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中國最先進的科考船“向陽紅01”離開青島碼頭,開始環球科考。這將是目前中國水平最高的一次環球海洋科考,也是首次整合大洋科考和極地科考的航程。19世紀,英國“挑戰者”號為期4年的環球科學考察,奠定了海洋學的基礎。“向陽紅01”此次環球綜合科考,主要集中在人類認識較少的南半球海洋,一路巡游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綜合考察資源、環境和氣候。
此次科考預計歷時260天。沿途停靠南非開普敦、南美洲最南端的蓬塔阿雷納斯、中國南極長城站、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帕皮提和關島,于2018年5月返回青島。

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磁浮列車研發進程觀察
繼我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范線——長沙磁浮快線正式運營引發轟動后,“中國造”磁浮列車在8月又刷了一把存在感,最高設計時速可達160公里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試驗車,在上海臨港1.7公里試驗線上完成了時速120公里的運行試驗。

上億電郵遭泄露
美國雅虎新聞網8月31日報道稱,一些垃圾郵件制造者將這些非法搜索來的數據儲存于荷蘭的一臺網絡服務器上,其中包括高達7.11億條電子郵箱地址以及大量郵箱登錄密碼。由于這臺服務器疏于維護,任何訪問該服務器的人都可以從上面下載這些數據。僅從數據量上看,此次泄密事件遠高于2016年的領英網“泄密門”事件,但這些數據中含有多少無效信息尚無法統計。英國《衛報》稱,被發現的數據包中含有大量的重復信息,還有不少郵件地址系“高仿”賬號和虛假賬號。
網絡安全專家警告稱,國際互聯網可能正在上演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數據泄露事件,媒體建議電子郵件用戶最好立刻修改自己的郵箱密碼。

俄科學家或將人體冷凍患者送近地軌道保存
俄新社8月22日報道,俄羅斯太空技術集團新聞處日前發布消息稱,該集團與俄羅斯人體冷凍公司KrioRus計劃將冷凍人體、動物以及基因樣本送到太空進行長期深低溫保存。
消息指出,兩家俄羅斯公司8月10日簽署了有關協議,雙方還計劃在協議框架下在近地軌道開展人體冷凍術和人工休眠領域的研究。
消息還稱:“將接受人體冷凍者發往太空并在近地軌道對其進行深低溫保存的技術,是俄羅斯科學家的創新,這在當前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據太空技術集團網站介紹,2017年8月21日起開始接受把人體冷凍患者發往近地軌道的申請。據網站消息,在近地軌道保存冷凍大腦的起步價預計為25萬美元,但目前并未確定將冷凍人體發往軌道保存的價格。

中國已成為納米科研強國
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技會議29日在北京開幕。在這個兩年一次的會議上,中科院院長、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白春禮說,中國納米科技研究的整體實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而在當天由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發布的《中國納米科技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則指出:中國已崛起為納米科研強國。而此前的歷次大會上最多只是稱中國為納米科技大國。
數據統計顯示,1997年與納米相關的SCI論文中,中國只占6%,而現在中國貢獻了全球超過1/3的納米科研論文,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美研究稱干細胞可助心臟“返老還童”
美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歐洲心臟病學雜志》上報告,從年輕心臟中提取的心臟干細胞在注入衰老的心臟后,可以逆轉心臟的衰老過程。
研究人員從剛出生的實驗鼠身上提取出心臟干細胞,并將這些心臟干細胞注入平均年齡為22個月大的實驗鼠心臟中(相當于人類的老年時期。)通過實驗他們發現注射過心臟干細胞的實驗鼠的心臟細胞端粒也變長了,這意味著細胞的壽命延長了。不過他們目前無法確定心臟干細胞是否可以延長壽命,以及是否只有來自年輕捐贈者的干細胞才會有返老還童的效果等問題。

海水升溫2℃或導致魚類體型縮小30%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4日報道,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若海洋溫度上升2攝氏度,魚類的體型將會縮小20%~30%。
研究人員威廉·張博士和丹尼爾·保利博士的研究結果顯示,魚類作為冷血動物, 無法調節自己的體溫,因此當水溫變暖時,魚類會加速新陳代謝,即需要更多的氧氣來維持身體機能。然而,由于鰓的生長速度比身體其他部位慢,當氧氣供應速度跟不上其他部位生長的速度時,魚類就停止生長了。保利博士稱這個原理為 “鰓氧限制理論”。

世界上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8月,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光學快報》雜志上,并被列為編輯推薦。
目前,基于光纖和自由空間大氣信道的量子通信已被證明可行。專家表示,盡管相比光纖和大氣,海水中懸浮物和鹽度等對光子導致的散射和損耗效應要大得多,但其實,海水也有一個光子傳輸時損耗較低的藍綠窗口,且其能被商用單光子探測器探測到。因此,基于海水的量子通信理論上是可行的。“而且,缺少了海洋,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是不完整的。”

3阿秒!X光脈沖再創迄今最短時間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8日報道,華裔科學家常增虎領導的科研團隊,再次創造出迄今最短的X光脈沖——僅53阿秒(1阿秒=10-18秒),打破了其2012年創下的67阿秒極紫外光脈沖紀錄,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阿秒是一種時間量程,原子核內部作用過程的持續時間可用阿秒表示。在53阿秒的時間里,光線的行進距離不到人類頭發直徑的千分之一。(編輯/有慶)
