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思考”到“三個牢牢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為全黨認識和把握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提供了一個總體框架和基本遵循,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科學指南。
★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新華社陸續推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述評。
★8月3日至5日,《南方日報》連續刊發3篇評論員文章,縱論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中央大型媒體進行了轉載。
■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本文重要信源】
1.顏曉峰:充分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2.孫蚌珠:從戰略高度認識黨和國家的行動綱領;3.郝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新指引

掃二維碼下載本欄目增值服務《領導智庫文選》
“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三個思考”到“三個牢牢把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的重要論述,為辨明歷史方位、把握發展機遇、開創發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三個思考”,站位高遠、把握全局、抓住重點,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具體體現和實際運用,是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的方法論指導。
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思考,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一方面,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思考,就是要對社會發展階段的坐標作出精準定位,發現處于歷史與現實匯聚點的時代特征,不把初級階段當成一成不變的過程,而是要認真考察黨領導改革創新事業帶來的新變化、生成的新內涵、造就的新實踐,使黨的思想更符合變化了的實際,黨的戰略更適應新階段的要求。另一方面,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思考,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成果,堅持從實際出發,防止出現把握階段性特征問題上的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此外,從國內和國際的結合上思考,既要有全球意識,世界眼光,又要有獨立思維,自立自強,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確定中國的發展方向、路徑和重點。
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開啟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綜合國力躍升到世界前列,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并“前所未有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在“兩個前所未有”的坐標下,黨的十九大將對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系列重大問題進行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新部署,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
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提出科學行動綱領。黨和國家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方式、發展需求等,不僅是對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正確反映和深刻把握,而且主導發展實踐,融入階段性特征之中,塑造新的發展階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最大大局。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不是為認識而認識、為把握而把握,而是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科學制定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決策看點】
●8月18日,山西省委召開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暨巡視整改自行“回頭看”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全面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要抓住關鍵問題、難點問題、共性問題,繼續以案件調查分析深化評估,分類解決突出問題,健全完善和嚴格執行相關制度,抓好“三試點、一探索、一研究”改革探索,努力拿出高質量的試點“樣品”。巡視整改自行“回頭看”要堅持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扛起主體責任,把自己擺進去,深入開展肅清流毒警示教育,做細做實“三清單一制度”,做到巡視整改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鏈 接】
從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看十九大的方向和調子
近日,有關黨建專家撰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為十九大把了向、定了調。一是透視出十九大報告的基本內容與內在邏輯。講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很有可能作為關鍵詞出現在十九大的主題之中。二是講話強調理論創新,黨的十九大將會對“兩個一百年”之間的時期進行進一步的階段細分。三是整個講話最后落實到黨的建設上。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突出亮點,也是中國未來改革發展的根本保障。預計十九大在黨建方面將做進一步的集中系統闡述,一定會有新的思路舉措。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7月31日
“三個牢牢把握”,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指導作用,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清醒認識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入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原則,目的是為了更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確保我們在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的同時,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就做出這樣的判斷。一方面,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求我們繼續保持清醒頭腦,始終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一心一意謀發展。另一方面,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鮮明特點,就是初級階段的性質、層次、坐標的發展變化。當前,我國已經處于初級階段與現代化的銜接過渡期,處于走出初級階段的醞釀加速期,處于初級階段的質量水平提高期,處于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躍升期,同時既要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爬坡過坎”,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在自身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時代特征。新的發展階段必然具備新的階段性特征,新的階段性特征表征新的發展階段。從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看,已經從改革開放前的較低水平、改革開放后的中等水平,發展到現在和今后幾十年的中高水平。從經濟發展方式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國家治理方式看,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全面依法治國使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全面小康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將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莊嚴承諾將得到人民認可并永載史冊。
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黨不變的宗旨,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認識,尊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按照歷史主體的普遍意志把握歷史發展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經濟下行壓力下各項民生指標逆勢上揚,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一步步實現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確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全面小康社會,并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努力,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決策看點】
●8月21日,民進中央中心學習組在京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總 書 記“7·26” 重要講話精神。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指出,“7·26”重要講話的指導作用,一是揭示歷史新階段的主要矛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不動搖;二是明確奮斗目標,對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動員令;三是堅持從嚴治黨不停步;四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為“四個自信”夯實理論基礎。
【鏈 接】
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明確“三個相統一”
近日,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撰文指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的重要論述,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作出實事求是的新判斷。一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相統一。新的發展階段,是進入了由大向強發展的階段、由注重“量”的積累向注重“質”的提升轉變的階段、從發展的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階段。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與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相統一。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要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但全局謀劃和戰略設計現在就應展開。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階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相統一。
資料來源:《求是》2017年8月15日
“三個思考”要求站位高遠、把握全局、抓住重點,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只有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思考上,對社會發展階段的坐標作出精準定位,發現處于歷史與現實匯聚點的時代特征,才能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只有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認真總結各個歷史階段的階段特征并深刻認識新的發展階段的根本標識和新的階段性特征的核心內容,才能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只有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認清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才能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只有不斷深化“三個思考”,才能進一步增強戰略定力,才能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才能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和新的舉措。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必須重視思考的力量,通過“三個思考”認清中國是走向現代化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走向現代化的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思考,是每一個領導干部的力量源泉,是成長的必由之路,是順應時代要求的必備能力。在思考的力量里,嚴密的辯證思維、深邃的歷史思維、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協同發展的系統思維、防患未然的底線思維、公平規范的法治思維、開放發展的全球化思維等,都是我們踏上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必須努力掌握和善于運用的科學思維方式。
★從8月7日起,《人民日報》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內推出“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道”,全面反映各省區市的生動實踐和不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