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廖素冰/撰文 劉軍民/攝影
西藏白朗縣“4個萬畝”激活全產業鏈雪域高原打造枸杞新名片
◎本刊記者 廖素冰/撰文 劉軍民/攝影

萬畝有機枸杞園基地的員工們站在基地正治理中的流動沙丘上撒歡
西藏日喀則白朗縣利用高原資源優勢,制定了產業興縣戰略,并按“以點帶面”的方法提出建設“4個萬畝”計劃,取得良好成效。在全縣產業布局中,萬畝有機枸杞園因特色突出、成效顯著,對精準扶貧貢獻良多,已成白朗縣產業發展的引擎和亮點,是當地推廣“五彩天域 有機白朗”高原品牌的一張新名片。

白朗縣“4個萬畝”之一的萬畝有機果蔬產業園大棚
23歲的藏族技術員旦增站在喜馬拉雅山麓旁的大片枸杞地里,黝黑的面容上掛著朗朗的笑,牙齒白亮亮,讓人想到西藏澄凈的天空。他有一個女朋友,一家5口人住在一起,而他就在家門口不遠的枸杞基地里上班,月薪4500多元,算比較寬裕。想起以前在千里之外的那曲打工,條件艱苦,半年才回家一次,而現在的枸杞基地吃住不愁,工作輕松愉快,他非常知足。
他的同事扎西今年30歲,婚后生了3個孩子,也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家經濟條件不好,因此被當地白朗縣噶東鎮馬義村當作精準扶貧戶,派到枸杞基地學技術。他家有20多畝青稞地,今年長勢不好,青稞價錢低(2元一斤),能在基地里每月掙4500多元,他感嘆“賺錢多,不用離家,很滿意”。
旦增和扎西是西藏日喀則市白郎縣精準扶貧工作卓有成效的縮影,作為中國西部少數民族自治區下轄縣,精準扶貧是政府工作重點。
然而,正如白朗縣政府產業辦主任嘎多9月7日對前來采訪的《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所言,扶貧不能“等靠要”,僅靠雙手勞動摘不了貧窮帽子。那么,在一個相對落后、以農牧業為主的西部縣里,靠什么辦法使千千萬萬的旦增和扎西過上幸福的日子?

白朗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胡衛波

白朗縣政府產業辦公室主任嘎多
白朗縣政府認為,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關鍵,產業是發展的根本支撐。因此,在謀求高原特色發展的路上,白朗縣早已制定了產業發展大布局,一個縱橫捭闔的大棋局已經擺開,各個企業、項目、人員都在棋局上找好了自己的精準位置。
白朗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在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的中游,行政區劃面積2759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48183人(據白朗縣政府招商引資指南資料),其中農牧業人口占絕大多數,有44761人。全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屬高原溫帶季風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5.9℃,陽光充足,太陽輻射大,晝夜溫差大。白朗縣盛產青稞,是西藏自治區糧食主產縣和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被稱為“后藏糧倉”“日喀則的菜籃子”;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大棚蔬菜、優質青稞、農區畜牧業和傳統民族手工藝是當地傳統四大支柱產業。
在全國各地招商引資的大洪流中,白朗縣也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提出了“產業興縣”戰略,打出“五彩天域有機白朗”的口號,雪域高原、無污染、澄凈空氣、有機產品是當地政府不斷強調的詞語。今年8月3日,白朗縣縣委書記陳昊在全縣產業發展推進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了全縣“以壯大做優珠峰有機種養加業(種植養殖加工業)為重點,以建設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產業強縣為目標”。
白朗縣產業辦公室主任嘎多匆忙從外面的工作中趕回來,在縣政府辦公室接受《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采訪。他介紹說,白朗縣已形成“三區一廊十園”的產業布局,即北部現代農業區、中部高效生態農業區、南部高原特色牧業區;年楚河休閑體驗農業長廊;日喀則國家農業科技園、日喀則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意博覽園、噶東有機產業加工園、藏藥材種植園、萬畝有機果蔬產業園、萬畝有機青稞產業園、萬畝有機枸杞產業園、萬畝飼草產業園、萬頭禽畜規?;B殖產業園、噶東古鎮風情園。在這個產業布局中,“4個萬畝”(即萬畝果蔬、青稞、枸杞、飼草)被當作重點項目和當地發展的引擎,頻頻被提及,承載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厚望。
旦增和扎西工作的枸杞基地,就是“4個萬畝”之一的萬畝有機枸杞產業園,它坐落在白朗縣噶東鎮的馬義村和吉雄村,拉薩到日喀則的火車從園區旁穿梭而過。因為高原枸杞在西藏從無大面積種植記錄,而枸杞種植對周邊產業的良好帶動,使這個項目從落地伊始就受到白朗縣主要領導人的青睞,在“4個萬畝”中獨具特色,占了“五彩天域”(果蔬綠、油菜黃、奶品白、枸杞紅、青稞青)中的一個“紅”字。
一直跟蹤、關注,并代表政府與開發枸杞項目的白朗后藏杞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約的,便是白朗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胡衛波。胡副縣長聯系萬畝有機果蔬和枸杞產業項目,還是有政府背景的年雄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行事有效率有魄力,既懂大方向又抓小細節,讓記者對年輕一代政府工作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胡副縣長是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接受《環境與生活》雜志采訪的,其間還干脆利落地處理了企業派人來辦的報批事宜。有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某企業工作人員前來報批冬季部分工人放假回鄉事宜,胡副縣長拿著計算器一個個核對工人的工資數字、人數及開春后工人的安置等問題,一直追問相關細節,其工作態度非常認真。

高原有機枸杞個大、味甜,色澤飽滿,富含各種營養素,是白朗縣的新名片。
這位年輕有為的副縣長十分看好萬畝枸杞園項目,隔三岔五就到基地查看長勢。“白朗縣本屆政府目標是要打造高原特色現代農牧產業強縣,主要依托4個萬畝來實現?!倍f畝枸杞園是胡副縣長聯系的項目,去年,后藏杞原公司在其董事長曾令靜帶領下與縣政府洽談,之后決定合作開發。雖然經過了調研分析,但高原沒有大面積種植過枸杞,誰也不知道能否成功。胡副縣長了解到曾令靜和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中寧枸杞產業集團有合作關系,并有200畝試種成功經驗,枸杞的成活沒有問題,產品優良。于是經縣委、縣政府集體研究后,與后藏杞原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罢矣趽敚贸銎橇陀職??!焙笨h長說道。
胡副縣長認為政府在產業建設中就是要搭建平臺、筑巢引鳳,但是也不能盲目拍腦袋決策。一年后,枸杞長勢良好,要不要繼續投入?縣委、縣政府集體研究后,決定在此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看到現在長勢好就投入,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政府想干又敢干的話,需要通過第三方,我們引進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枸杞項目工程量進行審計,也對下一步的資金投入做出風險評估?!奔劝盐辗较颍职芽仫L險,萬畝枸杞園在白朗縣政府和后藏杞原的合作中得到良好發展,1期工程3952畝已經實現第一年的零星掛果,果實個大、色澤飽滿,鮮果入口甜美,3年后豐產期到來的美好前景已可期待,其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強大帶動作用也已初步顯現。

白朗后藏杞原公司董事長曾令靜對自己用心血澆灌的枸杞充滿深情
因為項目部分資金來自白朗縣產業扶貧專項基金,按照基金要求,必須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土地流轉上也為當地老百姓增收,還承擔銀行的還本付息。因此,枸杞園項目還解決了政府關心的本縣就業問題,成立才一年,后藏杞原公司已有員工87人,在春秋季用工高峰,光從附近村子就要雇傭幾百人的臨時工,為當地百姓增收做出貢獻。“更重要的是,為發展高原枸杞產業打下良好基礎,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雪域高原品牌?!焙笨h長說。
在“世界青稞之鄉”種枸杞,還要流轉大量土地,“這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項目?!碑a業辦主任嘎多表示。但是想到噶東鎮15000畝荒地,每年防風治沙耗費的資源,不占用基本農田還能保護生態的枸杞園項目,簡直就是解決諸多問題的萬能鑰匙:可防沙治沙;對周邊提供就業崗位;枸杞成熟時,周邊婦女孩子可參與勞動,對精準扶貧有大貢獻,可持續性地就業。于是,嘎多等相關工作人員多次和曾令靜董事長實地考察枸杞種植地,一起規劃、設計、布局,一起走過每一塊土地。
產業方向既定,執行起來卻有許多具體問題。嘎多對此深有感觸,用他的話說是“遇到一點小麻煩”?!按迕駛兇緲?,但有時候也很固執?!痹谡硗恋貢r,有村民不理解。嘎多到村里調研、調解,最后解決了村民疑問,大家毫不猶豫地按了手印。至此,本來一分錢收入都沒有的荒地,每年光土地流轉費就有100元每畝的收入。更別提它的生態效應(相關報道詳見本刊2017年6月號《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魅力紅?!罚?,與其他項目相比,枸杞種植更能利用種不了青稞也放不了牧的荒地,變廢為寶。
嘎多說,他一直關注今年的枸杞掛果情況,關注枸杞企業的微信微博,“我可以說是看著它長大的。這個15000畝枸杞項目若是完全成功了,對白朗縣產業貢獻可就大了?!?/p>

剛采摘的高原有機紅枸杞
這個由政府與企業合作投資幾個億的枸杞項目,光種植枸杞鮮果、曬成干果就行了嗎?“如果只靠種植鮮果,我手底下這些員工養活不了幾年?!痹谌湛t接受《環境與生活》采訪時,后藏杞原公司董事長曾令靜指著飯桌上的幾位員工對記者說。此時的他心中思慮良久,早已布下千軍萬馬,在白朗縣政府倡導的“珠峰有機種養加業”的“加工業”上尋找到了契合點。按照他的設想,未來要做枸杞多品牌運營和后期深加工,比如做枸杞酵素、枸杞葉茶、枸杞油等。因為標準和數量達不到要求,中國有許多優質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曾總想利用高原的純凈環境種出品質優良的枸杞原料,專供歐盟市場。為了達到數量要求,他還必須做好雪域高原上枸杞行業的“帶頭大哥”,做龍頭企業,“我已經向上面提交了10萬畝枸杞種植面積的申請,明年才能審批?!痹谒凝嫶箬坭酵鯂铮數仄渌髽I和個人都可以加入枸杞種植大軍,而他要做行業標桿、做大品牌并負責收購。
“一個人一輩子總要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只是為了應付生活,10年前我已經做到了,早就可以輕松開個小店混吃等死了。把西藏枸杞品牌做大做強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庇羞^多次成功創業經驗的曾總,對高原枸杞的未來很有信心。
9月8日中午,和漢族、藏族員工們在基地一起吃過四菜一湯、葷素搭配得宜的工作餐后,“70后”曾令靜站在結滿紅色果實的枸杞園里,在自己的枸杞王國里“指點江山”,揮鋤拔草,一年前的溝壑、亂石、沙丘已化成眼前橫平豎直的枸杞苗。他用心血澆灌了這里。
拉薩開往日喀則的列車不時經過,在距離日喀則站還有20分鐘車程時,如果從車窗往外看,緊挨著鐵路一側,可以看到枸杞基地接近4000畝土地上一抹抹間雜著紅點點的綠色。不知這小小的紅色果實,未來要在白朗縣迸發出多大能量?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