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吳燕芳
2017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剪影首次設立“謠言粉碎站”展臺
◎本刊記者 吳燕芳
2017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于9月14~18日在北京舉行。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北京主場活動采用A區(中國科技館)+B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慶典廣場)的模式,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主題性、全民性、群眾性的科普活動,吸引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兩度深入現場參觀體驗。

小觀眾在參觀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垃圾焚燒爐排爐韓海丹/攝
全國科普日活動自2004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4年。今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的活動由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教育部、科技部、環保部、農業部、中科院、國家能源局、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活動以展覽展示、現場體驗、互動咨詢、科普講座、線上活動等形式,呈現了大氣治理、垃圾焚燒、綠色核能、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和國防科技、雙創成果等創新驅動發展的成就。該活動還邀請了科學家、科普專家,通過現場活動和“科普中國”網絡平臺,為公眾答疑解惑。
9月14日,記者一進中國科技館西廣場,撲入眼簾的就是科普日主題活動的熱鬧情景。只見入口處擺放著殲31原型機模型,這架由我國最新研制的第四代單座雙發隱形戰機,讓來者眼前一亮。戰機模型四周還設置了手機游戲、戰機涂色等互動環節,吸引著小觀眾的興趣。
西廣場北邊有兩排白色帳篷,設置了“科普中國體驗”“謠言粉碎站”和“健康伴我行”等展臺。每個展臺都有觀眾參與環節,知識問答、游戲、手工制作等形式豐富多彩。
本屆科普日首次增加了“破除愚昧”主題內容,并首次設立了“謠言粉碎站”展臺,觀眾可在現場戴上酷炫的眼鏡式播放器觀看辟謠的科普內容,像“打針西瓜致人中毒”“柿子酸奶同吃致死”等網絡謠言,分分鐘被粉碎一地。再如,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承辦的“暢想藍天”展位,向觀眾科普了“因霧霾嚴重污染,一些地區空氣中含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等與霧霾有關的謠言。
“健康伴我行”展區則給觀眾發放“健康護照”。觀眾到各展臺成功參與相關項目后,會獲得一枚簽章,簽章達5枚以上,還可獲得小禮品。記者在“癌癥知多少”展臺想購買《肺癌》一書,但展臺負責人表示可以免費取閱。
參觀完西廣場后便進入科技館的西廳。西大廳是“炫彩科技”展區,各種機器人閃亮現身,如清潔機器人、全地形機器人、兒童陪伴機器人、魔術師機械臂等;還有,如VR滑雪虛擬現實體驗,以及i墨書法體驗臺、盲人輔助眼鏡等,引得不少人排隊。
館內東大廳集中了各個學會承辦的展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承辦的“暢想藍天”“垃圾變身”兩個展臺就位于該廳。
“暢想藍天”展臺向公眾普及自我防范霧霾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科學方法,倡導綠色生活理念。現場展示了專業的PM2.5檢測儀、采暖器等。一款采暖器名為“老萬儲熱式采暖爐”,工作人員介紹說,它是北京市“煤改電”電暖器專供產品,可以有效利用錯峰用電蓄熱,大大減少散煤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此外,展臺上還有便攜式車載檢測器(PEMS)、車載診斷儀(OBD)等機動車尾氣治理的最新成果。
“垃圾變身”展臺的“生活垃圾處理與再生利用”展板,介紹了生活垃圾減量化、垃圾分類、公眾日常產生垃圾量、全國總量等內容,還展現了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過程,介紹了垃圾焚燒發電的好處及“一進四出”(即煙氣處理、灰渣治理、飛灰處理和滲濾液治理)流程對環境的影響。該展臺中央設置了垃圾焚燒廠全景模型,并播放全息影像,模擬垃圾焚燒過程和工藝。展臺上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煙氣處理系統和多級液壓機械式生活垃圾焚燒爐排爐模型,讓公眾近距離感知了現代垃圾焚燒處理的科學性、安全性和環保貢獻,力圖消除公眾對垃圾焚燒的誤解,倡導理性看待垃圾焚燒,支持垃圾分類和國家重大垃圾焚燒工程的建設實施與落地。
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小觀眾對“垃圾”話題興趣度很高,他們盯著圖文展板和垃圾處理模型駐足不前,認真研究,識字不多的小朋友還會抓著家長求解說。不少成人觀眾表示受益匪淺,一位年長女性看完圖文和視頻后感嘆:“原來垃圾焚燒后還可以發電呀!”
過了東廳拐到臨展廳就是“綠色核能主題展”和“國防科技專題展”,兩大展區占地面積超過其他各展區,布展方式更多樣。
“綠色核能主題展”目的是增強公眾對核科學技術、核安全和核應急管理水平的認識和信任。
標志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核反應堆模型,醒目地立于大廳入口處。模型前方的大屏幕播放著全國各地核電站工程建設的視頻。展廳內的“三代核電站主控室”模型,氣勢恢宏,讓觀者如臨其境,現場有專業工作人員講解,隨時為觀眾解惑。其他展臺如“CAP1400技術”“高溫氣冷堆技術”“快維技術”“核電小堆技術”“聚變堆”“核燃料循環和廢物處置”展區,均以模型加圖文說明的形式,讓觀眾直觀理解這些高冷的專業名詞。
“探秘核世界”部分,則展示了核裂變鏈式反應、加速器、元素周期律等核能方面的基本原理,還講述了核技術在醫學、工業、農業、安保、環保和考古等方面的應用。參觀這些展區,需要相對多的知識儲備,因此低齡兒童逗留的時間較短。
不管大人小孩,一進入“國防科技專題展”區域,注意力都被現場循環播放高清視頻的大屏幕和震撼的音效吸引住。該展廳以“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為背景主線,把展示項目和相關知識點融入不同的戰爭場景里。
參觀者可以靈活完成不同場景中的體驗任務,過程中可了解每項任務涉及的具體裝備和科技知識。“海上作戰”“空中作戰”“陸上作戰”“聯合作戰”“信息作戰”“綜合保障”“反恐維穩”等展臺,均以實物展示、模型再現、視頻解說、沙盤點兵等方式,力求讓大小觀眾在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盛宴中直觀地獲取軍事知識。有一些小觀眾在大屏幕前久久不愿離去,在VR模擬器前排長隊也心甘情愿。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科普日活動持續到9月22日。科協系統、各級學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等,都積極參與了今年的科普日活動,共涉及主辦單位8839個、承辦單位8859個及協辦單位7252個。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愉快分享的科普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