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保督察倒逼動能轉換

掃二維碼下載《智庫觀察》電子版
【智庫觀察】 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隨著近期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陸續進駐,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現對全國各省(區、市)督察全覆蓋,展現出中央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推動綠色發展的信念。各地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堅決打贏環境治理戰役。
中央環保督察不僅是環保督察,更是政治督察,既是一次工作督察,也是對各級黨政組織“四個意識”牢不牢、執行力強不強的一次政治體檢,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機遇。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是一個個具體問題,但具體問題背后反映的是思想認識必須進一步提高。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整改,被督辦也遲遲不改,甚至是越改越差,歸根結底是地方黨委政府沒有真正落實中央有關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沒有真正將環境保護放在應有的高度,在履職盡責上失了職,缺了位。因此,抓好環保問題整改、補齊生態短板的首要任務,是充分認識環境保護的政治性、權威性、嚴肅性、必要性,切實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將環保督察當作是一次政治考驗,像重視政治巡視一樣重視環保,真心擁護督察、真誠歡迎督察、主動配合督察、虛心接受督察,切實增強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的合力和執行力,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打贏環境治理戰役。
目前,中央第四輪環保督察已開啟,各地要把準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態度,扛起環保督察整改的整治責任,以堅強的黨性原則、鮮明的政治態度,以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自覺配合做好環境保護督察,全力完成好這項政治任務。主動接受檢查、虛心接受指正、積極解決問題,不折不扣落實督察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工作部署,推動各級黨委政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和地方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健全環保長效機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久久為功。主動深刻查擺自身在樹立“四個意識”、正確政績觀、工作心態、工作作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執行考核問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動把督察變成接受教育的過程,推動工作的過程,轉變作風的過程,提升能力的過程。

山東省環保督察實行“邊督邊改+自查自糾”
當前,不少地方正處在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傳統路徑依賴不改變,發展將沒有明天,生態環保問題也不會根治。環保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是一個地方轉型升級、科技進步、安全生產等綜合實力的體現。各級各部門不能把中央環保督察當作一個坎,不能有闖關思想,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督察,雷厲風行抓好問題整改。
在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環保大督查中,一些地方在平時疏于監管,使違法企業長期存在,污染環境。但到了環保督察檢查巡查的時候,則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片面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這是嚴重的不負責任,也是濫作為。對此,國家環保部已明確表態:反對平時不作為,也反對檢查時的濫作為。要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牛鼻子”,優勝劣汰、吐故納新,對違法企業堅持零容忍,嚴格執法,公平執法,而對環保守法企業,則予以公正對待,依法保護合法經營權,并創新管理和服務,推動企業上層級上水平,在高效集約的供給體系中形成新的動力系統。
各地要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抓住中央環保督察這一重大契機,用環保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領域,都要通過環保問題的有效解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同時在制定整改方案時,明確責任單位、整改目標、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做到可檢查、可考核、可問責。在治理污染上,要統籌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關系。在這方面,山東省自8月12日接收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第一批信訪件開始,省委書記劉家義更是四天輾轉四地,一線督辦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問題整改, 深度傳導壓力。
中央環保督察,是對生態環境狀況的精準評估、生態環境問題的精確會診、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心指導,是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的新起點,有助于踐行新發展理念,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有了環保督察的實踐經驗,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將事半功倍,再上新臺階。對各地來說,要抓住督察的契機,加快健全完善四大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效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健全環境保護考評機制,落實生態安全責任制,把整改成效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生態環境執法機制,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讓破壞生態環境者付出代價;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依法依紀嚴肅問責、終身追責。當前,一些地方正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補齊生態文明建設短板。如江蘇省印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福建省制定《福建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