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觀點
武漢要打造新民營經濟集聚地
■新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力,是傳統民營經濟的升級迭代,是培育發展“名企名家名品”的搖籃。
民營經濟發展不足,一直是武漢的短板。武漢該如何奮起直追?在今年6月,武漢市召開的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表示,要努力把武漢打造成新民營經濟集聚地,要從創業主體新、產業領域新、發展動力新、融資方式新等八個方面入手,培育發展“名企名家名品”的搖籃。
陳一新提出,發展新民營經濟,要聚焦以“四新”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新技術”,努力在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上取得新突破,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發展“新產業”,力求在若干細分領域搶占發展制高點,形成特色支柱產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發展“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不斷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發展“新商業模式”,不斷開辟新的市場需求空間,倒逼傳統行業改造升級,讓廣大消費者在商業模式創新中得實惠。
圍繞“四新”,發揮新“四軍”作用,即新近畢業大學生、“海歸”人才、科研院校技術人員、職業經理人,壯大新民營經濟主體力量。發揮新“三名”作用,包括“名家”排頭兵作用,打造一支優秀民營企業家隊伍; 發揮“名企”的骨干力量作用,造就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秀民營企業; 發揮“名品”的標桿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品牌國際化程度和影響力。

武漢新民營經濟的八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