接平臺
長期以來,公共資產家底不清、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利益尋租等問題。南寧市從2016年7月開始與平安集團共同探索打造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到今年6月30日,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政府資產“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
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分為政務、數據、智庫和融資交易四大平臺,下轄10個子系統。不僅實現了融資渠道市場化、交易透明化,構建“不能腐”的制度機制,有效改善地方金融生態。另一方面因為平臺系統以技術手段串聯各條線數據、校驗并統一口徑,展現公共資產負債全貌,實現了政府對公共資產負債的全面動態的預警、管控和監測。并且平臺依靠最前沿的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在系統內邏輯關系清晰、數據安全有保障。
南寧市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的四大平臺
包括財政一體化、國資管理信息、國土探針、工商探針,實時采集政府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基礎數據,達成政府資產負債的全維度透視、及時跟蹤
基于權責發生制等統一標準,形成原始基礎數據倉庫的“清洗+轉換”,建成存放于南寧的高級數據倉庫,優化政府資產負債數據的提取與驗證,便于查驗及使用
編制動態財政地圖,定期出具資產負債管理報告,提出有效的提高債務風險識別及資產管理能力的建議,助力南寧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引入全國金融機構,降低國企融資成本;鼓勵民企上線融資, 改善區域金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