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肖小丹 高軍

▲候診的肝病患者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人體胃腸道所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和毒素經胃腸道的血管系統吸收后,再經肝臟門脈進入肝臟內進行分解、合成和代謝解毒。由于肝臟具有代謝解毒功能故容易被病毒感染,也易形成人們常說的肝炎。肝炎分甲肝、乙肝、丙肝等,其中又以甲肝和乙肝最多,其他肝炎比較罕見。乙肝與甲肝傳播途徑有何差異?為什么一些肝病一旦被發現就是中、晚期肝癌?患了乙肝能否正常生活?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甲肝是一種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導致肝臟炎癥病變的傳播性疾病。上世紀80年代,甲肝橫掃整個上海,短時間內上海甲肝發病數高達34萬例,當時刷新了世界歷史記錄。有關部門調查發現,甲肝的流行和當地人偏愛的毛蚶密切相關,85%的甲肝患者都是食用不潔毛蚶導致。首先,為追求毛蚶的新鮮度,存在部分老農用人體新鮮糞便養殖毛蚶導致毛蚶攜帶甲肝病毒,未煮透食用易引發甲肝傳播;其次,運載人體糞便的農船未經消毒清理就裝運毛蚶,導致毛蚶被甲肝病毒大肆感染。甲肝主要經糞——口傳播,普通接觸也會感染,但一般治愈后終身不會復發也不容易被其他甲肝患者再次感染。
乙肝不同于甲肝傳染途徑。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后引發的疾病,此病毒為嗜肝病毒,潛藏于肝細胞內損害肝細胞。人們常誤以為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就會傳播乙肝。實際上乙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染:血液或血制品傳播病毒;性行為傳染:與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進行性接觸或生活密切接觸時可通過男性的精液、女性陰道分泌物引起病毒感染;母嬰傳染:患急性乙肝和攜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育齡婦女會將乙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醫源性感染:因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到位的醫療器具而導致感染,比如:注射器、拔牙用具等。
感染甲肝一定會是肝炎,但乙肝患者是否發生肝炎具有不確定性。甲型肝炎病毒復制得很快,并且可以被治愈和清除,但乙肝病毒卻很難被清除。乙肝患者不一定得肝炎,它屬于病毒攜帶者。在人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大量復制就會轉成肝炎,經過治療后病毒暫時不繼續復制,又縮回到肝細胞里,肝炎癥狀雖消失,但病毒仍存在。當人抵抗力再次下降時,或者長期酗酒、勞累過度,此時乙肝病毒又開始復制并觸發肝炎,所以乙型肝炎的復發幾率較高。
乙肝對人類危害最為嚴重,乙肝攜帶者轉為肝炎的分為急性和慢性。乙肝臨床表現多樣化,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會導致原發性肝癌。為什么乙肝不能治愈?因為現在人類還沒有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和方法。此外,肝是人體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以至于它的健康狀況很容易被人們忽視。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王捷教授表示,很多肝癌患者一經發現就是晚期,臨床上卻無明顯癥狀,其主要原因為:一是病人肝臟的代償功能良好。“對于普通人而言,只要有30%的肝臟,就足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癌細胞雖侵入肝臟,但只要有30%的肝臟沒受影響,就不會有癥狀。可是并不代表高枕無憂,當腫瘤細胞侵犯所有肝臟,便會出現黃疸、腹水等癥狀,治療已難以奏效。這些患者絕大多數是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因此人們常說的乙肝患者多數會罹患肝癌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二是如果患者的腫瘤恰好長在肝臟正中央,且肝體積沒有明顯增大,肝包膜張力不高,沒有影響到周圍的神經,也可能不會出現疼痛。
甲肝治療現已成熟,能達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如前所述,一般不會再患甲肝且終身有免疫力。乙肝目前較佳的防御措施就是乙肝疫苗。相關醫學專家表示,我國低劑量單純乙肝血源疫苗的長期預防效果(新生兒免疫后15年內)持續為90%,新生兒完成全程免疫后無需加強免疫可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且終生受益。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與5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應用,可將母嬰阻斷效果提高到90%,但這并不代表乙肝疫苗能100%有效。乙肝疫苗在阻斷乙肝病毒傳染時,也存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不產生抗體,這使不少人感到疑惑和擔憂。注射乙肝疫苗后能否預防乙肝,主要取決于疫苗能否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及抗體產生多少滴度。抗體未產生或滴度未達到抵抗乙肝時,注射疫苗后仍有感染的可能。專家臨床發現,血清抗體滴度大于10u/ml時才奏效,30%的人注射疫苗1個月后出現抗體,全程注射后1個月抗體滴度達到最高水平。
有專家表示,還存在其他原因導致疫苗不產生抗體。例如,檢測方法不精確導致結果呈現陰性;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不易產生抗體,比如器官移植后、晚期腎病;有乙肝家族史,乙肝家庭成員感染乙肝病毒幾率比普通家庭大。家庭成員如果已經感染乙肝病毒,那么此時注射乙肝疫苗也無效;還有因為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太弱,只產生微量的抗體,以至于檢測也未能發現表面抗體。接種乙肝疫苗不產生抗體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乙肝患者如注意護肝及身體調理來減少肝炎復發,同樣也能夠長壽。甲肝患者痊愈后如不愛惜身體、暴飲暴食、酗酒,同樣也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同類型肝炎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但大致遵循四條原則護肝以提高生活品質。
適當休息 日常生活中別經常熬夜,中醫講“人臥則血歸于肝”。晚上11點入睡后,肝臟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提高肝的解毒能力和營養物質代謝,此時是養肝的最佳時間。“肝開竅于目”,平時用眼過度會導致眼澀、眼干等癥狀,這也會傷及肝臟。此外,乙肝患者應避免從事重體力活,防止勞累過度。
控制情緒 北京中醫醫院劉琳表示,中醫講肝主疏泄,因情緒因素導致疏泄失常,也會使肝氣生發不暢。現實生活中發怒容易傷肝且影響肝臟功能,進而影響脾胃的運化。
當心損肝藥物 實際上,有很多藥物都是通過肝臟代謝,解放軍第302醫院新藥臨床實驗中心趙攀博士分析我國7家三級醫院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43.5%是由藥物引起的。混用、亂用和濫用藥物都可能招致肝損傷。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蔡皓東說,有一位乙肝患者本恢復得不錯,可突然出現黃疸、轉氨酶升高的癥狀,詢問后才得知是為醫治白頭發私下服用了何首烏。殊不知何首烏已有明確的肝損傷病例,肝病患者服用損肝藥物會使病情更糟糕。
合理飲食 正常人應控制酒量,乙肝患者應嚴禁喝酒。人體90%~95%的解毒工作都由肝臟完成,飲酒過度容易加重肝臟的額外負擔。有數據顯示,34%的肝硬化死亡和25%的肝癌均與飲酒相關。除此之外,應少吃高脂肪食物,多攝取綠葉菜,其中的葉綠素和膳食纖維能促進廢物從腸道排出,可提高肝的解毒能力。此外,發霉食物中的黃曲霉素對肝有極強的毒性,易引發肝癌,生活中采購食品時應留意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