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 馬 路 黃 芳 龔佳劍
(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69)
·基礎研究·
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學科發展分析
——以首都醫科大學為例
劉玉婷 馬 路 黃 芳 龔佳劍*
(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69)
目的分析首都醫科大學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各學科情況。方法應用ESI、InCites數據庫,分析首都醫科大學各ESI學科Web of Science 論文數、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H 指數以及論文合作情況。結果首都醫科大學已經有5個ESI學科(臨床醫學、神經科學和行為科學、免疫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發表論文期刊質量有待提高,主要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機構合作主要在國內,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美國。結論首都醫科大學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應加強學科布局,促進學科建設,提升學術影響力;注重論文質量,鼓勵教師發表高水平論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擴大國際學術影響力;引進人才評估兼顧學術合作、學術影響力評估。
首都醫科大學;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InCites;學科分析
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該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將收錄的期刊劃分到22 個學科大類,并針對這22個專業領域,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論文被引百分比、H指數等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國家和地區、機構、學者以及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InCites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開發的科研評價與分析平臺,相比ESI,InCites數據庫可以分析更詳細的指標信息。2015 年11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文件[1],以推進我國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在此背景下,目前很多高校比較關注“雙一流”建設,基于ESI、InCites數據庫分析學科競爭力、科研績效評估、學科發展等情況[2-8]。
本文以Web of Science 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CNCI、論文被引百分比、H 指數等指標,探索首都醫科大學(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以下簡稱CCMU)進入ESI學科的各學科的發表論文期刊、資助基金、合作機構的情況。
本研究數據主要來源ESI、InCties數據庫,應用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2016年7月14日ESI公布,統計時間為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在ESI數據庫中Results List選擇Research Fields,Filter Results By Institutions輸入“CAPITAL MED UNIV”得到首都醫科大學ESI的學科情況。具體到各學科的發表論文期刊、資助基金、合作機構與國內院校比較的情況,在InCites數據庫中選擇要分析的模塊,應用InCites所有數據集數據,進行過濾器設置,選擇article和review;研究方向依照ESI學科分類體系,選擇相應的ESI學科;時間設置出版年為2006年至2016年;配置指標選擇本文所用的指標,如Web of Science 論文數、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CNCI、國際合作論文百分比、H 指數等。ESI與Incites由于更新時間不同步,結果稍有不同。
ESI前1%機構及學科是指10 年間總被引頻次進入全球排名前1%的機構和學科。高水平論文(top papers)統指高被引論文和熱門論文。高被引論文( highly cited papers) 是指最近10 年間,同年同學科被引頻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 的論文;熱門論文( hot papers) 是指最近2 年內,同年同學科被引頻次在最近2 個月內排名位于全球前0.1% 的論文。以下選取了相關指標加以說明。
1)CNCI:某一文獻集合的引文影響力,是通過使用該文獻集合總引文數除以文獻總數得到,反映一篇文獻獲得的平均引文數。CNCI指按學科、出版年和文獻類型統計的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排除了出版年、學科領域與文獻類型的影響,如果CNCI值為1,則說明該組論文被引表現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當;大于1,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
2)H指數:H指數由Hirsch[9]于2005年提出,如果一位學者至少有n篇論文被引頻次不低于n,則該學者H指數為n,H指數有效地結合了發表文章量和被引用頻次2個指標,可以應用于作者、機構、期刊等層面。
3)百分位:百分位是通過同出版年、同學科領域、同文獻類型的所有出版物的被引頻次分布(將論文按照被引用頻次降序排列),并確定低于該論文被引次數的論文的百分比獲得,體現同出版年、類型、學科的論文集中的相對被引表現。數值越小,影響力越大。平均百分位是所有出版物的百分位均值[1]。
截至 2016 年8月31日,首都醫科大學已有5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排名,分別是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神經科學和行為學(neuroscience & behavior)、藥理學和毒理學(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免疫學(immunology)、生物學與生物化學(biology & biochemistry),詳見表1。在ESI學科全球機構排行榜中,共有5 079個機構上榜,首都醫科大學排在全球第801位,中國大陸地區611個機構,首都醫科大學排在第35位。首都醫科大學ESI學科論文2006年至2016年論文趨勢圖詳見圖1。
2.1臨床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Web of Science 論文數為7 394篇,總被引頻次為53 231次,篇均被引頻次為7.2次,高水平論文數為43篇,在全球進入ESI臨床學科前1%的3 790個機構中排名第419位,學科排名百分位為11.06%。

表1 首都醫科大學ESI學科論文被引及排名情況Tab.1 The status of citations and ranks of CCMU ESI research areas
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圖1 首都醫科大學ESI學科論文數年度趨勢圖Fig.1 Annual trends of CCMU ESI subjects articles number
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he data of 2016 are incomplete.
臨床醫學論文發表的期刊涉及957種,前十種如表2所示,其中ChineseMedicalJournal發表文章量最多為970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13.12%,CNCI為0.31,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其次是PLoSOne,發表文章383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5.18%,CNCI為0.91,比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余前十位的期刊發表文章占比低于1.7%;余下的947種期刊發表文章均低于1%。

表2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論文發表的前十位期刊Tab.2 Top ten journals publishing CCMU clinical medicine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論文的資助基金194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2 007篇,占27.14%,CNCI 0.9,H指數為34;其次是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634篇,占8.57%;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發表文章335篇,占4.53%,CNCI為 1.5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五位資助基金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資助發表文章261篇,占3.53%,CNCI為3.59,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余發表文章均低于200篇,所占比例較低。詳見表3。

表3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論文前十位資助基金Tab.3 Top ten funding agencies of CCMU clinical medicine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臨床醫學合作機構主要集中在國內,其中有清華大學729篇占9.86%,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595篇占8.05%,北京協和醫院508篇占6.87%,其余低于5%。國內機構合作的CNCI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為5.02比較突出。國外合作機構論文數最多的是Ruprecht Karl University Heidelberg 208篇,占2.81%,CNCI為2.83較高。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美國為1 070篇,占14.47%;德國311篇,占4.21%;其次是澳大利亞210篇、英國198篇、英格蘭147篇、日本140篇。國際合作的論文CNCI值一般較高。詳見表4。
2.2神經科學與行為學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Web of Science 論文數為1 959篇,總被引頻次為18 291次,篇均被引頻次為9.34次,高水平論文數為15篇,在全球進入ESI臨床學科前1%的763個機構中排名第295位,學科排名百分位為38.66%。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發表的期刊涉及221種,前十種如表5所示,其中PLoSOne發表文章量最多122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6.23%,CNCI為0.6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其次是NeurologicalResearch、NeuroscienceLetters、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發表文章分別為119、117、109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6.07%、5.97%、5.56%,CNCI值都低于1;排名第六位的Stroke發表文章56篇,占4.24%,CNCI 1.5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排名第八位的Neuroscience發表文章47篇,占2.86%,CNCI為0.9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余期刊發表文章所占比例低于50篇。

表4 臨床醫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的前十位機構Tab.4 Top ten organizations cooperating with CCMU in clinical medicine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AM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表5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論文的前十位期刊Tab.5 Top ten journals publishing CCMU neuroscience &behavior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論文的基金137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847篇,占43.24%,CNCI 0.87,H指數為37;其次是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288篇,占14.70%;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發表文章274篇,占13.99%,CNCI為1,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第四位資助基金為美國NIH,資助發表文章1 431篇,占7.30%,CNCI為1.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余發表文章均低于100篇,所占比例低于5%。詳見表6。

表6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論文前十位資助基金Tab.6 Top ten funding agencies of CCMU neuroscience & behavior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合作機構574個,主要集中在國內,其中有中科院189篇,占10.41%;清華大學138篇占9.65%,北京師范大學80篇,占7.04%,其余低于5%。與中科院和北京師范大學的論文CNCI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國外合作機構論文數最多的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58篇,占2.96%,CNCI為1.48;其次是Wayne State University合作發表文章55篇,占2.81%;與哈佛大學合作發表文章51篇,占2.60%,CNCI1.3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美國473篇,占24.14%;德國57篇,占2.91%;其次是澳大利亞56篇、英國48篇、加拿大45篇、英格蘭40篇、意大利30篇。國際合作的論文與日本合作的CNCI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余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詳見表7。

表7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的前十位機構Tab.7 Top ten organizations cooperating with CCMU in neuroscience & behavior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2.3藥理學與毒理學
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Web of Science 論文數為698篇,總被引頻次為4 702次,篇均被引頻次為6.74次,高水平論文數為3篇,在全球進入ESI臨床學科前1%的642個機構中排名第554位,學科排名百分位為86.29%。
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方面論文發表的期刊涉及153種,前十種如表8所示,其中CNSNeuroscience&Therapeutics發表文章量最多43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6.16%,CNCI為1.2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其次是ActaPharmacologicaSinica、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發表文章分別為38、31、30、29篇,分別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5.44%、4.44%、4.30%、4.15%,CNCI值都低于1;排名第六、七位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Nanomedicine、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發表文章分別為17、15篇,分別占2.44%、2.15%,CNCI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8 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論文發表的前十位期刊Tab.8 Top ten journals publishing CCMU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方面論文資助基金58種,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320篇,占45.85%,CNCI值為0.93,H指數為19;其次是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89篇,占12.75%;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資助發表文章54篇,占7.74%,CNCI值為1.4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四位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資助基金發表文章28篇,占4.01%,CNCI值為1.0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余發表文章所占比例低于4%。詳見表9。

表9 首都醫科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論文前十位資助基金Tab.9 Top ten funding agencies of CCMU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藥理學與毒理學方面論文合作機構345個,主要集中在國內,其中清華大學89篇,占12.75%;協和醫學院57篇,占8.17%;協和醫院47篇,占6.73%,其余低于5%。與協和醫學院、協和醫院、中科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發表論文的CNCI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排名前十位沒有國際機構。
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97篇,占13.9%;香港地區26篇,占3.72%;臺灣地區20篇,占2.87%;其次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格蘭、德國、日本均在10~13篇之間。詳見表10。
2.4免疫學
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Web of Science 論文數為539篇,總被引頻次為4 770次,篇均被引頻次為8.85次,高水平論文數為1篇,在全球進入ESI臨床學科前1%的754個機構中排名第511位,學科排名百分位為67.77%。
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方面論文發表的期刊涉及103種,前十種如表11所示,其中PLoSOne發表文章量最多為50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9.82%;其次是BioMedCentralInfectiousDiseases、JournalofViralHepatitis,發表文章分別為25、23篇,分別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4.64%、4.27%;其他期刊發表文章在14~19篇之間,所占比例在2.60%~3.53%,CNCI除JournalofViralHepatitis、JournalofImmunology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10 藥理學與毒理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的前十位機構Tab.10 Top ten organizations cooperating with CCMU in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表11 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論文的前十位期刊Tab.11 Top ten journals publishing CCMU immunolog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BMC:BioMed Central.
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學方面論文資助基金85種,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224篇,占41.56%,CNCI值為0.74,H指數為19;其次是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82篇,占15.21%;再次是美國NIH資助37篇,占6.86%;北京科委應用基礎基金資助發表文章36篇,占6.68%;其余發表文章所占比例低于5%。詳見表12。
免疫學方面論文合作機構492個,主要集中在國內,也有較廣泛的國際合作。排名前十的合作機構中,北京大學63篇,占11.69%;中國疾控中心51篇,占9.46%;協和醫學院50篇,占9.28%;協和醫院46篇,占8.53%;中科院28篇,占比5.19%;華中科技大學22篇,占4.08%;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21篇,占3.90%;與泰國瑪希隆大學合作19篇,占3.53%;與牛津大學合作18篇,占3.34%。與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牛津大學的合作論文CNCI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美國106篇,占19.67%;英國、英格蘭都是36篇,占6.68%;澳大利亞33篇,6.12%;其次是日本26篇、印度、泰國各19篇;與臺灣地區合作16篇。與美國、英國、英格蘭、日本、泰國的CNCI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詳見表13。
2.5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Web of Science 論文數為886篇,總被引頻次為5 670次,篇均被引頻次為6.4次,高水平論文數為2篇,在全球進入ESI臨床學科前1%的896個機構中排名第853位,學科排名百分位為95.20%。

表12 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論文前十位資助基金Tab.12 Top ten funding agencies of CCMU immunolog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表13 免疫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的前十位機構Tab.13 Top ten organizations cooperating with CCMU in immunology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方面論文發表的期刊涉及178種,前十種如表14所示,其中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發表文章量最多為125篇,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14.11%;其次是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發表文章分別為71、70篇,分別占該學科發表文章的8.01%、7.90%;排第五、六、七位的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PLoSOne、Progressin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分別發表文章22、21、21篇,占2.48%、2.37%、2.37%;其余都低于20篇。前十名期刊只有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CNCI值高于1,其余都遠低于1。

表14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論文的前十位期刊Tab.14 Top ten journals publishing CCMU biology &biochemistr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方面論文資助基金73種,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395篇,占,44.58%,CNCI 0.68,H指數為22;其次是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文章127篇,占14.3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資助發表文章106篇,占11.96%;第四位是美國NIH資助發表文章50篇,占5.64%,CNCI值為1.2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資助基金發表文章48篇,占5.42%;其余發表文章占比低于5%。詳見表15。

表15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論文前十位資助基金Tab.15 Top ten funding agencies of CCMU biology & biochemistry pape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方面論文合作機構373個,主要集中在國內,其中中科院105篇,占11.85%;北京大學94篇,占10.61%;協和醫學院68篇,占7.67%;協和醫院62篇,占7.00%;清華大學37篇,占4.18%;其余所占比例低于3%。CNCI值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論文數排名前十位沒有國際機構。
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126篇,占14.22%;澳大利亞21篇,占2.37%;日本18篇,占2.03%;其余英國、英格蘭、加拿大、意大利、威爾士等有合作,均低于2%。詳見表16。

表16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的前十位機構Tab.16 Top ten Organizations cooperating with CCMU in biology &biochemistry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AM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6國內相關院校對比分析
選擇全國醫科類院校5所(首都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ESI學科分別為5、10、7、5、4個),綜合性大學5所(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ESI學科分別為17、20、17、18、18個),選擇首都醫科大學的5個ESI學科比較10所院校的情況(圖2、圖3),與國內醫學院校相比,本校具有一定優勢,但和綜合院校的醫學學科相比,本校整體論文數量競爭力略低,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具有較大優勢,其他學科研究規模、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有待提高。

圖2 十所院校Web of Science 論文數Fig.2 Web of Science papers numbers of ten universities

圖3 十所院校CNCI值Fig.3 CNCI of ten universities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2.7首都醫科大學可能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預測
通過 InCites 數據庫檢索了ESI分類體系下首都醫科大學所有相關學科 2006至2016 年論文(Article和Review)情況數據,結合ESI數據庫1%學科機構總被引頻次閾值,得到首都醫科大學校的ESI學科評估情況詳見圖4。
除了首都醫科大學已經進入 ESI 全球總影響力前1%的5個學科(臨床醫學、神經科學和行為學、免疫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之外,社會科學總論(social sciences, general)、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化學(chemistry)、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4個學科是本校較為活躍的研究領域,機構總被引頻次與ESI數據庫機構進入1%閾值比大于0.5(比值越接近于1,越可能進入ESI前1%)。其中社會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兩學科的總被引頻次達到閾值的0.7以上,有較大可能進入ESI前1%;化學、材料科學總被頻次分別為3 375、1 934,達到ESI閾值0.5以上,但低于0.7,仍需很大努力;其他學科總被引頻次與閾值比均低于0.5,進入ESI前1%可能性目前較小。詳見表17。

圖4 首都醫科大學 ESI 學科預測Fig.4 CCMU ESI research ares prediction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ResearchareasESIthresholdTimescitedSocialsciences,general1114862Molecularbiology&genetics103597311Chemistry57873375Materialsscience36411934
CCMU: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綜上,社會科學總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發展潛力較大,是下一階段學校最可能進入ESI全球1%的學科。
近年,首都醫科大學ESI學科論文數量逐年增加,高水平論文已有88篇,總體呈上升趨勢。學校已有臨床醫學、神經科學和行為學、免疫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1%,與國內醫學院校相比,學校具有一定優勢,但和綜合院校的醫學學科相比,學校整體論文數量競爭力略低,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具有較大優勢,其他學科研究規模、學科影響力相對不足,總體學術影響力有限。結合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和要求,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從論文角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加強學科布局,促進學科建設:繼續保持優勢學科,針對社會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化學、材料科學等潛力學科加大宣傳,建議相關學科教師投稿潛力學科期刊。當然也不要拘泥受限于ESI的學科評價。
②注重論文質量,鼓勵教師發表高水平論文:引導教師注重研究成果轉換為高質量研究論文,對進入 ESI 的高被引和熱點論文進行獎勵,鼓勵教師發表更高水平論文。
③推動國際合作,擴大國際學術影響力:在 ESI 數據庫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與其他作者及其所在機構是被同等對待,鼓勵教師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促進高質量、高影響力科研論文產出,
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
④引進人才評估指標:對于學校引進人才,在考慮其學術產出的同時兼顧學術合作、學術影響力評估情況,可基于Web of Science、ESI、InCites等數據庫形成評估報告,從論文發表量、論文被引百分比、論文總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等方面加以考量,作為評價參考。
[1] 中華共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6-08-3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周曉鷗,陳惠蘭. 基于ESI的學科數據計量分析——以東華大學入圍ESI學科為案例[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7):38-40.
[3] 夏琬鈞,趙穎梅,劉云,等. 基于Incites和ESI的高??蒲挟a出統計與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J]. 四川圖書館學報,2014(3):14-16.
[4] 劉偉輝. 基于InCites和ESI數據庫的學科競爭力計量分析——以江蘇師范大學數學學科為例[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8):96-98.
[5] 何惠芬,陳欣.基于InCites數據庫聲學領域的科研績效評估分析[J]. 情報探索,2013(5):36-39.
[6] 邱均平,歐玉芳. 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985工程”高??蒲懈偁幜υu價分析——基于“十二五”期間RCCSE世界一流大學及學科競爭力評價報告[J]. 中國高教研究,2016(4):57-63.
[7] 劉虹,徐嘉瑩. 上海市高校學科國際影響力評價——基于Incites數據庫學科映射的文獻計量分析[J]. 復旦教育論壇,2014,12(4):29-34.
[8] 張偉,徐廣宇,繆楠.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內涵、潛力與對策——基于ESI學科評價數據的分析[J]. 現代教育管理,2016(6):32-36.
[9]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 Natl Acad Sci USA, 2005, 102(46):16569-16572.
AnalysisofsubjectsdevelopmentofuniversitiesbasedonESIandInCitesacasestudy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
Liu Yuting, Ma Lu, Huang Fang, Gong Jiajian*
(CapitalMedicalUniversityLibrary,Beijing10006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situation of th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s (CCMU)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research areas.MethodsUsing ESI, InCites, we will analyze the numbers,citations, percentage of citations, 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CNCI), H index, and co-operation status of CCMU Web of Science articles.ResultsCCMU had five ESI research areas(clinical medicine, neuroscience & behavior, immunology,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biology & biochemistry), the quality of published journals should be improved, supported mainly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mainly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ConclusionTo promote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needs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layout, to enhance academic influenc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articles,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get high-level papers published,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fluence, and take into account academic cooperation and academic impact assessment when evaluating introduction of academic talents.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 InCites; discipline analysis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gongjj@ccmu.edu.cn
時間:2017-10-14 16∶2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662.R.20171014.1629.046.html
10.3969/j.issn.1006-7795.2017.05.017]
G353.1
2016-12-01)
編輯 孫超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