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愛儒
(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甘肅 白銀 730799)
用化學教材中“輻射性”習題引發學生思維的輻射
祁愛儒
(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甘肅 白銀 730799)
新課改下的化學習題教學中,從“串聯問題,層層遞進”來實現學生思維的縱向輻射;從“活化問題”來實現學生思維的廣度輻射.在注重“輻射性”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內化能力,讓化學習題教學成為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的過程,從而實現化學習題教學的生動性、生命性和發展性.
輻射性習題;思維輻射;化學教材
在新課改理念下,能力測試是高考中永恒的“閃亮點”.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要靠科學的訓練.而教材中精典的“輻射性”習題集技能技巧、思維訓練于一體,熔智力、能力于一爐.這樣的習題若被得到充分的挖掘,這將對提高學生學習技巧、拓展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大有裨益.因此,筆者就如何利用教材“輻射性”習題引發學生思維輻射,談談自己的淺見.
高中化學新教材第一冊(必修)第26頁上有這樣一道題:寫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這道題貌似平淡無奇,若做完之后不再反思,或就題論題,則更是出奇地簡單.而筆者在處理這道題時,注重于該題的“輻射性”.在題設條件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如下的思維輻射,收到較好的效果.
問題1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氣體有何現象?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問題2 在問題1的基礎上繼續通入CO2氣體至過量,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學生發現問題1和2貌似相似,但區別就在于與CO2的量不同有關.學生便會想到過量CO2還會與生成的Na2CO3溶液反應.明確這點后就能寫出:


問題3NaOH溶液與CO2反應比較復雜,生成物種類與反應物用量有何關系?
引導學生把問題1和2綜合起來考慮,通過對以上幾個反應的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比較,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NaOH溶液與CO2的反應要視其反應物的量來確定產物,不能簡單化.其規律為:
n(NaOH)∶n(CO2)=2∶1時,只生成Na2CO3;
n(NaOH)∶n(CO2)=1∶1時,只生成NaHCO3;
1∶1 問題4 向飽和的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氣體有何現象?為什么? 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產物為NaHCO3,而Na2CO3和NaHCO3在性質上有哪些不同?學生會自然地進行資料查詢,進行自主探究,最后得到答案.由鹽類水解知識得: 這樣通過改變問題條件,多角度、多層次,從縱向去分析、去探索.不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縱向思維.不但體現了思維的量,更體現了思維輻射的本質. 利用習題的“輻射性”進行一題多解這種具體而有效的途徑,再對學生進行思維廣度“輻射”是很有必要的. 問題5 若向NaOH溶液中通入過量CO2,然后將溶液減壓蒸餾得固體物質ag(不含結晶水),再將該固體加熱到質量不再變化時,剩余物質的質量為bg(a不等于b),計算ag物質中NaHCO3的百分含量. 解法一列方程法:設ag固體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質量分別為xg和yg. 168g106g yg106yg/168g 解法二差量法: 設ag固體混合物中含NaHCO3為xg. 168g106 62g62g xg(a-b)g 則有:168∶x=62∶(a-b) x=84(a-b)/31 (g).以下同1. 解法三關系式法:設ag固體混合物中含NaHCO3為xg. 2NaHCO3~Na2CO3 168g106g xg106xg/168g 則有:106x/168+(a-x)=b,以下同1. 解法四根據Na+守恒:設ag固體混合物中含NaHCO3為xg. x/84+2ax/106=2b/106,以下同1. 解法五十字交叉法:若ag固體全部為Na2CO3,則加熱后質量減少0克;若ag固體全部為NaHCO3,則加熱后質量減少62a/168g,而實際上減少了(a-b)g. 根據“十字交叉法”有: 所以,ag固體中NaHCO3的質量為: 以下同1. 當然,還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但數字字母化,再加之變換思維角度的一題多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實現思維輻射的廣度性. 可見,注重了習題的“輻射性”,實際上上探索知識,內化能力的過程,真正體現了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的過程,充分體現了習題教學中的生動性、生命性和發展性.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學.化學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G632 A 1008-0333(2017)22-0097-02 2017-05-01 祁愛儒(1964.10-),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教育專業,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 責任編輯:季春陽]
二、活化問題,突現思維“輻射”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